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10份跟踪评级报告解码持牌消金公司渠道生态与结算模式
10份跟踪评级报告解码持牌消金公司渠道生态与结算模式
2025-08-20
503
0

7月至今,已有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报告显示,兴业消费金融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68亿元,同比增长213.43%;苏银凯基消费金融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6亿元,净利润1.76亿元。


整体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产品利率均在24%以下,其中海尔消费金融平均贷款利率22%;中邮消费金融贷款利率20%以上部分占比为52.10%;中银消费金融贷款利率15%以上部分占75%;苏银凯基消费金融贷款利率18%~24%部分占72.43%。


一些从业者认为,持牌消金公司密集发布跟踪评级报告,背后反映出强烈的资金需求。当前,在监管趋严、市场资金供给收紧的环境下,全面评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产品布局、风险管控能力及科技实力显得尤为关键。特别是产品利率结构、线上导流依赖度等指标,更能揭示企业在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真实状况。


01、渠道生态

从10份跟踪评级报告披露的数据可见,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较为依赖合作渠道。


截至2025年3月末,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互联网平台渠道贷款业务余额为514.73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91.13%。


截至2024年末,尚诚消费金融通过非股东方渠道获取的其他线上业务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例为78.64%。


另外,中邮消费金融三方合作渠道业务规模有所上升,2024年末该渠道占比达58.40%。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平台合作的依赖程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营能力。部分头部公司因自营能力较强,对平台合作的依赖相对有限;相比之下,中尾部公司受制于自营能力的不足,对平台合作的依赖度较高。


据《财经》新媒体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10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合作白名单。


从公布的合作数量来看,宁银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的合作方在30家以上,其中金美信消费金融披露60家。


杭银消费金融在跟踪评级报告中称,在合作平台的选择上,公司重点选择与有高增长空间的优质客群、自成一体的业务生态体系、较为丰富的客户信息、可靠稳定数据来源的机构开展合作,同时公司反复追踪分析各渠道放款资产质量表现,对于资产质量表现不佳的渠道,及时调整其推送客群或者暂停合作。


02、结算模式

目前,持牌消金公司与合作平台的结算模式涵盖分润、收取渠道引流费用、CPS结算等多种方式。


跟踪评级报告披露,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合作类业务采用分润模式,主要按照实收利息的一定比例向合作平台支付服务费用,服务费率约为利息收入的20%-30%。


尚诚消费金融按照合作既定框架获取客户资源,渠道费用厘定与通过股东渠道获客定价逻辑一致,而其与股东携程旅游是根据资金成本、风险收益、运营成本等多方面采取市场化定价方式对渠道引流费用进行定价。


海尔消费金融的开放获客是通过将获客入口(API/H5等)布局在互联网平台获取线上用户,合作平台基于其用户偏好推送资源,由海尔消费金融进行自主风险审核决定是否授信,并按照CPS等方式支付一定流量费用。这里的“CPS结算”主要指推广所带来的实际销售业绩来向流量提供方支付费用。


从合作方来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将其分成头部平台与中小平台两个梯队。


整体而言,多数持牌消金公司优先与头部流量平台合作,步骤是:由平台提供流量和申请入口,将客户导流至持牌消金公司;再由持牌消金公司独立完成客户资质评估和风险审核,如杭银消费金融的联营模式。


中邮消费金融则按照“一平台一策略”的原则,研究不同客群的营销策略和风险表现,探索线上/线下联动新模式。


中邮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新媒体,其计划于9月底公布助贷白名单,以风险可控、合规先行为原则,头部平台优先合作,腰部平台择优合作。


不过,中小平台也是不少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


海尔消费金融的机构业务主要与互金平台合作,合作方推送优质用户至公司,通过自主风控审核并为审核通过的用户提供现金贷款服务;此类业务一般会增加融资担保或其他风险缓释措施,以维持整体资产质量稳定,该类业务多与中小互金平台合作。


中邮消费金融采用的是“轻授信”业务模式,优化营销活动与客群匹配机制,结合全面风险分析及风险政策优化迭代,择优推进和扩大重点项目规模。


海尔消费金融表示,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公司在持续压降上述业务,截至2024年末,公司线上现金贷款中机构业务贷款余额同比减少32.95%至57.48亿元。


《财经》新媒体注意到,部分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涉及增信类业务。


其中,宁银消费金融线上联营业务为公司业务主要来源,持续丰富和拓展线上主流互联网平台,开展分润类及增信类业务。


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则一方面与优质平台合作,推进优质客群承接;同时开展增信类和场景分期类业务探索,为后续业务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中邮消费金融遵循审慎介入尾部平台的原则,发展担保引流渠道将作为三方引流的补充。目前,其该类业务尚处于尝试阶段占比较低,2024年末保证贷款占贷款业务总额的5.15%。


中邮消费金融表示,正在推进客群上迁战略,高定价客群占比持续下降,2025年利率水平稳中有降。关于“占比5.15%的保证贷款业务”在2025年将如何发展,其透露,在持续贯彻坚持稳健增长、审慎发展的原则下,保证贷款业务会适度发展。


本文来自“《财经》新媒体”

作者:王柏匀,编辑:蒋诗舟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