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华润银行董事会“大换血”,10年前目标至今仍未完成
华润银行董事会“大换血”,10年前目标至今仍未完成
2025-02-07
660
0


拥有央企背景的华润银行出现了重大人事变动。


根据公开信息,近期,华润银行董事会换届,任职行长仅一年的钱曦升任董事长。新一届董事会成员10人,有8人为新面孔,堪称是“大换血”。


2024年,华润银行经营罕见大幅承压。前三季度,该行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逾78%。这是该行2016年同期以来最大降幅,也是第二次下降,上一次是2023年前三季度。


不良率达1.71%,拨备覆盖率下降至159.92%,华润银行的资产质量引发关注。2024年前三季度,该行信用减值损失达31.10亿元,同比增长62.83%。


历经2年调整,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明显下降,但仍然为第一大贷款行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情况下,华润银行的风险是否出清,备受关注。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钱曦,能否力挽华润银行于狂澜?

招行系钱曦升任董事长


华润银行主要人事出现变动。


今年初,华润银行进行了董事会换届。公司通过股东大会选举钱曦、李刚、叶宁、邓荣辉、卢伦、潘建林、王遥、唐玲、杜金岷和于李胜为该行第八届董事会董事,任期3年。


从这份名单看,自2017年11月起担任华润银行行长、2022年2月至今任职董事长的宗少俊从新一届董事会中出局,宗少俊出生于1965年,今年将满60岁。


新一届董事会组成人员中,10名董事,仅钱曦和王遥是老面孔,其余8名董事是新面孔。王遥此前担任公司独立董事。


8名新任董事,基本上代表了华润银行的股东结构。目前,华润银行尚未披露上述董事简历,从公开信息看,叶宁曾任华金资产管理(深圳)公司董事长、珠海市海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务;邓荣辉为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副总经理,卢伦为华润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建林为南方电网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华润银行结构看,华润股份持股49.77%,为第一大股东。南方电网方面持股18.24%,为第二大股东。第四大股东珠海市海融投资有限公司、第五大股东珠海铧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持股比为14.89%,二者均受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控制,实际控制人均为珠海市国资委。


备受关注的是钱曦,董事会已选举钱曦为该行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相关任职资格需获得监管机构核准。


今年53岁的钱曦,出自招行系。公开资料显示,钱曦拥有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他在招商银行工作多年,曾担任招商银行大连分行行长、总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佛山分行行长和西安分行行长等职务。


2023年8月,钱曦加入华润银行,担任该行行长。当年12月,广东金融监管局批准了钱曦担任珠海华润银行行长的任职资格。


这意味着,钱曦任职华润银行行长仅1年,就升任了董事长。


在市场看来,钱曦升任董事长早有征兆。


2024年12月,钱曦首次以华润银行总行党委书记身份带队前往美凌集团考察调研。当时,他的职务是华润银行总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由宗少俊担任。


当时,有媒体报道称,按照华润银行过往惯例,钱曦后续或将接任华润银行董事长一职。


短短一年,钱曦完成从行长到董事长的晋升,一方面,反映了华润银行股东对钱曦掌舵华润银行能力及经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股东对钱曦带领华润银行走出经营困境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钱曦不是华润银行首位招行系高管。2015年,华润银行业绩暴跌,高管全面更替,原招行佛山分行行长艾东担任华润银行行长兼党委书记,原招行副行长尹凤兰则被任命为华润银行监事长。

第三季罕见亏损逾3亿


董事会“大换血”的背后,华润银行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华润银行前身为珠海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2010年1月,华润集团和珠海市政府对珠海市商业银行成功实施战略重组并完成更名。


根据公开的经营业绩,2009年,华润银行营业收入2.30亿元、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到2014年,营收净利分别达到31.37亿元、6.70亿元。


2015年,华润银行经营业绩意外大跌,虽然营业收入续增至36.4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0.66亿元,同比下降90.12%。


2016年至2019年,华润银行的营收净利呈增长趋势,2019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7.46亿元。


