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138期早报|2.24】央行等多部门允许券商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
【第1138期早报|2.24】央行等多部门允许券商在香港开展直接融资
2023-02-24
221
0



 

板块方面,毫米波雷达、一体化压铸、TOPCON电池、POE胶膜等板块涨幅居前,AIGC、ChatGPT概念、数据要素、东数西算等板块跌幅居前。

 

▲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效路径 允许前海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等业务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意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有效路径。允许前海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等业务。允许在前海合作区开展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试点,在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规定、交易行为可追溯的前提下,结算银行可直接为前海合作区内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人民币资本金入账结算业务,无需开立人民币资本金专用存款账户。允许前海合作区内商业银行办理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登记业务。便利前海合作区内企业在真实业务背景下灵活开展跨境融资,放宽前海合作区内企业境外放款限制,将放款上限比例由所有者权益的50%扩大至80%。

▲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前海合作区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开放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意见,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开放。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养老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地区银行在前海合作区依法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内地业务。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证券公司、公募基金公司、期货公司、基金销售公司。允许境外特别是香港地区金融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保险控股公司。允许跨国企业在前海合作区率先设立财资中心,为中资企业海外经营活动提供服务。支持符合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情形、条件成熟的企业集团在前海合作区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组织在前海合作区设立研发中心、科创中心、数据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

▲中疾控: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 近期引发新一轮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介绍:今年1月8日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国已监测发现7例XBB.1.5输入病例。2月3日采样发现了1例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关联XBB.1.5病例,为核心密接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接人员健康监测及专家研判,没有再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的占比为第1位(约80.2%),同时在欧美的几个国家流行毒株中占比较高,如加拿大(37.8%)、英国(32.9%)、德国(25.7%)。虽然XBB.1.5传播力较强,但目前数据显示,个体感染XBB.1.5后出现的症状与其他奥密克戎毒株症状相似,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增加。

▲美国财长耶伦:未来几个月将向乌克兰提供100亿美元的新经济援助

耶伦表示,美国将在未来几个月将向乌克兰提供100亿美元的新经济援助。耶伦说,西方盟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正在孤立俄罗斯经济,削弱俄罗斯的生产能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限制已经使莫斯科的石油收入减少了60%。

▲央行:1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3319.7亿元 环比增加0.7%

央行公布2023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1月末,上证指数收于3255.7点,环比上涨166.4点,涨幅为5.4%;深证成指收于12001.3点,环比上涨985.3点,涨幅为8.9%。1月份,沪市日均交易量为3319.7亿元,环比增加0.7%;深市日均交易量为4581.6亿元,环比增加0.1%。

▲央行: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683.5亿元

央行公布2023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7683.5亿元。国债发行643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434.9亿元,金融债券发行5299.9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发行8590.2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62.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0572.2亿元。

▲中办、国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 保持医保基金平稳运行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教改革协同联动,创新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落实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政策,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保障问题,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度,防止给农民群众增加不应有的负担,保持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激发改革内生动力。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逐步普及,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乡村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不断增强。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19.2万人 低于预期

美国上周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为19.2万人,预估为20万人,前值为19.4万人。美国至2月11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为165.4万人,预期170万人,前值169.6万人。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26号卫星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为固定终端、车/船/机载终端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63次飞行。


 

▲重要指数表现:2月23日,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11%,报3287.48点;深证成指跌0.13%,报11884.30点;创业板指涨0.23%,报2457.48点。

▲行业指数表现:行业板块中,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证券等板块涨幅居前,计算机应用、通信服务、传媒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毫米波雷达、一体化压铸、TOPCON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AIGC、ChatGPT、华为鲲鹏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2月23日,北向资金净流出21.50亿。陕西煤业、伊利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净卖出居前,分别获净卖出2.68亿元、2.29亿元、1.51亿元、1.43亿元。



 

▲国资委称加大对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

据人民网消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周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向未来,将准确把握中央企业在我国科技创新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优势、补上短板、紧跟前沿,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包括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高质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包括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

▲需求暴跌 首个获FDA批准的新冠自测试剂盒制造商申请破产

首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冠居家自检测试剂盒”美国制造商申请破产。2月22日,美国新冠检测试剂制造商Lucira Health宣布已根据美国破产法向美国特拉华州破产法院申请保护,破产期间,Lucira Health将继续经营支持客户需求,并寻求业务出售。

