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碳化硅芯片制造商Wolfspeed因难以解决债务问题,正准备在数周内申请破产保护。
在拒绝了债权人提出的多项庭外债务重组方案后,该公司计划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这一申请将得到其大多数债权人的支持。消息一出,Wolfspeed的股价在盘后闪崩近60%。
在碳化硅衬底市场,Wolfspeed是实打实的世界排名第一。它在2024年全世界的市场份额高达33.7%,特斯拉的碳化硅供应商意法半导体就是Wolfspeed的大客户之一。
但在一系列错误运营之后,Wolfspeed居然也没能躲过破产的命运。
碳化硅巨头的坠落
很难想象,背靠特斯拉等大客户,Wolfspeed面临着资金困局。
这家曾以全球首家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闻名的企业,如今深陷65亿美元债务泥潭,现金储备仅能维持5个季度运营。
更严峻的是,公司8英寸晶圆厂良率长期低于 30%(行业基准为 70%),直接导致单晶圆完全成本高达17000美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32%暴跌至2024 年的10%。
事实上,Wolfspeed的债务危机并不是去年才开始,自 2021 年以来,Wolfspeed累计净亏损达8.64亿美元,期间经历CEO 解雇、工厂关闭、裁员 20%等动荡,加剧了公司运营的不确定性。
在这里先介绍一下Wolfspeed的成立背景:该公司此前名字是Cree,而Wolfspeed原本只是公司中的一个部门。Cree原本的主营业务是LED和照明业务,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两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下滑。
而自从碳化硅进入民用领域后,Cree看到了碳化硅衬底在新能源领域的成长空间,故而选择转型,分别剥离了照明和LED业务,全力布局碳化硅全产业。
因此,虽然Wolfspeed在碳化硅领域确实很有竞争力,但事实上公司此前的债务问题其实一直存在。
这就导致Wolfspeed在成立近三年时间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2年Q1才取得盈利,而这也是受益于LED业务结算影响,不具有可持续性。
随着产能的扩张以及研发的不断投入,处于产能扩张期的Wolfspeed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收入来源。
碳化硅市场的“危机”
Wolfspeed的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技术。
2011年,Wolfspeed已经开始量产6寸衬底,而国内厂商直到2019年前后才实现量产;在8寸衬底量产上,国内企业也与Wolfspeed有较大距离。
如果Wolfspeed能一直保持技术与产能的优势,或许这家公司可以轻松“熬过”扩张期,但奈何中国新能源车企的迅猛发展,间接带动国内碳化硅衬底企业缩短了与Wolfspeed之间的技术差距。
另一方面,碳化硅衬底的价格也出现了变动。
根据专业机构统计的数据,2024年,6 英寸碳化硅衬底价格暴跌近30%,从 1500美元/片降至 450 美元/片,直接挤压了高成本厂商的生存空间。
而随着中国厂商开始加大出货量,天岳先进、合盛硅业等厂商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成本控制在500美元以下,迫使Wolfspeed陷入了盈利危机。
芯片法案的政策摇摆
有趣的是,Wolfspeed也是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的受害者。由于拜登政府《芯片与科学法案》政策的不确定性,Wolfspeed并没有拿到应有的拨款。
作为拜登政府标志性产业政策,该法案承诺提供527亿美元补贴以重建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Wolfspeed 原本获得约 7.5 亿美元拨款,用于加速8英寸碳化硅晶圆厂扩张。
然而,特朗普上台后,不仅呼吁废除该法案,还将其资金用途转向债务偿还。这一政策转向直接冲击了 Wolfspeed 的现金流。尽管公司预计 2026 财年可获得 6 亿美元现金退税,但法案未来的存续性已变得扑朔迷离。
研究机构CFRA Research 指出,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投资者的信心崩溃,其23亿美元可转债在二级市场仅能以面值的60%交易,进一步加剧融资困境。
换个角度来看,作为国防、新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材料,碳化硅供应链安全对美国至关重要
而这里的矛盾在于,美国半导体政策正陷入 “产业扶持” 与 “债务紧缩” 的两难。特朗普政府设立的 “美国投资加速器” 虽试图优化补贴发放,但将资金与项目进度挂钩的做法,可能延缓企业技术升级。与此同时,对华关税政策调整虽短期缓解供应链压力,但仍制约着全球产业协同。
相比于其他美国芯片大厂,Wolfspeed的抗风险性能力远远低于英特尔等老牌企业,破产重组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Wolfspeed陷入债务危机的同时,中国企业在碳化硅全产业链已经实现突破,特斯拉等美国车企也将重新审视供应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镁客网”
作者:jh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