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新冠药、存储芯片、虚拟电厂、创新药等板块涨幅居前,教育、传媒、ChatGPT、手机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货币政策兼顾多重均衡 M2和存款料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人民币存款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人民银行数据显示,4月末,M2、人民币存款余额均同比增长12.4%,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9个和2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速与经济增速相背离容易产生资金空转或流动性淤积等问题。对此,专家表示,M2和存款增长受多重因素综合影响,应全面合理地看待其与实体经济运行的关系。 (中证报)
▲美国众议长麦卡锡:债务协议仍然有望在周末前达成
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表示,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有望在几天内达成。但他也承认在与拜登最新一次会晤后双方的分歧仍然很大。周二双方在椭圆形办公室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的会谈,拜登和麦卡锡各自指定了代表负责接下来的磋商。麦卡锡说,助理们的谈判最早可能在今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麦卡锡告诉记者。 “有可能在周末之前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并没有那么难。”
▲拜登否决了恢复东南亚四国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法案
美国总统拜登否决了恢复东南亚四国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法案。去年6月,拜登免除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的关税。今年4月,美国众议院一个委员会投票赞成恢复对这四个国家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扭转拜登的豁免关税政策。 (路透)
▲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 下阶段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尽管房地产市场需求出现恢复迹象,但房地产投资和开发建设仍在下降,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和改善民生,仍需要继续努力。下阶段,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显效、市场预期好转,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
▲国家统计局: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 下阶段也不会通缩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当前我国价格的低位运行主要是阶段性的,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通缩。但下阶段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运行恢复常态化后,需求恢复慢于供给的恢复,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的拉动有限;同时国际输入性的影响还会持续,也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下拉影响;此外,翘尾因素的影响在减弱。
▲国家统计局:4月份发电658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电力生产增速加快。4月份,发电65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增速比3月份加快1.0个百分点,日均发电219.5亿千瓦时。1—4月份,发电27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
▲国家统计局: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6.2%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5514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住宅投资27072亿元,下降4.9%。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76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商品房销售额39750亿元,增长8.8%,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8%。
▲国家统计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10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1290亿元,增长16.5%。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33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135719亿元,增长9.0%。
▲国家统计局:中国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7%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47482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9570亿元,同比增长0.4%。从环比看,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64%。
▲国家统计局:中国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6%(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下降0.4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
▲美财长耶伦:美国政府最早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15日致信国会两党领袖说,如果国会不及时采取行动,美国政府最早于6月1日出现债务违约。耶伦在信中说,据财政部预计,如果国会不尽快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在6月初将出现债务违约,最早为6月1日。耶伦还表示,基于联邦政府在未来几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实际债务违约日期可能在6月1日之后几天或几周出现。

