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云游戏、医药商业、托育服务、养鸡等板块涨幅居前,CPO、Chiplet、钙钛矿电池、充电桩等板块跌幅居前。

▲国家发改委:积极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切实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16日电,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龚桢梽在国新办举行的“实施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发改委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切实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同时,也将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同时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机制,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商务部:中国对煤炭进口实行自动许可管理 企业根据情况自主决定采购进口煤炭
16日电,日本共同社记者提问关于澳洲煤炭的进口手续问题,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国对煤炭进口实行自动许可管理。企业根据生产需要、技术变化、国内外市场情况等,自主决定采购进口煤炭,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中澳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双方经济结构高度互补,双边经贸合作互利共赢。当前两国经贸关系正面临重要窗口期,双方应共同努力,为经贸合作注入更多积极因素。
▲建发房产与南宁部分银行合作将房贷延至100岁?置业顾问回应:为接力贷产品 目前已可操作
2月16日电,建发房产发布的一则海报信息显示,建发房产与南宁部分银行合作,购房者购买建发南宁相关楼盘,住房按揭贷款年龄加贷款期限可放宽,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可贷至100岁。对此,建发房产南宁旗下楼盘置业顾问告诉记者,近期的确与合作银行推出可贷至100岁的接力贷产品,目前已可以操作,具体贷款政策以银行输出为准。
▲国家发改委: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 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国家发改委16日在《求是》杂志发布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章指出,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和条件,全面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型消费。
▲国家发改委: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
2月16日电,国家发改委16日在《求是》杂志发布文章《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文章指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要充分发挥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的优势,围绕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巩固新能源汽车等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实施“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财政部部长刘昆: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努力提升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
2月16日电,财政部部长刘昆16日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指出,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大力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关键是解决好不敢消费、不便消费、不愿消费等突出问题。推动稳就业、依靠就业创造收入,加大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努力提升消费倾向高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消费能力。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加强重点城市流通保供体系建设,畅通物流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持续释放消费需求。
▲刘昆:更加有力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2月16日电,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求是》发文指出,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着力纾解企业困难。综合考虑助企纾困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在落实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措施,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创新能力,为企业增活力、添动力。

▲重要指数表现:昨天,大盘上午震荡反弹,午后指数集体跳水,创业板指领跌,沪指跌近1%。盘面上,医药股展开反弹,药店股领涨,英特集团涨停,药易购涨超5%。游戏股早盘走强,冰川网络、汤姆猫涨超10%。三大通信运营商盘中集体大涨,中国电信一度涨停,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均一度涨超5%。下跌方面,充电桩概念股陷入调整,炬华科技、道通科技等跌超10%。ChatGPT概念股午后跳水,初灵信息、因赛集团等跌近10%,浪潮信息、中国软件、太极股份等多只大市值个股冲高回落。此外午后炸板个股明显增多,两市炸板率一度超60%。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300只个股下跌,上涨个股不足500只。沪深两市成交额11930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2557亿,自2月2日以来首次突破万亿。
▲行业指数表现:昨天,板块方面,云游戏、医药商业、托育服务、养鸡等板块涨幅居前,CPO、Chiplet、钙钛矿电池、充电桩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昨天,截至收盘,沪指跌0.96%,深成指跌1.3%,创业板指跌1.36%。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67.9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0.15亿元,深股通净买入37.79亿元。

▲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优化石化、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生产力布局
2月16日电,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龚桢梽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和有关部门一道,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还将进一步优化石化、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生产力布局,持续巩固钢铁去产能和产量压减成果,推动轻工、纺织等行业优化升级,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
▲中证协发布今年首份IPO股票配售对象黑名单
2月16日电,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2023年第1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黑名单公告,决定对在2022年8月至10月期间,参与主板IPO项目网下询价和申购过程中,存在违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承销业务规范》第四十五条、四十六条规定的60个股票配售对象列入黑名单。
▲中汽协:预计一季度汽车终端市场仍将承受较大压力
2月16日电,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1月,乘用车市场受部分消费提前透支和传统燃油车购置税及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影响,加之1月恰逢我国春节假期,有效经营时间较正常月份有所减少,1月份整体销量明显下滑。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汽车消费恢复还比较滞后,预计一季度终端市场仍将承受较大压力。2023年1月,乘用车销售146.9万辆,环比下降35.2%,同比下降32.9%。
▲国家统计局:1月份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 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个数增加;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转涨、二三线城市环比降势趋缓,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二三线城市同比下降。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2%;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4%。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与上月相同。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5-120GW
2月16日电,在进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在保守和乐观预测下,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5-120GW,全球新增装机280-330GW。根据机构预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超过煤炭,2022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500GW,年均300GW,其中分布式年均新增170GW。(财联社记者 刘梦然)
▲交通运输部:2023年春运圆满收官 全社会人员流动量超47亿人次
2月16日电,据交通运输部消息,根据初步汇总测算,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其中,营业性客运量约15.95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50.5%,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3.5%,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分别发送旅客3.48亿、11.69亿、2245.2万和5521.4万人次,分别比2022年同期增长37.5%、55.8%、37.1%和38.7%,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5.5%、47.5%、55.1%和75.8%。全国高速公路小客车流量累计11.84亿辆次,载客量约为31.38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7.2%。
▲民航局:今年春运民航运输旅客同比增长38.7%
2月16日电,民航局在(2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运,今年春运民航旅客运量大幅增长,重点物资运输畅通,航班运行平稳有序。春运40天,民航运输旅客5521.4万人次,同比增长38.7%,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6%。保障航班53.6万班,日均1.3万班,同比增长15%,恢复比例超过八成。平均客座率7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航班正常率96%,与去年持平,比疫情前提高16个百分点。
▲中国电信回应涨停:会加大派息 云业务有望再翻番
2月16日电,通信板块三大运营商股价大涨,中国电信涨停。16日中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涨停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会加大派息,今年派息将达到70%,这对个人投资者是有利;第二,前段时间看到机构在慢慢增持;三,电信有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新兴业务势头增长很不错,去年云业务翻番,今年有望继续翻番。
▲苏州工业园区一宅地出让引发31家房企争抢 楼面价或创园区新高
2月16日电,江苏省苏州市2023年第一批次集中供地开拍,最终6宗宅地以1宗触顶、1宗溢价、4宗底价分别成交,收金83.9亿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大道南、星港街西苏园土挂(2023)01号地块是此轮土拍中最火的一宗地块,经过65轮竞价触顶后将进入现场摇号阶段,并将于明日揭晓结果。据中指研究院,该地块共有31家房企将参与现场摇号,根据规则,参与摇号的竞买人无需另行报价,最高限价36.43亿元即为成交价,其35650元/平方米的上限楼面价或将创下园区新高。
▲广东惠州:住房限售政策由3年缩短至1年
2月16日电,一份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通知》在网络流传,通知显示,惠州市商品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限售年限调整为“取得不动产权证满1年方可转让”。财联社记者从权威渠道求证获悉,该文件属实。小财注:惠州原住房限售政策为“取得不动产权证满3年方可转让”。(财联社记者 陈业)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一线城市楼市转暖迹象较明显
2月16日电,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分析2023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时指出,从1月房价数据看,一线城市转暖的迹象较为明显,二线城市存在一定分化,三四线城市降温幅度有所收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分别有36个和13个,比上月分别增加21个和6个。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已现企稳迹象。
▲韩政府拟投入2233亿韩元扶持元宇宙产业
2月16日电,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16日表示,政府今年将投入22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亿元)扶持元宇宙产业。政府将对数字人、全息影像等沉浸式体验显示屏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投入615亿韩元;对研发医疗、教育、防务、产业、经济等各领域具有针对性的元宇宙平台投入680亿韩元;对元宇宙实验室等人才培养机制投入167亿韩元;建立400亿韩元规模的元宇宙企业并购基金。 (韩联社)

