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出门问问港交所IPO欲冲“AIGC第一股”:泡沫还是前景可期
出门问问港交所IPO欲冲“AIGC第一股”:泡沫还是前景可期
2023-06-05
630
0

现在或许是AI公司冲刺IPO最好的时刻。

日前,AIGC企业Mobvoi Inc.(下称“出门问问”)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出门问问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通用大模型(UCLAI),并于2023年4月将其升级为“序列猴子”。

目前出门问问的大模型落地场景涵盖AI配音、写作和数字人等,也斩获了一定的收入——2020年至2022年,AIGC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49.60万元、0.07亿元和0.04亿元,占比分别为0.20%、1.70%和8%。

但这显然不足以撑起出门问问的业绩,其目前主要盈利模式与其他AI企业并无较大区别——为C端消费者提供AIOT硬件和为企业提供AI语音交互服务获取收入,2022年这两项业务的收入合计达到4.60亿元,占比达到92%。

此番IPO成败与否,对于仍处于“烧钱”阶段的出门问问来说颇为关键。

报告期内出门问问仍处于亏损中,2020年至2022年亏损额合计达到9.46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出门问问的资金并不充裕。截至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0.40亿元。

这都给出门问问的大模型之路带来更多压力。

不仅如此,站在出门问问背后的一众明星机构或也在等待分享这场资本盛宴。截至IPO申报前,Google、红杉资本、歌尔股份(002241.SZ)分别持有出门问问13.26%、10.92%、10.03%的股份。

若此番IPO顺利,出门问问有望成为港交所的“AIGC第一股”。

01 曾遇倒闭传闻

早在2017年市场上就曾经传出出门问问即将IPO的消息,创始人李志飞当年也公开表示两年内将在香港或美国上市。

但当时间临近之际,出门问问的IPO动作却变得悄无声息,此后市场还流传着其或面临倒闭的传闻。

从报告期收入结构的转变可以发现,出门问问曾经有过迷茫时刻。

出门问问的收入分成针对内容创作者的AIGC应用、企业定制化AI解决方案、针对C端消费者的AIoT设备三大板块。

2020年、2021年,以耳机、跑步机等智能设备为代表的AIoT业务撑起了出门问问大部分收入,同期收入分别为2.20亿元、3.38亿元,占比分别为83%、85%。

但2022年出门问问的AIoT设备收入却缩水至1.97亿元,同比下滑了41.72%。

收入锐减的背后,直面C端客户的出门问问很难与苹果、华为、小米等具备较强品牌优势的大厂“抗衡”。

2017年出门问问、小米就曾公然“互怼”。

当年3月21日小米发布新品4A电视,当天出门问问发文称在与小米4A电视上的合作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出门问问宣称其为小米的新品发布会提供语音交互支持,但后者在发布会上对其支持“只字未提”。

从李志飞后来的表态来看,当时出门问问的危机已然出现。

“当时出门问问直接与小米、百度、华为等巨头正面交锋,面对巨头的补贴行为,完全没有还手之力。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与巨头的竞争非常可怕。”李志飞比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发觉直接与大厂竞争AIoT设备并不明智后,出门问问抓住了汽车行业语音交互系统升级的“救命稻草”。

出门问问的企业定制化AI解决方案主要为汽车、金融、医疗等行业提供AI语音支持,2022年已创收2.63亿元,同比增长了405.77%,占比更是达到52.60%。

汽车公司A“功不可没”。

2021年、2022年,出门问问通过为A公司提供车载语音交互服务斩获0.03亿元、2.13亿元的收入,2022年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42.60%,同比提升了41.80个百分点。

虽然出门问问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汽车公司A的公司名称,但从种种迹象来看该公司或指向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下称“大众”)。

“我们于2017年与汽车附属公司A成立一家合营企业公司—Mobvoi JV。”出门问问在招股书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Mobvoi JV或正是出门问问和大众合资设立的合资公司“大众问问”。

从AIoT设备到抱紧汽车客户“大腿”的AI语音交互定制化服务业务,出门问问至少“活下来”并走到了IPO,只是此番业绩的飞跃是否具有可持续仍然是一道待解的谜题。

事实上,国内的AI企业日子并不好过。

“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W(0020.HK)2022年营业收入、净亏损分别为38.09亿元、60.45亿元,其中收入同比下滑了18.97%。

今年5月,科创板IPO被否项目——未盈利AI人机对话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于无法说明是否具备扭亏为盈的能力,被上市委直接投下了否决票而与科创板无缘。

对于AI企业来说,持续经营假说的支柱仍然没有那么稳固。

02 大模型竞赛胜算几何

“AI下一代风口”的AIGC已然吸引资本市场的众多目光。

5月30日开盘,英伟达(NVDA.O)的市值一度高达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芯片公司。

选择在AIGC风口正盛之际冲刺IPO,对于出门问问来说或许刚好迎来估值热度。

在AIGC应用上,出门问问早在2020年就推出了通用大模型(UCLAI),并于2023年将其升级为“序列猴子”。

依托该模型,出门问问针对内容创作者先后推出了具有AI配音功能的“魔音工坊”、写作助手“魔撰写作”、AI数字人“奇妙元”。

“根据灼识谘询报告,我们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之一。按2022年AIGC解决方案收入计,我们是中国最早一批起步、营收最高的专注于AIGC技术的AI公司。”出门问问表示。

但出门问问引以为傲的“AIGC应用”在业务结构中的收入规模仍相当有限。

2020年至2022年,AIGC业务收入分别仅为49.60万元、0.07亿元和0.04亿元,占比分别为0.20%、1.70%和8%。

与此同时,国内的大模型竞争格局正在日趋红海。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三六零、百度等超30家企业的大模型陆续亮相,厂商涵盖了互联网巨头、AI上市公司、服务器龙头企业等,

“当大模型表面不再稀缺后,实质格局更像‘太极拳’:易学难精。因为开源基础以及大公司本身的算力储备与资金实力,单纯发布一个大模型门槛没有市场想象中那么高。”民生证券分析师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表示。

吕伟认为,拥有搜索引擎等高质量数据的公司、掌握音箱等物联网终端数据的公司以及垂直行业有绝佳数据卡位优势的企业,或将在未来AI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如此来看,出门问问确实具备一定的数据优势,旗下涉及多行业的定制化AI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出门问问训练大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但大模型需要“烧钱”,出门问问的资金压力并不小。

国盛证券估算,GPT-3的单次训练成本就高达140万美元,一些更大的大型语言模型则训练成本最高可达到1200万美元。

截至2022年末,出门问问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0.40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了超6成。

回溯出门问问一路走来,可谓“出道即巅峰”。

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曾是Google的机器翻译科学家,其回国创业还获得了老东家“真金白银”支持。

在C轮、D-2轮融资时,Google合计购买了出门问问1.87亿股股份。截至IPO申报前,Google持有出门问问13.26%的股份。

除此之外,出门问问的明星股东还包括红杉资本、歌尔股份,二者分别持有10.92%、10.03%的股份。

“科学家+明星资本”打造的出门问问是否有望成为“港交所AIGC第一股”,备受瞩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风TradeWind”(ID:TradeWind01),作者:郑敏芳,编辑:松壑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