▲重要指数表现:5月16日,A股三大指数震荡回调。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0.60%,报3290.99点;深证成指跌0.71%,报11099.26点;创业板指跌0.25%,报2294.19点。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传媒、计算机、社会服务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熊去氧胆酸、新冠特效药、先进封装等板块涨幅居前,抖音平台、虚拟人、ChatGPT等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北向资金当日净流入40.85亿元,已连续7日净买入;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5.02亿元,深股通净流入25.83亿元。北向资金当日成交金额1192.29亿元,占A股总成交额的12.71%。

▲多家药企发布股份回购方案 业内人士:当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低位
近期,多家药企发布股权回购方案。恒瑞医药拟以6亿元至12亿元回购股份,沃森生物拟以不超过2亿元回购股份,亚宝药业拟以1.5亿元至3亿元回购股份。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医药行业估值处于低位。回购股份有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中证报)
▲IEA: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增幅将达130万桶/日 创纪录最高水平
IEA月报显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需求将超过供应近200万桶/日;中国的需求恢复超出预期,3月份创下了1600万桶/日的历史新高,预计2023年中国石油需求增幅将达130万桶/日,创纪录最高水平。
▲响应跨境证券业务整改要求 富途控股、老虎证券将在境内应用市场下架旗下APP
近年来,富途控股、老虎证券未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面向境内投资者开展跨境证券业务,中国证监会持续推进两家公司非法跨境展业整治工作,市场方面也对于境外机构非法跨境展业规范整改情况较为关注。为此,5月16日晚间,富途控股、老虎证券相继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跨境证券业务整改的要求,两家公司将在境内应用市场下架旗下APP。 (证券日报)
▲微软本周将在Bing和Edge等应用中推出AI新功能
微软宣布为其移动应用程序推出一项新功能,以匹配该公司目前在桌面应用程序上提供的功能。除了为智能手机上的Bing、Edge、Skype和SwiftKey提供新的人工智能功能外,该公司还开始推出本月早些时候宣布的新功能。它们包括历史、更丰富的视频回答、知识卡、图表和改进的格式。
▲腾讯云多款核心产品降价 最高降幅达40%
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具体来看,针对部分区域云服务器,价格降幅最高将达40%;云网络方面,腾讯云对负载均衡CLB的LCU费降价18%,对标准型NAT网关降价15%;数据库方面,腾讯云数据库TDSQL-C serverless全新发布资源包付费模式,刊例价对比同规格包年包月产品降幅高达25%。
▲百度发布2023年Q1财报:营收311亿元 净利润大幅增长48%
百度发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一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11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到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营收和利润双双超市场预期。得益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和企业持续降本增效的措施,百度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第一季度,百度核心经营利润(non-GAAP)同比大幅增长45%至53.6亿元。百度智能云在本季度实现了盈利(non-GAAP)。百度核心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66亿元,同比增长6%。此外,一季度,百度回购股份1.95亿美元。
▲油价“二连降” 加满一箱油省15元
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本次油价调整具体情况如下:汽油下调380元/吨,柴油下调365元/吨。全国平均来看:92号汽油每升下调0.30元,95号汽油每升下调0.32元,0号柴油每升下调0.31元。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15元。
▲机构:2023Q1东南亚五大主要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
据市场调查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东南亚五大主要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3%。在前五厂商中,苹果唯一实现正增长,且增幅达到18%;三星同比下降16%;OPPO同比下降10%;vivo同比下降26%;小米同比下降13%。
▲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辅地图审核工作正在进行 华为、百度已取得审图号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处长陈泉在2023中国(亦庄)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周暨第十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表示,今年3月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针对安全、开放、应用、服务提出要求。目前,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高辅地图审核工作正在进行中,华为和百度已取得审图号,高德也将在不久后通过审核。未来将进一步深化高精度地图试点,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和产业提供支撑。
▲上海机场:浦东国际机场4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8155.87%
上海机场公告,浦东国际机场4月飞机起降量29074架次,同比增长725.97%;旅客吞吐量351.7万人次,同比增长8155.87%。虹桥国际机场4月飞机起降量22880架次,同比增长6273.26%;旅客吞吐量363.46万人次,同比增长28057.71%。
▲重要突破 全国首例心脏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成功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手术室内,共完成4台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其中一位女性患者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通过微创手术完成人工心脏的植入。这是全国首例将微创和不停跳相结合的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可大大减少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让他们在手术后能更快康复。目前接受手术的四名患者身体状态良好。
