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激光雷达龙头造人形机器人,潮汕老板也该着急了
激光雷达龙头造人形机器人,潮汕老板也该着急了
2025-02-07
661
0


2025年开年,人形机器人有多“火”?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2025蛇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人形机器人作为伴舞的出现引发消费者热议。


“虽然不知道买来干什么,但是我爸已经在搜同款了。”网友的评论,足见外界对于这一新鲜事物的好奇度。


事实上,人形机器人在行业内并不算是新鲜事,反而是不少科技企业和创业公司争相布局的新兴产业。早在2023年,工信部就正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特斯拉、英伟达、Open AI、科大讯飞、宇树科技等一系列人工智能与科技公司,都相继投身人型机器人产业。


不久前,国内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也公布了其基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新方向。


汽车产业链,成了孕育人形机器人业务的沃土。一位业内人士对「探客出行」表示,近一年内汽车领域自动驾驶端到端边界的拓展,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产业间的技术互通为很多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跨界提供了机会。


但产业发展初期,既有曙光,更有黑暗。“如何做出一款安全、稳定的产品,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正如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所说,1%是产品灵感,99%是汗水。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而言,原型设计是最微不足道的,如今的公司最缺少的便是生产规模化。“后续的生产制造才是难点。”

01 激光雷达厂商的“不务正业”


在速腾聚创最新的产品发布会上,机器人、数字化成为超越激光雷达外的关键词。


在其AI机器人全球发布会上,速腾聚创首次全面呈现了速腾聚创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战略,并发布多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推出机器人视觉产品以及一系列面向机器人的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发布会中,速腾聚创从原本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科技企业”,变为了“智能机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之外,智能机器人市场成为这家科技公司的新标的。


据悉,在此次发布上,速腾聚创发布了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EM4;而面向智能机器人市场,则发布了包括E1R在内的两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


速腾聚创方面称,E1R是目前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可支持工业、商业、具身智能等各类型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作业。


按照公司创始人邱纯潮的说法,未来随着机器人向具身智能方向发展,预计机器人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引擎。


邱纯潮的信心,一方面是基于对于机器人市场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其本身底层业务与机器人的极大相关性。


创立于2014年的速腾聚创,由潮汕两兄弟邱纯鑫与邱纯潮创办。哥哥邱纯鑫毕业于哈工大移动机器人技术专业,其博士研究课题便是“户外移动机器人环境感知技术”,在完成该课题时,邱纯鑫便发觉了激光雷达的潜力,并最终将其商业化。


从创始人的技术方向来看,相比于激光雷达在车载业务上的应用,如今在“不务正业”的机器人领域相关性更强。


但公司创业之初自动驾驶的热潮,让速腾聚创的业务重心并没有在机器人这一领域做过多停留,而是迅速转移到了车规级激光雷达的开发上。


据报道,2016年,速腾聚创砍掉了其他业务线,将主要精力专攻激光雷达。


随着速腾聚创围绕价格、性价比做文章,其获得的定点数量和出货量也实现了较大提升。公司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激光雷达累计销量达到38.19万台,同比增长259.6%;其中ADAS激光雷达销量达到36.58万台,同比增长292.9%。


截至目前,速腾聚创的产品收入结构集中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机器人与解决方案三个方向。其中,超过80%的收入来自ADAS领域。

02 头部企业的危机感


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变脸”之快,或许超出了邱氏两兄弟的预期。


从AI大模型到端到端智能驾驶,成本更低的纯视觉智驾方案成为继特斯拉之后,更多头部主机厂的选择和探索方向。


纯视觉方案顾名思义,便是完全依靠摄像头作为感知硬件的智能驾驶方案。这一方案区别于过去智驾方案的最大区别便是激光雷达。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激光雷达虽然能够提供更精准的感知,但却是单车成本中的一大项,大多搭载在30万元级以上的车型和配置之上。


但随着价格战的持续竞争,10万-15万元、20万元级以下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战场。在高度的价格敏感之下,跳过激光雷达、硬件成本更低的纯视觉方案为更多主机厂所青睐。


