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145期早报|3.7】外资强势看好!瑞银上调中国经济预期
【第1145期早报|3.7】外资强势看好!瑞银上调中国经济预期
2023-03-07
0
0


 

盘面上,6G、酒店餐饮、旅游、养殖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煤炭、证券等板块跌幅居前。


 

▲稳增长、拼经济、提振信心 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关键信号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其传递出的政策信号意义重大。

作为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风向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分析认为,今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是务实的,既释放了经济回暖向上的积极信号,传递出稳增长、拼经济的决心,又考虑到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挑战,为经济增长可能的超预期表现保留灵活空间。2023年是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年,是经济从疫情模式重回正常运行轨道后的第一年,稳增长上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第一财经)

▲如何看待5%的GDP增长目标?

“两会”提出了5%的GDP增长目标,如何看待这一目标?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首先,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其次,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我们作了统计和分析,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如何看待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

对于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去年我国经济增长3%,美国增长2.1%,一些主要经济体还有增长1.9%的、有不到1%的,这个增速是用不变价计算的,能够相对客观、相对准确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您讲到中美GDP总量比较,各国在做GDP总量核算的时候,用的都是本币现价计算的名义GDP,物价因素会在名义GDP规模核算中产生重要影响。去年美国高通胀,CPI、PPI同比分别增长8%、16.5%,而我国去年物价非常平稳,CPI、PPI分别上涨2%、4.1%。美国的高通胀大幅拉高了名义GDP规模,当然生活在高通胀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没有获得感,相信本国的居民最有体会。GDP总量比较,还要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GDP规模折算成美元计价,汇率在其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为遏制国内高通胀,美联储2022年全年加息7次共4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货币兑美元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做GDP总量规模折算的时候又产生一定幅度的缩减。

▲李春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受地缘政治冲突、输入性通胀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物价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要看到,我国粮食“十九年连丰”,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粮食以上,粮食丰收是我们保障物价平稳的最大“压舱石”。同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商品供应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可以说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十分坚实,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

▲国资委: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科技研发投入产出效率,增强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瞄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继续做好重要能源资源产品保供稳价,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民生保障,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广泛惠及人民。

▲钟正生:2023年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或弱于2022年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在研报中指出,今年两会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的提法,并不及去年两会“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表态。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发力的必要性边际上趋弱,掣肘依然存在。一方面,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将带动企业融资需求渐进回暖,进一步大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的必要性不强。另一方面,国内“稳物价”面临挑战,核心CPI涨价可能在2023年下半年逐步凸显。

▲罗志恒:2023年财政收入形势总体好于2022年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的财政收入形势总体好于2022年,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总体呈恢复态势奠定了财政收入形势向好的基础。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市场信心和预期逐步好转。宏观上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与微观主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推动经济恢复。二是2022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导致基数偏低,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0.6%。三是2022年缓税缓费的部分在今年入库。

▲内地9所大学毕业生可直接落户香港

香港发布最新“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获得通行证的人才可获两年签证,住满7年后可以申请永久身份证。相比过去,门槛有所放松,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都可以,中国大陆有9所大学入围,分别为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华中科技大学。(第一财经)

▲外资强势看好!瑞银上调中国经济预期 押注中国股票全年涨15%左右

随着中国在优化防疫措施后经济复苏强于预期,本周一,瑞银集团上调了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进一步强调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瑞银称,中国经济复苏强于预期,预计消费者信心将进一步得到提振。他们还预计,中国股票今年有望上涨15%左右,并大幅跑赢亚洲股市。(财联社)


 

▲重要指数表现:6日,早盘沪指高开低走,创业板指盘中跌超1%,随后探底回升,临近午盘拉升翻红;午后三大指数小幅震荡,创业板指一度涨超0.5%;整体看,两市超2500股下跌。截止收盘,沪指跌0.19%,深成指跌0.08%,创业板指涨0.38%。沪深两市今日成交达9509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行业板块中,酒店及餐饮、贵金属、景点及旅游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煤炭开采加工、房地产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6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29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97.53%;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3.04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59.26%;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28.62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52.26%。


