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环境下,相较于去年的单边牛市,2025年债市震荡已成为常态。截至10月21日,中证全债指数年内涨幅仅0.40%,债券型公募基金平均收益率也仅1.84%,且下跌数量近千只。尽管近期美国在关税问题上持续摇摆,但与今年4月不同,本次债市对风险偏好并未充分定价,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仍处于震荡趋势中。在此背景下,债券投资难度陡增,债基产品纷纷通过可转债、黄金、境外债等方向增厚收益,但是目前这些资产也均面临不同的困境,债券投资该如何破局?
可转债:估值偏贵,但供需仍存机会
今年纯债收益疲软,推升了转债市场需求。其中,可转债ETF较年初份额增加236亿元,供需错配与权益市场走强共同推动转债市场上涨。截至10月21日,中证转债指数年内涨幅达15.59%,显著优于纯债资产。不过,当前转债估值处于高位,即便受近期中美关税事件影响承压,估值也未明显回落。同时,部分机构调整风险偏好,转债仍面临兑现压力。综合来看,转债供给收缩与纯债收益率偏低的环境,仍对转债需求形成支撑,但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黄金:领涨大类资产,需警惕追高风险
2025年黄金在大类资产中表现抢眼,位居涨幅之首,尤其是近期现货黄金价格已突破4000美元。今年黄金价格大涨,主要受央行购金、全球地缘形势紧张及金融形势恶化推动,其避险属性充分释放。
但需注意的是,近期地缘政治缓和消息使避险情绪降温,10月21日现货黄金价格单日下跌超6%,创下12年来最大单日跌幅。若后续避险情绪进一步缓和,黄金或仍有调整空间,当前继续追涨的风险收益比已不理想,需保持谨慎。
境外城投债:配置性价比凸显
相较于境内城投债期限利差、信用利差压缩至极致,境外城投债的配置性价比总体较高。以城投美元债为例,根据方正证券统计,估值在4%-5%之间的存量城投美元债规模占比59%,估值在5%-6%的占比23%,而境内城投债估值在3%以下的占比高达95%。通常,人民币投向境外城投债需通过QDLP、QDII、TRS等方式,即便扣除相关成本,其收益率仍优于境内城投债。因此,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境外城投债凭借相对票息优势,具备较高投资价值。
整体来看,可转债虽受供需错配与权益行情支撑,年内表现优于纯债,但高估值叠加机构兑现压力,需警惕短期回调风险;黄金虽今年领涨于大类资产,但近日大跌后追高风险凸显;境外城投债则凭借显著高于境内的票息优势,在扣除通道成本后仍具收益吸引力,可以是当下震荡市中相对稳健的配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