更重要的是,根据目前的市场反馈以及特斯拉在内的高市场保有量车型的验证下,在更强大的算力和视觉感知下,纯视觉方案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让其性能和安全性有了极大的提升。


2024年作为国内纯视觉智驾的元年,乐道、小鹏、大疆车载等企业纷纷实现了纯视觉方案的上车。


这种行业变革和技术路线的变化,对于速腾聚创的“打击”是迅速且猛烈的。这种猛烈之处,既是对未来出货量减少的预期,更是对产业链成本压缩的映射。


据界面新闻报道,2024年前三季度,速腾聚创ADAS激光雷达销量达到36.58万台,同比增长292.9%。


但是聚焦到毛利率上,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仅为14.1%。


而根据2024年三季度的财报信息,用于机器人及其他业务的激光雷达产品毛利率为34.6%,这一刚刚拓展不久的业务单元,轻松“打败”规模效应后的车载激光雷达业务。


邱纯潮表示,在机器人领域,速腾聚创一直保持着35%-50%的毛利率水平。


按照速腾聚创的规划,机器人行业或成为速腾聚创即将开启的第二增长曲线。

03 一种技术,两套玩法


在整个行业智能驾驶技术方向转向纯视觉方案之时,身为激光雷达厂商的速腾聚创已经或多或少感受到了危机感。


实际上,邱纯潮曾公开表示,“汽车只是激光雷达其中一个应用。我们现在正在借助汽车领域取得的平台、规模与质量优势,在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持续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


但仅从收入构成上来看,机器人相关的收入仍不是支柱。2024年前三季度,速腾聚创用于机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达产品销量为1.61万台,同比增长22.9%。


“目前,机器人领域上的合作伙伴已经由2400家突破到超过2600家。其中,与合作伙伴联合开发的多款新品已经斩获来自不同领域多家头部机器人公司的量产定点,订单规模超出预期,预计明年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


在邱纯潮看来,机器人领域或将有着和汽车领域类似的应用渗透和增长路径,在可见的未来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自2023年以来,多部门围绕机器人产业颁布一系列政策和实施方案,开展“机器人+”的应用创新实践,产业发展目标、应用场景基本清晰。


从底层路径和逻辑来看,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确与机器人产业协同性强,二者在感知层的基础硬件十分相似,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芯片和激光雷达等技术方面存在共通性。


在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的技术要求并不低于车规级应用,并且由于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激光雷达的要求更高。


此前作为车规级激光雷达供应商的速腾聚创,优势便在于依靠上下游产业链的垂直整合能力,降本增效。


邱纯潮提到,从技术层面来看,公司的硬件、芯片、AI三大技术栈具备通用性和可迁移能力,为公司成为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提供了底层能力。


不过,新业务线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研发费用等支出,也在考验着这家企业的造血能力。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开支达4.65亿元,同比增长28.10%,同期公司收入约为11.35亿元,研发支出占比达到41%。


为了应对庞大规模的研发支出,2024年12月11日,速腾聚创更是宣布通过配售股份筹集资金。根据香港交易所的公告,该公司同意以每股27.75港元的价格配售1000万股新股,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每股30.15港元折让约8%。


速腾聚创表示,此次配售股份所得款项总额预期不超过2.775亿港元,配售股份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于研发、增强海外市场业务发展能力以及探索潜在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机会。


尽管依靠出货量,速腾聚创已经位居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头部,但这家公司仍未实现盈利。2024年前三季度,速腾聚创亏损3.5亿元。


因此,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速腾聚创也需要通过二级市场筹措更多资金用于研发及新业务拓展。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认为,如今主机厂与上游零部件企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改写,速腾聚创在车载激光雷达业务上的利润在过去的一年中被肉眼可见地压缩。“承受现有成本压力的同时,机器人业务仍处于投资阶段,真正实现盈利还需要时间。”


市场上对于人形机器人的预期依旧火热,但这个尚未“成型”的早期市场,或许还将“捆绑”速腾聚创一段时间。


“成为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没那么快。”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探客出行”,作者:魏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