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合成生物突然被浇了一盆冷水。
近日,据外媒报道,有“合成生物鼻祖”之称的Amyris公司已经在美国申请破产,并计划出售其消费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奇华顿也收购了Amyris公司的部分化妆品原料。
在合成生物如日中天之际,Amyris为何会陷入破产?国内方兴未艾的合成生物行业情况如何?
01 亏损+负债不低于100亿?
公开资料显示,Amyris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全球领先的合成生物学平台型+产品型公司,先后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生产抗疟药物青蒿素和生物燃料法尼烯,并取得一定成果,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
后来由于生物燃油商业化宣告失败,Amyris于2016年退出生物燃油业务,转向香料香精、化妆品原料等高附加值成分的开发,推出了角鲨烷、紫苏醇、檀香醇、泪杉醇、广藿香型油等原料。此外,通过自主孵化和收购,Amyris旗下还拥有11个消费品品牌,涉及护肤、护发、婴儿护理、彩妆、清洁等,较为知名的有纯净护肤品牌Biossance®和母婴护理品牌Pipette®。
Amyris旗下消费品牌截自Amyris公司官网
8月10日,Amyris公司官网发布新闻稿,称Amyris及其美国子公司已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申请破产,并计划出售其消费品牌,以改善公司的流动资金状况。
截自Amyris公司官网
在向特拉华州破产法院提交的文件中,该公司列出的资产在5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约人民币36.04亿元~72.08亿元),负债却在1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约72.08亿元~720.84亿元)。
另据Amyris财报显示,2022年,Amyris全年营收2.7亿美元(约19.46亿元),同比2021年的3.4亿美元(约24.51亿元)下滑了21%;2023年一季度,Amyris营收5608.3万美元(约4.04亿元),同比下滑2.8%,该季度的亏损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02亿美元(约14.56亿元)。
在申请破产的同时,Amyris也启动了运营和财务重组,此次重组旨在改善公司的成本结构、资本结构和流动性状况,同时精简Amyris的业务组合,专注于研发核心能力以及通过生物发酵衍生的可持续成分的规模化、商业化和应用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破产消息传出的几乎同一时间,也有外媒报道指出,Amyris将关闭旗下两个美容品牌Costa Brazil和Onda Beauty。
02 今年国内已有15起产业融资
在大洋彼岸的Amyris因为持续的亏损和高昂的负债申请破产时,中国的合成生物行业正值风口。
即便是在投资普遍放缓的近两年,合成生物也独得资本青睐,红杉、高瓴、经纬一线投资机构纷纷进场。据华安证券研报,2022年国内共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企业宣布完成融资,单笔融资金额上亿的案例比比皆是。
相较于医药等行业,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低,相关成分附加值高,合成生物企业都热衷于布局化妆品领域。而进入科研竞争阶段的化妆品企业也看中了科技含量高、前景光明的合成生物,头部企业如欧莱雅、资生堂、珀莱雅、华熙生物等企业,不断通过战略合作、投资并购、组建实验室、引入科研人才等多种方式进军合成生物行业。
据青眼号外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行业至少有15起合成生物产业投融资事件,多数企业的融资金额都在千万元左右,且绝大多数都属于早期融资项目,A轮及之前的融资轮次最常见。
值得一提的,其中不少企业都已经获得多轮融资。比如,距离上一次3亿元的B轮融资不到半年,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瑞德林又完成了B+轮融资。
据悉,自2019年入局合成生物以来,瑞德林聚焦以肽类、糖类、核酸类为代表的“生命分子”的绿色合成及规模化生产。截至目前,瑞德林已完成六轮股权融资,融资总额近7亿元人民币,资方包括基石资本、松禾资本、东方富海、力合创投等明星机构。
整体来看,相较于去年亿元融资频现的情况,今年单个项目的融资金额有所下降。合成生物学创新平台SynBioBeta发布的《2023年投资报告:对合成生物学趋势洞察》也指出,2022年合成生物学领域的风险投资出现下降趋势,初创公司全年融资103亿美元,同比2021年的218亿美元,降幅超过50%;2023年第一季度,合成生物初创公司已经筹集了大约28亿美元,这是过去三年来最少的一季度。
这或许也反映出,合成生物虽然依然热门,但也受到了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投资者也开始趋于理性。
03 方兴未艾
尽管资本开始趋于冷静,但合成生物依然方兴未艾。继巨子生物于2022年11月4日敲钟上市之后,锦波生物也于今年7月正式登陆北交所。
与此同时,国内外头部香料香精企业和美妆企业也都在加速布局合成生物领域。
今年4月,奇华顿宣布已完成对Amyris主要化妆品成分组合的收购,包括高性能润肤剂Neossance® Squalane、植物基有机硅替代品 Neossance® Hemisqualane和可持续的防晒霜CleanScreen™。根据相关协议,Amyris将继续为奇华顿生产化妆品原料,奇华顿也将成为其未来可持续美容成分的商业化合作伙伴。
国内化妆品企业中,曾以玻尿酸闻名的华熙生物也将合成生物作为新的战略目标,陆续完成了合成生物学研发团队、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合成生物科学馆的建设,成为一家“以合成生物为驱动的生物科技和生物材料公司”。
华熙生物合成生物学研发中心主任、生物活性物研发项目管理部及中试转化平台运营部负责人陶文文曾公开表示,利用合成生物技术,华熙生物已经完成透明质酸、依克多因、胶原蛋白、麦角硫因等生物活性物的技术储备,公司还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中试转化平台,能够实现生物活性物从0-1的研发创新、1-100的中试及产业转化,100-1000-10000的市场转化。
不难看出,化妆品行业对于合成生物的热情并未减少,而且合成生物技术在重组胶原蛋白、依克多因、麦角硫因等原料生产上的应用,也为美妆行业赋能。
中金公司研报就指出,美国至少已经历了两轮合成生物学热潮,而中国目前处于第一轮热潮中,类似于美国第一阶段的发展历程。相较而言,中国具有产业、成本、市场优势。中国拥有强大的发酵供应体系、庞大统一的市场,供应链完整,应用端市场需求量大,商业化速度快,但研发平台的短板有待补齐,也面临资本、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挑战。
无论如何,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虽然Amyris申请破产,但它在化妆品领域取得的成果并未被否定,合成生物的未来也不应该被否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号外”(ID:qingyanhw),作者: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