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上,光伏等新能源赛道股集体反弹,跨境电商概念股表现活跃,饮料制造概念股震荡走强,短剧概念股一度冲高;下跌方面,PEEK材料概念股集体大跌。
▲新一轮存款降息即将落地 20万元存三年利息将少1800元
国有大行将于12月22日下调存款利率,这距离上一轮调降存款利率隔了3个多月。与上一轮降息相比,此轮降息幅度接近,而且同样也是存款期限越长下调幅度越大。其中,1年及以内、2年、3年、5年期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下调10BP、20BP、25BP、25BP。实际的存款利率可在挂牌利率基础上加点,而本轮调降也涉及到利率加点上限。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大额存单利率下调幅度会比同期限的普通定期存款大,如2年期大额存单最高利率将下调25BP,3年期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下调30BP。据简单计算,12月21日,多家国有大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2.65%,下调30BP后为2.35%,按20万元存三年算,则三年利息将少1800元。(广州日报)
▲商务部等12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化平台、骨干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
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持续增量扩面,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生活性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信贷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化平台、骨干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债券。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中国将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1/3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以确保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从10月份的5%上调至5.4%。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奈特近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采取的关键政策举措,以及中国经济在2023年和2024年的表现预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家庭消费和绿色转型将是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将为全球经济带来可喜的提振。(环球时报)
▲高盛、野村、摩根士丹利纷纷发声: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关注明年市场超跌机遇
最近包括高盛、野村、摩根士丹利等在内的多家主流外资机构纷纷对2024年A股市场做出展望。在经过2年多的调整后,A股有望迎来超跌机遇,这是目前一些外资机构的共同观点。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研究部总经理及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昨日表示,预计未来12个月,市场会有上行空间,一方面是估值修复,一方面是盈利改善。虽然有一定不确定性,但整体正面的因素偏多。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拟任首席多资产投资官刘睿指出,展望2024年上半年,A股和港股均有比较好的配置机会。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比较,目前两大市场的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在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2024年中国股票战略展望中,摩根士丹利将沪深300指数2024年年底的目标点位设置为3850点。高盛研究部预计2024年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将分别实现10%和11%的盈利增长,与今年表现接近。
▲2024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2024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202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1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一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降低氯化锂、低砷萤石、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等国内短缺的资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二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降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进口关税。三是降低甜玉米、芫荽、牛蒡种子的进口关税。此外,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高纯铝出口关税。
2024年1月1日起,根据国内产业发展和供需情况变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范围内,提高乙烯、丙烯、6代以下液晶玻璃基板等部分商品进口关税。 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根据我国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优惠贸易安排,2024年将对20个协定项下、原产于30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部分商品实施协定税率。中国-尼加拉瓜自由贸易协定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并实施降税。为支持和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加快发展,2024年继续对与我国建交并完成换文手续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特惠税率,并根据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和我国过渡期安排,调整特惠税率适用国别。为促进我国优势产品更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024年将适当调整本国子目,增列装饰原纸、高端钢铁产品等税目。调整后,税则税目总数为8957个。
▲美宣布将1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 商务部回应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商务部将13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答记者问: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美方做法罔顾双方合作事实、损害双方合作基础,阻碍企业开展正常经贸活动,破坏市场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美方应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中方将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机会来了?富国银行称未来6到18个月至关重要
据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投资者应该抓住2023年底股票和债券强劲反弹的机会,并在接下来的6到18个月内进行操作。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12月下半月已经创下了几个历史新高,标普500指数几乎回到了创纪录的水平,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也从10月份的16年高点的5%下降了超过100个基点,至3.88%。
富国银行投资研究所的高级全球市场策略师在一份客户报告中表示,“这些显著的价格变动发生在市场参与者似乎对强劲的盈利增长、低通胀和美联储在2024年的激进降息持乐观态度的背景下”。该策略师及其团队对标普500指数盈利增长的预期保持怀疑态度,他们不认为美联储会像联邦基金期货所暗示的那样大幅降息。(网易)
▲红海危机发酵,原油期货短线反弹
12月13日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反弹近10%。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基金净多仓从10月份达到高位水平后持续下降,在近期反弹行情中,资金配合意愿并不明显。
业内认为,地缘政治风险再次凸显,增强了原油市场短期吸引力。不过预计事件对原油的影响偏中短期,不会对趋势性行情产生决定性影响。
▲重要指数表现:21日,大盘全天探底回升,创业板指领涨,沪指2900点失而复得,北证50指数跌近7%。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全市场超3500只个股上涨。沪深两市当日成交额7324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688亿。截至收盘,沪指涨0.57%,深成指涨1.08%,创业板指涨1.65%。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2.03亿,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0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4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中,电力设备、美容护理、纺织服饰等板块涨幅居前,仅煤炭板块下跌。
▲估值变动:21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9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3.69%;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2.9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0.41%;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25.8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0.41%。
【消费成长】
