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至12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52%、2.65%、2.10%,恒生指数、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82%、5.31%,港股涨幅明显优于A股。同期,南向资金流入608亿港币,排在2月底、以及4月初关税黄金坑之后,主要是估值修复+美联储降息。8月,上证、深证、创业板指同期上涨7.97%、15.32%、24.13%,恒生指数、恒生科技仅上涨1.23%、4.06%。美联储降息背景下,港股是否能迎来补涨时机?
1、8月以来港股涨幅不及A股
中金证券认为,8月以来港股涨幅不及A股,主要是因为港股盈利下修、流动性缘故:
1)从已披露的中报业绩看,上半年港股净利润同比增长4.2%、好于A股的2.8%,但港股相比2024年的9.2%(非金融+9.8%,金融+8.7%)明显放缓,而A股较2024年-3%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港股全年盈利预期持续下修,2025年预期增速转负,而A股下修并不明显,2025年增速依然为正。
2)流动性角度,8月中旬以来香港金管局不断回收流动性,流动性回收突破阈值后的非线性变化叠加潜在套息交易逆转的放大,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利率快速回升。
整体来看,港股的投资者对基本面更为理性,此前美团与阿里的价格战,一定程度也会影响投资者对相关企业盈利的预期。
2、美联储降息,港股能否迎来补涨机会?
方正证券通过研究2000年以后美联储四次降息,发现恒指在多数降息周期的T+10至T+30区间内具备显著的超额收益机会,尤其是流动性拐点或经历前期深度调整后反应更为敏感。
相对标普,恒指在降息后展现出稳定的超额收益和较高的胜率;与A股基准即沪深300而言,恒指在降息后的表现呈现明显的周期分化,在全球系统性风险释放阶段(如2007-2008年),恒指对A股胜率更显著,在政策意图与宏观扰动并存阶段(如2019-2020年),恒指超额收益弹性有限,未来宽松政策预期强化的背景下,恒指的相对收益机会更适合从全球流动性视角切入。
华泰证券表示,恒生指数突破26000点关键点位,市场韧性超投资者预期,往后看,市场对港股进一步重估的空间有分歧,但港股有很多特质,支持国内和全球资金继续增加港股的配置:
1)去美元趋势下,香港在亚洲、乃至全球金融体系中有独特地位,超配美元资产的资金大量来自中国及亚洲——亚洲地区对美顺差占美国过去20年来累积贸易逆差的65%,未来这部分资金在美元贬值环境下有望去美元;
2)香港估值会随着人民币升值加速而“水涨船高”美元面临20余年来最大的贬值周期,人民币有望持续升值——人民币兑港币升值期间港股估值向上弹性较大
3)香港资产的估值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累积较大差价;
4)创新能力+产业链优势,港股中极具全球竞争力的稀缺公司数量明显增多,中国在诸多领域均有全球可比维度的顶尖公司,且大多分布在港股;
5)海外上市中资股同时享受低国内成本和高海外收益出海企业可以在享受国内明显更低的融资(即贴现率)和生产成本的同时,分享海外份额扩张和全球通胀的红利,可谓“得天独厚”。
中信证券跟踪海发现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资产。目前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中,外资占比从低位略有回暖,目前占比在66%水平,然而外资占港股投资比例2022年则是79%的水平。
当前伴随国内经济修复,股市赚钱效应明显,外资对中国权益资产的态度积极。国际金融协会(IIF)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8月份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股票和债券投资组合投入近450亿美元,创下近一年来的最高规模。其中,流入中国市场投资组合的资金占据了主要部分,8月份中国债券和股票合计净流入390亿美元。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显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兴趣达到了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在最近为期1.5周的美国营销路演中,超过90%的投资者明确表示愿意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敞口,态度转变主要是因为中国在人形机器人、AI技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以及政府稳定经济和扶持股市的努力所驱动。
往后看,8月经济数据已经出炉,社会零售品增速(同比3.4%、环比0.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5.2%)等表现不错,CPI虽然食品拖累、但核心CPI持续好转,不过也需要看到社融同比增速自2024年1月以来第一次出现下行、四季度出口存在一定压力等,因此市场预期四季度仍有政策出炉,经济有望持续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