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科技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科技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2022-08-03
341
0

划重点:

未来将是 3D 的世界

身份验证将是价值存储

未来不再“美国优先”

我最近有机会坐下来,与朋友 Howard Lindzon 在他的播客 Panic with Friends 里面一起讨论了技术的未来。Lindzon 已经在他的博客上分享了这次节目的笔记。在本文中,我想再谈谈我在里面提到的三个核心主题,其实这三个话题是相关的。

对于全面理解技术及其影响,我有一个沿用已久的方法论。我会研究半导体和网络等纯技术,并思考它们对产品、行为和变革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会审视今天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破坏了当前的技术生态体系的。

我当前和未来的大部分热情都源自半导体领域中的那些激动人心的工作,廉价计算、廉价 GPU 和机器学习功能正在释放出各种可能性,苹果的 M1 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而且不仅仅是苹果——整个半导体生态体系都在经历变革。

最重要的是(技术的)价值,而不是估值。

我们屡屡总想预测未来,但是却屡屡会弄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和过去可以作为参考。比方说,当我们思考 web 3 的走势时,我们会寻找类似物。我们会琢磨 “新推特是什么样的?”,却从没怀疑过“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新的推特”。说不定有其他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取代它作为信息来源呢?没人认为 TikTok 会成为谷歌搜索的竞争对手,但它们正在开始变成搜索巨头的威胁。

考未来的方法很简单:始终尝试去找到技术的内在价值。这有助于放眼长远,拥抱变化。以 COVID-19 大流行为例。传统观点认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DoorDash 和 Zoom 等公司估一飞冲天,而当世界准备好回到更像 2019 年的那个世界时,这些公司就会重新摔倒在地上。

但有一个问题:技术只会朝一个方向发展。没有回头路。所以就算市值下挫,Zoom 的价值也不会失去。有谁会宁愿飞五个小时去开会也不愿对着屏幕说话呢?无论我们有多么的想用过去作为未来的参考点,我们都必须克服偏见,去到价值带我们去的地方。而价值引领我们去到的地方,未必就是我们能想到的地方。

我之前写过,我对技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持乐观态度;这一点没有改变。但是,与其试图把股票和初创企业的估值作为科技行业风向标,还不如回归本源,更好地衡量未来。我们必须思考自己对技术基础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比想着去猜测下个推会是什么样的更令人兴奋。

迈进 3D 世界

哪怕消费者还没有弄清楚为什么,其实苹果的 M1 芯片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大多数人的看法是:“哦,太棒了——我有了一台速度更快的计算机。它看起来很漂亮。”但不妨再看看底层的价值。 M1 芯片让相当于 IBM 初代 Watson 超级计算机 25% 的功能触手可及。是的,就是那个 Watson。或者,正如我的朋友 Michael Driscoll 敏锐地指出的那样,“本地主机与云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

苹果的 M1 代表了将重塑我们计算体验的新一代芯片技术。 苹果的芯片制造方法将 CPU、GPU、AI 和内存结合到了一个实体之中,打造出一个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强大芯片。这是智能手机革命的结果。

我们对“计算体验是二维的”已经习以为常。时至今日,我们看着平板屏幕,与二维的数据进行交互。尽管 app 对手机革命做出了贡献,但它仍然是二维的。但是,从摩尔定律跳跃到 M1 之后,我们正在改变我们与数据和信息交互的方式。我们要 3D 化了。

我所说的 3D 不一定是指 AR 或 VR。这些是我们都可以预见的想法。但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未来。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与数据的交互将是三维的。所以,我们没有预见到的想法会有哪些呢?

因为当我想到今天的 M1 可以做什么时,再想象一下在五年之内它可以对我们的计算体验做些什么时,我就感到非常兴奋。或者十年之后?计算机可以轻松处理敲键盘和点鼠标以外的输入,并且可以(更准确地)用激光雷达、摄像头和麦克风来创建我们周围环境的地图。

届时,摄像头可以解读我们的手势和面部表情,带有传感器的头戴设备识别我们更多更微妙的手势。计算机只是在增强我们的现实。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具备全息显示器的处理能力。想想《星球大战》而不是《2001 太空漫游》里面的那种的技术。

这项技术将为人机的新交互层奠定基础。每当我思考技术的未来时,我都会尝试从下一代用户的角度去想象它。未来的孩子会在与机器互动的过程中长大。他们的交互动作是滑屏、点击,使用手势。他们会与 Alexa 或 Siri 交谈。他们已经在训练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对于他们来说,鼠标和键盘在未来不会像我们眼中的那么重要,而我们这些老家伙大部分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身份验证是价值存储

如果你是我的长期读者的话,你就会知道我坚信技术所给予和带来的东西。技术并非没有后果。强大芯片的兴起,再加上新形式的人工智能软件和服务手段,这些带来的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想想计算机已经可以做什么:深度伪造、网络钓鱼诈骗、模拟声音等。未来的机器和软件会让这些变得更加真实,但危害程度也会更大。在一个由功能越来越强大的芯片驱动的,云计算机的世界里,一定会制造出以假乱真的深度伪造品,从而让验证身份变得至关重要。

所以未来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身份验证层,这种身份验证手段要比我们现有的任何东西都更强大。无论你如何看待这股 web 3 热,但它确实有助于建立一种新的身份与身份验证方法。

我们需要认证层来区分人造的“我们”和真实的我们。 马克·扎克伯格砸了几十亿美元到元宇宙上可不是用来博你一笑的。Facebook 的真正价值仍将是“登录”,而“登录”最终会变成身份验证——这甚至比他们收集的一切信息都要重要。

作为生活在手机世界里面的你,是不是有一件事情你几乎没有注意到?想想看,你“用 Facebook 登录”或“用 Google 登录”更频繁是不是因为这种登录方式比设置帐户更方便?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哪一家公司,谁能够让身份验证变得容易,谁就具备很大的价值。

如果苹果提供类似 Metamask 的产品作为身份验证系统,并以收取少量订阅费作为交换会怎样?我会很乐意为便利单独付费。身份验证和支付对于“后应用商店世界”至关重要。(Facebook 也希望能搭乘着支付和身份验证的列车走向未来。)

说起 Facebook,我们再聊一聊元宇宙。现在,我们还在讽刺它是卡通版的 Zoom 视频通话。但如果它的规模比这要大得多呢?将 Facebook 排除在方程式以外,你能看出我们已经为下一个版本的互联网提供了基本的建构块。你可以称之为 web 3,但实际上,它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版本。

不再生活在“美国优先”的世界

我要谈的最后一点是这个网络本身有着不断变化的性质。当我们试图预测未来时,我们这些生活在美国的人往往秉持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观。这并不是没有充分的理由——曾经有一段时间,绝大多数相关的技术消费者都在美国。从我记事起,美国的技术习惯确实塑造了世界。

但在今天,最大的用户群不在美国。十亿多印度人做事风格与美国人不同。中国也一样。还有俄罗斯,非洲。这些都是庞大的市场,它们能够摧毁任何想采取一刀切做法的技术。

无论是无人机配送技术的适配、新的气候变化理念,还是通过大规模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来革新技术,这些庞大市场都将定义新的行为、激发新的想法并传播技术驱动的变革。它也许并不完美或并不理想,但我们需要改变——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世界尤其需要改变。

本文来自36氪旗下编译团队神译局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