基金数据
▲再融资新规定落地三年 公募参与定增热情上升
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了修改后的再融资新规,迄今已有三年时间。三年来,多项制度的松绑重新激活了定增市场,也释放了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热情,公募基金共参与过518只股票的定增,参与总额将近1500亿元。与此同时,再融资新规中关于发行折价的放宽,也让投资不确定性显著降低,基金参与定增的盈利水平有所提高,吸引了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频频出手。在目前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未解禁公司中,近八成项目为浮盈状态,浮盈最高的一笔定增收益率超过400%。
基金要闻
▲三大航司旅客猛增 机构高喊:超级周期
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中国东航接连公布1月运营情况。数据显示,这三大航司在一举逆转下滑趋势,在当月旅客周转量均同比大涨四成以上,其中中国国航更是增长62.2%。其中国际航班旅客周转量更是惊现2-4倍增长。在业内看来,民航业回血趋势明显,疫后票价上行将推动航司盈利中枢上升。甚至有机构喊出,中国航空业将迎“超级周期”。
公募星选30专栏
▲腾讯 XR 变更业务发展路径,相关团队调整
2月16日消息称,腾讯游戏XR业务将变更硬件发展路径,相关业务团队进行调整。腾讯将为受影响员工提供2个月过渡期,并优先安排转岗面试和外部推荐机会。接近腾讯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腾讯并未放弃探索XR,仍会考虑其他发展方向。去年底以来,Meta、微软、快手、字节等多家公司陆续对元宇宙、XR业务进行组织或人员调整,以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中国电信回应涨停:会加大派息 云业务有望再翻番
2月16日电,通信板块三大运营商股价大涨,中国电信涨停。16日中午,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相关人士表示,涨停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会加大派息,今年派息将达到70%,这对个人投资者是有利;第二,前段时间看到机构在慢慢增持;三,电信有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新兴业务势头增长很不错,去年云业务翻番,今年有望继续翻番。

保险数据
▲25.35万亿险资2022投资成绩单揭晓:年化总投资收益率3.76%
在2022年权益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保险资金投资面临不小的挑战。2月15日,银保监会披露2022年4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5.35万亿元,同比增长9.15%。2022年,保险资金的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76%,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3%。
其中,人身险公司资金体量占比最大。截至2022年年末,人身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22.59万亿元,占行业总资金规模近9成,同比增长9.38%。2022年,人身险公司财务投资收益率为3.85%,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83%。
从大类资产配置来看,寿险公司投向的主要资产情况分别为:债券9.41万亿元,占比41.65%,同比增长13.09%;长期股权投资2.32万亿元,占比10.27%,同比增长11.54%;银行存款2.23万亿元,占比9.89%,同比增长8.9%;股票1.76万亿元,占比7.8%,同比增长10.19%;证券投资基金1.21万亿元,占比5.35%,同比增长11.54%。
保险要闻
▲开发养老社区 布局居家养老 险企多路径抢滩养老产业
近年来,养老市场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险企正加速从多角度切入养老产业。一方面,养老社区频繁落地,以此促进与保险主业的协同;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正成为越来越多险企发力探索的新领域。业内人士认为,险企有必要通过探索优化资源整合等方式,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多层次养老需求。在专家看来,险企在康养服务方面具有特有价值,未来可进一步将金融、健康、医疗资源打通,发挥资源整合能力和持续运营能力。(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