 

▲定增市场显著升温 年内79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

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显著升温。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前段时间,按照预案公告日统计,年内共有79家公司发布定增预案,相较于2022年同期增长172%。从定增目的来看,超半数公司是为了项目融资发布定增计划。

中国能建、万科A、立讯精密的定增方案募集资金居前,均超百亿元。发布定增预案的上市公司中,来自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子行业的公司数量居多,分别有13家、9家和6家。业内人士表示,定增市场的升温与二级市场的表现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经济复苏的趋势下,结合上市公司业绩及对资本市场未来表现持续乐观的预期,定增市场有望持续火热。


 

▲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继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综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增加能源生产供应。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配套建设必要的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发电有效出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加强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进口多元稳定。持续夯实能源储备。建立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油气储备系统,持续提升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密切关注能源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多措并举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通过稳煤价进而稳电价,努力稳住国内能源价格“大盘”。推动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统筹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能源互济互保,加快提升能源顶峰保供能力。

▲杨荫凯: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表示,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落实已出台各项政策,深入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组织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欢迎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两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根据《认证认可条例》及《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自愿性认证工作,健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市场体系,促进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报复性出差”现象显现

据澎湃新闻报道,“报复性出差”拉动消费在旅行平台有明显体现。携程平台显示,2月,商旅酒店整体同比增长130%,其中,国内增长约125%,国际方面增长近10倍。从行业看,信息技术服务业、贸易与制造业、机械设备、医药等行业的差旅需求非常突出。

▲长沙放松限售政策

据财联社报道,长沙已对住房限售政策做出调整,由原来的“不动产权证满4年方可上市交易”,调整为“网签满4年即可出售”。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对财联社表示:“具体政策于今日开始执行,但由于政策刚调整,系统需要细化,如需过户还需要过几天才能办理。”

▲湖北省“9万元最强补贴”来袭 汽车成地方促消费主旋律

“国补”退出后,全国多个地方性政策相继接棒,已成为当下车市的重要助推力。其中,湖北省的汽车促消费力度位于前列,且有持续加大之势。

3月6日,一组关于“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的宣传海报引发热议,多个汽车品牌政企补贴内容清晰可见。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风神参与了这一轮购车补贴,补贴力度从5000元至9万元不等,有效期为3月1日至3月31日。以指导价21.1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共创版为例,政企综合补贴后仅需12.19万元,补贴金额高达9万元。

▲2022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超过1.4万亿元

从国家烟草专卖局获悉,2022年烟草行业实现工商税利总额14413亿元,同比增长6.12%;实现财政总额14416亿元,同比增长15.86%。国家烟草专卖局表示,税利总额和财政总额均创历史新高,完成了中央关于特定专营机构上缴近年结存利润的任务。(新华社)


 

基金数据


▲机构:GDP增速目标稳健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及,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前海联合基金认为,GDP增速目标稳健。一方面体现了对内外形势机遇和风险认知充分,尤其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需求不足、预期不稳、房地产风险等;另一方面,行稳致远。

西部利得基金分析,《报告》在经济增长目标有所下调,新增就业目标有所上调。CPI目标和去年一致,粮食产量和去年一致。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相比去年的强调程度略有提升。另外,该基金经理表示,投资增速预计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格局,其中房地产投资预计持平,将好于去年双位数下降的水平,制造业、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有望达到6%以上的增长水平。而进出口受到海外经济和币值的影响有不确定性,同比预计持平或略有下降。

 

▲财政政策力度受关注 货币政策基调延续

西部利得基金认为,财政政策力度有所上升,货币政策基调延续。财政政策力度较去年有所提升,赤字率3%较去年提高0.2%,专项债额度3.8万亿元也较去年3.65万亿元有所上升。