▲特斯拉改款Model 3即将在上海进行最终试生产
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厂在为Model 3改款车型的试生产进行最后阶段的准备。马斯克希望这款改款车型可以更有力地与中国车企展开竞争。Model 3改款车型比此前版本稍长,运动风格更强,内饰更加时尚。自本月初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部分生产员工须将手机放在生产线外面的专用储物柜中,以防车型图片泄露。上海特斯拉工厂一期生产线可能会在本月底停运几天进行调试,并称这些计划可能还会发生变动。特斯拉一位代表称公司暂不予回应。

▲申购发行火热 资金持续涌入ETF 半导体、医药、科创板相关ETF受青睐
市场震荡之际,数百亿元资金借助ETF布局A股、港股市场。自4月7日以来,截至5月15日,权益类ETF已连续24个交易日获净申购,净申购份额合计超过千亿份,在A股市场历史上均较为罕见。与此同时,ETF发行颇为火热,华泰柏瑞央企红利ETF触发比例配售,当前还有多只ETF集中发行,有望为相关板块带来增量资金。展望后市,机构相对较为乐观,无论公私募,当前股票仓位均处于较高水平。从整体来看,ETF成为资金重点涌入方向。其中,4月7日至5月15日,股票型ETF获净申购974.22亿份,上海证券报记者计算发现,资金净流入额超过800亿元。从资金流向来看,近期有所调整的半导体、医药、科创板相关ETF颇受青睐。
▲科创板指数产品规模突破千亿元
近年来,国内指数市场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品体系不断完善,国内外影响力显著提升。上交所加速构建层次丰富、各有侧重的科创板指数体系,精准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品规模持续增长。数据显示,自2020年9月份首批科创50ETF成立起,至今年5月15日收盘,科创板指数境内外产品规模已达到1019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即实现“0到1000”的历史性跨越,其中科创50指数规模已增长至958亿元,成为产品规模增长最快的指数。 (证券日报)
▲科创50ETF大热 机构把脉期权投资策略
科创50ETF期权上市工作近日启动,境内追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ETF“吸金”效果显著。截至5月15日,5月以来相关ETF的净流入金额已接近140亿元,其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的贡献比重超76%。机构表示,科创50ETF期权的推出将完善科创板配套产品体系,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完善市场多空平衡机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相关ETF的容量、流动性、稳定性也会随之提升,有助于促进科创板的长期稳定发展。 (中证报)
▲业绩头尾相差巨大 基金产品“同门不同命”引争议
由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基金,近一年业绩头尾相差竟超过20个百分点。其中,部分偏股型基金在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上并无显著差异,但重仓股却差异较大。业内人士分析,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差距显著,往往是投资范围和策略上的差异造成,同时也不排除基金经理通过不同产品押注赛道的可能。对于同一基金经理究竟能否胜任不同风格的基金,应当坚守同一策略还是适当差异化,业内仍有争议。 (中证报)
▲多家基金宣布限购 基金公司:目前市场整体风险不大
日前,多只主动权益基金宣布暂停大额申购或直接暂停申购,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产品。包括安信盈利驱动股票、建信智远先锋混合、西部利得量化价值一年持有、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等,截至限购前,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年内收益31.17%,在同期全部主动偏股基金中排名居前。业内表示,多数基金限购是为了将基金管理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保证基金业绩和规模的良性成长。基金公司普遍认为,国内经济维持弱复苏下,目前市场整体风险不大,进一步下跌空间有限,同时低估值国企仍有修复空间。 (中国基金报)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券商积极补充流动资金 今年以来发债规模同比增长36.1%
数据显示,截至5月16日,今年以来券商累计发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294只,总规模达到5395.2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44.83%和36.1%。其中,发行证券公司债177只,发行规模为3559.5亿元,同比增长31.92%;发行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117只,发行规模为1835.7亿元,同比增长45%。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对于券商来说,目前经纪业务难以支撑业绩增长,而竞争激烈的投行业务在快速向头部券商集中。因此,券商也开始积极布局重资本业务。” (证券日报)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人保财险前4个月原保险保费2046.71亿元 同比增9.5%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01339.HK)发布公告,该公司2023年前4个月经由公司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046.71亿元、642.30亿元及274.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5%,1.6%、5.4%。
▲险企陆续下架预定利率3.5%产品 分红险或是未来主流
“翻了一下产品库,预定利率3.5%的产品已经所剩无几了”“3.5%进入尾声,3.0%正在到来”……近期,多位保险从业者在微信朋友圈密集分享关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信息。也有消费者咨询:“听说3.5%的保险产品要停售了?”多家险企精算负责人表示,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退出市场是必然趋势,退出时间很可能就在6月30日之前。业内人士认为,预定利率下调是在当前形势下保险业防止利差损风险的必然选择,下调之后保险产品仍有相对竞争力,险企应抓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证券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