接下来的2020年至2023年度,华润银行的营收净利再度出现波动。这几年,该行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42亿元、74.99亿元、65.23亿元、68亿元,同比变动13.20%、11.94%、-13.02%、4.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3亿元、18.44亿元、19.95亿元、13.96亿元,同比变动-5.93%、8.47%、8.15%、-30.03%。


2023年,是华润银行的归母净利润自为2016年以来首次两位数下降。


2024年,华润银行的业绩加速下滑。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0.23亿元,同比下降2.46%;归母净利润为3.29亿元,同比下降78.09%。其中,第三季度,该行营业收入47.78亿元,同比下降1.88%,降幅并不大,但归母净利润为亏损3.03亿元,同比盈转亏,降幅达178.27%。


单季度亏损,这是华润银行自2016年以来的第二次,上一次是2023年第四季度,亏损金额为1.07亿元。2024年第三季度的亏损额,创了2016年以来新高。


根据利润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大幅跳水,主要是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前三季度,该行投资净收益9.66亿元,略高于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45亿元,而其信用减值损失达31.10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幅达62.83%。其中,第三季度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4.33亿元,同比增长91.58%。


当然,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也是华润银行风险出清的考虑。


此前,在财报中,华润银行解释称,对重点领域风险提前防范和化解,在对存量风险资产进行评估后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房地产行业贷款是近年来华润银行企业类贷款占比最高的行业。2021年底,华润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为248.8亿元,在企业类贷款中占比达44%。历经2年调整,尽管占比明显下降,但仍然较高。2023年底,华润银行对房地产业贷款余额245.8亿元,占企业类贷款28%,房地产行业贷款仍为公司贷款中排名第一行业,该行前十大单一借款人中,有五家出自房地产行业。


分析人士认为,就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华润银行相关资产的潜在信用风险是否已经出清,仍然受到关注。

10年前的五年规划尚未完成


华润银行也曾雄心勃勃,但现实是事与愿违。


2010年1月,珠海市商业银行完成战略重组,华润集团将其纳入麾下并更名为华润银行。华润银行也因此实现了一次飞跃性扩张。


2011年,华润银行总资产、归母净利润双双同比大增180%左右,营业收入同比增逾2倍。同时,该行完成更名、增资、设立异地分行、发行信托等一系列大动作。


也是在这一年,华润银行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即预计到2015年末,资产规模将达5000亿元、营业收入224亿元、归母净利润突破60亿元等,进入除“五大行”之外的前十大规模的银行之列。


10年后,华润银行的营业收入未达到80亿元、归母净利润未达到20亿元,均与10年前的目标较为遥远。只有资产规模较为接近。2024年9月末,华润银行的总资产为4278.53亿元。


不仅10年前定下的发展规划至今仍没有完成,而且,华润银行自身还存在诸多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华润银行不良贷款率1.71%,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中国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1.56%。该行拨备覆盖率159.92%,较上年末下降9.4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最低位,距离130%的监管红线不远。


华润银行存在一定的资本补充压力。


华润银行尚未上市,补充资本途径主要靠内源性补充及股东增资。由于其盈利能力下滑,内源性补充有限,需要靠股东增资。2019年、2022年,华润银行先后完成两次增资扩股,引入深圳国资企业深汇通投资、南方电网及中国电子集团旗下深圳中电投资等股东。


如今,仅过2年,该行资本已现不足。2024年9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18%、10.88%,与2022年底分别为13.54%、14.50%相比,明显下降。


华润银行内控也有待完善。2024年5月,华润银行因刚性兑付代销资管计划被罚700万元,时任行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被警告。


2024年7月,华润银行深圳分行又因采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被没收违法所得35.25万元、罚款200万元,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不同程度处罚,其中一人被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当月,该行还因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合计罚没116.13万元。


业务布局于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粤港澳大湾区,自身发展有着得天独厚外部环境,作为华润集团旗下金融板块的重要运营主体之一,华润银行的表现并不出色。受命于危难之际,钱曦将如何突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鳌头财经”(ID:theSankei),作者:王杰仁 钟嘉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私募大咖 换一批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 关注
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 关注
正心谷创新资本
+ 关注
上海景林资产管理公司
+ 关注
金斧子官方账号
+ 关注

免费申请专业理财师

一对一快速解答疑问

立即咨询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