前海联合基金表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高于去年,符合“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总要求,今年财政有望继续扩张,中央加杠杆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利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新型能源等发力领域。

 


基金要闻


▲如何捕捉“两会”释放的积极信号?多家公募全面解读

随着“两会”的召开,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全天震荡分化。从板块表现来看,6G、酒店旅游、养鸡、HJT电池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三胎、煤炭、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反映到ETF市场,光伏、新能源、碳中和、医药等相关主题赛道ETF涨幅居前;而煤炭、建材、金融等ETF下跌较多。

板块的分化下,“两会”所释放的信号备受市场关注。5日上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消费、地产、国企改革、数字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被提及。结合《报告》的内容,多家公募基金认为,GDP增速目标稳健,财政政策力度有所上升,货币政策或将更多侧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具体到投资方向上,国企改革的投资机会备受多家公司关注。此外,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经济复苏等方向也值得持续跟踪。(公募基金动态)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两会”将释放出积极信号,对市场信心形成提振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表示,本周正值“两会”,相关议题如经济增长目标、产业政策等均为市场关注焦点,当前我国经济初步进入修复期,基础并不牢固,“两会”将释放出积极信号,对市场信心形成提振。

“我们坚持看好A股三方面的机会:一是复苏线,主要是一些顺周期板块;二是高景气成长方向,经历一年左右的回调后,当前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三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科技领域,这有可能是贯穿全年的市场主线之一。”该公司表示。

 

▲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十大关键词

1998年3月5日,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国泰基金成立,当年又有四家基金公司相继成立。这一年,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通过交易所系统上网发行,拉开了中国基金市场的大幕。回顾行业二十五年的发展,公募基金在践行普惠金融、推动居民财富增长、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公募基金行业迎来25周年之际,“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强化专业能力”、“坚持长期主义”、“积极守正创新”、“提高治理水平”、“高水平对外开放”、“合规稳健运营”、“践行社会责任”、“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代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十大关键词已成为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公募星选30专栏


▲年内加仓近600亿!国企改革概念获北向爆买,三大行业被重点布局

作为时下热门主线,受国企重估逻辑持续发酵提振,国企改革概念股近期连日走高,多只个股迎来上涨行情,同时,国企改革概念股近日也频获北向资金青睐。从数据上看,截至3月3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增持国企改革概念股累计达592亿元,其中,1月、2月分别加仓448.5亿元、69.3亿元,此外,3月以来(共三个交易日)共增持74.5亿元,且为连续三日净买入。

平安证券近日研报指出,本轮国企改革的政策站位和过往的三年行动计划大有不同,是在当前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海外不确定性增加的共同产物,是“二十大”精神更高站位的体现。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的股权融资承担了更多的转型重任,特别是科创与安全领域。国企改革行情是今年最大的交易主线之一,两会窗口的政策落地会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行情。(财联社)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玉禾田与成都环投城服达成战略合作

近日,玉禾田集团与成都环投城市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环投城服”)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深圳隆重举行。

玉禾田集团是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企业,是中国领先的环境环保及城市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商,秉承“清洁大中国、环保大中国、美丽大中国”发展理念,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数智城市大管家”。

 


 

保险数据


▲产品持续扩容 险企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

日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再度迎来扩容,新增6款产品被纳入名单,目前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共涵盖11家公司旗下的19款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机构在长期投资资金管理能力、长寿风险管理、医疗健康养老产业协同等领域有一定竞争优势,保险机构可进一步发挥优势,抢占个人养老金这一蓝海市场。(中证网)


保险要闻


▲丰富保险供给 积极布局投资 险企多举措发力绿色金融

近日,广东、河南等地相继印发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碳达峰路线图,提出完善绿色金融等支持政策,绿色保险频频被提及。

专家认为,通过丰富绿色保险供给、积极布局绿色投资,险企在绿色金融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未来保险业参与绿色投资的方式料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