▲浙江省发改委:推动杭州市有序取消小客车限行限牌等政策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12月19日-12月28日。其中提到,改善传统消费。落实新能源汽车减免购置税等政策。落实充电基础设施用电峰谷时段优化等电价政策,全年新增公共充电桩20000根以上。推动杭州市有序取消小客车限行限牌等政策。以“浙里来消费”为主线,2024年,组织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支持深化“味美浙江”餐饮品牌建设,举办餐饮消费欢乐季活动200场以上。培育壮大商贸业市场主体,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培育精品国潮国货消费。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3年11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3年11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11月份,持续推进各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落细,消费市场呈现加快回升态势。
一是消费市场持续恢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0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1-11月累计42.7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
二是商品销售增速加快。11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月加快1.5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消费明显回升。11月份,餐饮收入5580亿元,同比增长25.8%;电影票房收入16.8亿元,同比增长近2倍。1-11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
四是线上消费较快增长。1-11月,网上零售额1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0%。
【医药成长】
▲全国各省份均已完成2023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评估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目前全国各省份2023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评估工作均已完成,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地方将在年底前完成本年度价格动态调整,选择适当窗口实施。
▲明年起,我国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实施零关税
为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维护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2024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101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一是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降低氯化锂、低砷萤石、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等国内短缺的资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的进口关税。二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降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的进口关税。三是降低甜玉米、芫荽、牛蒡种子的进口关税。此外,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降低高纯铝出口关税。
【国企金融】
▲降费降佣发起“三连击” 券商问计基金投顾与券结模式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是今年金融行业的一件大事。近日出台的降佣意见稿,再次体现了监管降低投资者成本、优化行业生态的决心,金融行业短期或因此承受一定的压力,但长期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
据调查后发现,证券行业作为该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短期内收入或受到“三连击”:一是基金子公司收入下降,合并到券商股东的净利润减少;二是权益类产品管理费率下调,券商收取的基金保有规模管理费分成(即尾随佣金)缩水;三是交易佣金费率下降,单一基金贡献比例下调,分仓佣金的规模将缩减三分之一。(证券时报)
▲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迎新规 百万亿级市场面临重塑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近日公布,百万亿级非银行支付市场面临重塑,行业内185家机构迎来新一轮优化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共有185家非银行支付机构。当前,非银行支付机构年交易量超1万亿笔、金额近40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电子支付业务总量的约八成和一成。
从内容看,《条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行业准入、业务规则和监管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严格行业准入门槛,优化支付业务分类,明确业务管理要求,加强用户权益保障。
▲银行理财子公司岁末密集降费 机构看好长期投资优势
临近岁末,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光大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限时调降旗下产品费率,部分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率下调至0%。同时,近期部分理财子频繁自购旗下产品,释放积极信号。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投资者风险偏好下移,理财机构通过降低费率的方式增强产品竞争力,短期内实现规模扩张。中长期看,随着资产价值回升以及投资策略不断进步,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仍有较强的投资潜力。(经济参考报)
【能源安全】
▲我国11月份光伏出口数据发布:初步企稳,乍暖还寒!
2023年12月,光伏已进入收官之战,光伏企业降价甩货情况普遍。今年初以来,赶碳号作出的“量升价跌、以价换量”的预测进一步得到证实。在现金流与利润之间,12月份,几乎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前者——现金为王,颗粒归仓。关于市场具体情况,最近专门撰文。今天重点谈谈出口和生产情况。
2023年11月份,我国光伏出口实现29.32亿美元,单月同比去年下降23.2%,环比上月下降5.1%。
▲国务院国资委:提高极端天气下保供能力 做好能源安全增产增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要清醒认识当前防灾减灾救灾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应急准备,完善各类极端灾害情况下的处置预案,坚决做好国资央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突破2万亿份大关 ETF份额创历史新高
在全面实行注册制催生中小盘宽基指数布局需求、国有属性资金流入以及监管的引导下,ETF产品竞相绽放,份额一路稳步攀升。近日,全市场ETF总份额已突破2万亿份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8月,全市场ETF总规模一度突破2万亿元,尽管随着市场震荡,ETF总规模在2万亿元上下徘徊,但在基金公司发行热情以及资金“越跌越买”的助推下,总份额却持续增长。
▲新兴市场表现亮眼 公募积极布局QDII产品
近期,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QDII基金已成为基金公司的热门产品。市场人士表示,近年来,QDII产品设计呈现细分化趋势。投资者可以将QDII基金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进行投资。但是,海外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具有波动性较高等特征,投资者需要注意可能的风险。
▲私募行业调整期蓄力新发展
近日,中基协连发3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涉及知名私募厚朴投资旗下的厚朴建业基金,科乐投资以及上海易德臻。最终,3家私募被中基协撤销管理人登记。决定书称,三家私募主要存在基金产品未及时备案就开始运作,挪用基金财产、由其他私募基金管理人代为开展募集活动等违规行为。
私募行业不断加速出清。截至11月末,年内注销私募数量达到2425家,创下历史新高。此外,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中旬,月内注销私募已高达42家。其中主动注销私募达23家,依公告注销私募有两家,余下私募为协会注销。
▲金融监管总局:养老保险公司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
金融监管总局消息,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养老保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在机构管理方面,《办法》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成为养老保险公司控制类股东,即持有公司股权1/3以上,或者其出资额、持有的股份享有的表决权已足以对保险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控制性影响的股东。
《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不得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
根据《办法》,养老保险公司可以申请经营以下部分或全部类型业务:一是具有养老属性的年金保险、人寿保险,长期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二是商业养老金;三是养老基金管理;四是保险资金运用;五是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在绩效考核方面,《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以聚焦养老主业为导向的长期绩效考核机制。商业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管理等业务的投资管理考核期限不得短于3年。(中证网)
▲惠民保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规范经营护航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俗称“惠民保”)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正在放缓。近日发布的《2023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知识图谱》(下称“《知识图谱》”)显示,惠民保市场基本盘稳步扩大,存量产品迭代逐步成为市场发展的主流模式。惠民保市场增速逐渐放缓,2021年、2022年分别新增83款、72款惠民保产品,而2023年1月1日至11月15日新增惠民保产品仅27款。
在产品运营的持续性方面,超七成惠民保产品健康运营。截至今年11月1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出的284款惠民保产品中(不包含迭代产品),有211款产品正常运营,占比约为74.30%;73款产品停止了运营,运营周期主要集中在1~2年。(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