▲小红书:月活创作者已超过2000万 日均搜索查询量近3亿次

在小红书WILL商业大会上,记者获悉小红书月活创作者已超过2000万,日均发布笔记量超过300万,日均搜索查询量近3亿次。

▲中办、国办: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到2025年统筹建成县域卫生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乡村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推广远程会诊、预约转诊、互联网复诊、远程检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配置应用。提升家庭医生签约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密货币交易所FTX联合创始人SBF面临四项新的犯罪指控

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FTX联合创始人Sam Bankman-Fried(SBF)的四项新指控被公布。此前他就被指控在去年FTX的崩盘危机中存在欺诈行为。据了解,周四公布的一份39页的新起诉书增加了针对SBF的4项新指控,并改写了此前14页的指控文件。该新的起诉书也可以用来在案件中增加被告,但该起诉书中没有提到新的被告。

▲奥联电子: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奥联电子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并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023年1月全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同比增长36.5%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2023年1月全国光伏制造行业运行简况。分环节看,2023年1月全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环比增长1%,同比增长36.5%;硅片产量环比减少11.9%,同比减少4.1%,其中单晶硅片产量占比约98.3%;电池片产量环比减少5.6%,同比增长24.8%,其中单晶电池片产量占比约94.7%;组件产量环比减少16.8%,同比增长18.3%,其中单晶组件产量占比约99.5%;逆变器产量环比减少45.5%。

▲光伏技术突围:电池革新成利润再分配关键变量

2月23日,光伏设备板块涨幅居前,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收盘,该板块指数涨幅达2.83%。多个TOPCon电池概念股飘红,钧达股份涨停,隆基绿能、东方日升、晶科能源等均涨超3%。近两年来,主流P型电池转换效率遭遇瓶颈。相较之下,不管是N型的TOPCon、HJT电池,还是HPBC、钙钛矿电池等,都具有效率更高和低衰减的特性,单位面积发电量大,具有更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电池的技术迭代已经成为当前光伏行业的焦点,这也是钙钛矿等新型电池概念近期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



 

▲ETF总规模站稳1.63万亿元关口 6只新产品月内有望带来73亿元增量资金

自去年12月份以来,ETF总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已站稳1.63万亿元关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开年以来ETF总规模增加近70亿元;同时,2月份以来已有6只ETF新产品成立。多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逐渐回暖,投资者借道ETF能够捕捉到更多投资机会,尤其是宽基和部分主题指数基金资金流入更加明显,这是ETF总规模持续增长的原因。 (证券日报)

▲明星私募密集“上新” 重点布局经济复苏主线

近日,知名百亿级私募动作频频。渠道人士透露,睿郡资产合伙人董承非、聚鸣投资基金经理王文祥等人管理的产品即将在渠道开售。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月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数量同比增长四成,资金情绪逐步回暖。多位知名百亿级私募基金经理近日表达了对A股后市的乐观预期。他们表示,目前市场整体估值处于中低位置,在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复苏主线仍是重点布局方向。 (上证报)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国联证券拟收购中融基金 收购比例由100%降至75.5%

国联证券2月22日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与中融信托、上海融晟签署的相关协议,公司收购中融基金的股权比例75.5%。记者注意到,国联证券最初拟收购中融基金计划实现100%股权持有,但由于上海融晟持有中融基金49%股权中有24.5%股权处于质押状态,未能按照约定时限解除质押,因此拟收购股权比例降至75.5%。经初步计算,国联证券拟收购该部分股权价格约为22.23亿元。根据公告,收购相关协议需待收购中融基金事宜获中国证监会审批通过后方可生效。(记者 林坚)


 

▲2022年北京专属商业养老险保费规模达7.54亿 七成投保人为新产业新业态人员

记者从北京银保监局获悉,到2022年末,北京共有11家保险公司推出了12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累计投保人次达5.73万人次,保费规模约7.54亿元,人均保费约1.32万元。其中,北京地区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超过4万人次,约占北京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投保人数的72%。

▲“杠杆”效应撬动高门槛服务 保险金信托进入发展快车道

近期,保险金信托正在悄然走热。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增保险金信托规模近90亿元,环比增长67%。分析人士指出,保险金信托可以丰富保险赔偿金的分配方式,帮助实现财富有效传承和保全。相比家族信托的高门槛,保险金信托门槛相对较低,受到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的青睐。 (中证报)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