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港股医药板块迎来强势反弹,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35%,多只恒生医药类ETF、主动医药主题基金今年净值涨幅居前。受访基金经理表示,创新药基本面高景气叠加低估值,以及市场对科技板块热情起来等因素,引发本轮行情。
但本周后两天港股医药板块走势震荡,展望后市,基金经理认为,港股医药板块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看好其中长期投资价值,创新药出海、“AI+医疗”等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但其也提醒投资者要注意板块波动大等风险,避免追高。
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多个因素推动本轮行情起来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今年以来,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幅达30.77%,恒生创新药指数更是上涨35.6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为27.45%。受此带动,恒生创新药ETF、恒生医疗ETF、港股通创新药ETF等多只指数基金今年涨幅超过30%。
主动管理基金方面,多只医药主题基金今年净值涨幅居前,比如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中银港股通医药、平安医疗健康、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汇丰晋信医疗先锋等基金今年以来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30%左右。
“本轮上涨是在创新药行业基本面高景气叠加较低的估值,以及市场对于风险资产投资热情提升的背景下催化的一轮行情。”平安医疗健康基金经理周思聪说。
她解释,一是政策持续向好,比如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效,加速获批上市时间,年初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市场较为关注的丙类目录进行更新说明,计划在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二是多家港股创新药企业2024年盈利表现亮眼,2025年将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步入盈利期的元年;三是年初多个创新药企业与海外龙头药企达成大额授权协议,出海维持高歌猛进;四是DeepSeek引发全球关注中国科技类资产,市场风险偏好提升,创新药吸引资金流入。
永赢港股医疗ETF基金经理储可凡表示,港股医疗板块基本面自去年下半年回暖,创新药龙头公司率先实现扭亏,进入盈利周期;2024年三季度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的ROE环比大增8.5%,提升至14.6%,奠定了本轮行情的基础。同时,AI医疗的应用场景广阔,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还有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加速,连续披露多笔海外授权交易,授权对象都是跨国大药企。此外,生育补贴政策推动港股的辅助生殖行情,高端医疗器械纳入新质生产力范畴。
汇丰晋信医疗先锋基金经理李博康称,从市场情绪看,越来越多资金意识到创新药板块具备明确科技属性,且在全球产业生态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从行业变化看,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公司在“Fast-Follow(快速跟随)”策略基础上,在临床层面充分验证了自己“Me-Better(同类更优)”乃至“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药效属性,这类管线和资产走向全球市场;从估值来看,港股医药行业整体的估值水平和机构持仓均处在历史低位。“港股医药板块中许多CXO(医药外包)公司在全球同类公司中具有较强竞争力,随着海外不确定性缓解和消化,其估值未来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他表示。
国联基金表示,近期医保局对创新药支持力度加大,有力政策举措的出台为医药行业及创新药企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创新药产业趋势逐渐明确并迅速加强。AI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全面赋能由药品研发、临床前研究、临床辅助诊断到影像设备的全环节、各链条,系统性提升创新药产业发展进程。同时,港股医药估值处于较低区域,安全边际凸显。
港股医药板块后续仍有望上涨,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展望后市,受访人士普遍认为,港股医药板块仍有一定上涨空间,部分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在李博康看来,后续港股医药板块的空间依然可观。一方面,港股医药市场过去几年跌幅较大,目前仍然处在历史估值水平较低的位置。另一方面,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港股具备较为明确的性价比,港股医药板块的创新属性和稀缺性,在全球产业中应当享有更高的关注度,以及更高的估值定价。由于创新药械、CXO具备相对较高的科技属性以及进入壁垒,其有望成为各方资金关注的首选。
国联基金也认为,当前医药板块性价比优势较为显著,随着全球医药行业持续创新,国内市场需求不断释放,港股医药板块有望持续向好。随着政策支持及海外市场拓展,优质创新药公司及创新药出海值得关注。伴随AI技术不断发展,“AI+医疗”相关领域值得关注。
储可凡表示,港股汇聚了一批优质医药公司,比如互联网医疗、中医医疗服务、AI制药、辅助生殖、手术机器人等细分板块龙头,很多是稀缺标的,具备差异化的配置价值。“我们会更加关注港股医药、医疗中创新性强的细分领域,如创新药、互联网医疗、手术机器人、AI制药等,这些细分领域更直接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赋能,也是我国鼓励药械创新等一系列政策优先受益的方向。”她称。
周思聪称,目前港股的医药板块依旧处于低位,叠加医药行业整体较好的基本面,对后续港股医药板块的行情保持乐观,看好创新药、医疗设备、CXO、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水平较低,投资需要关注市场波动等风险
从投资角度来看,受访人士指出,尽管当前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水平较低,但仍需要关注潜在的风险。
储可凡表示,今年以来,港股医疗自低位上涨,整体而言板块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日,中证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的PE仅26倍,处于过去三年大约15%的分位点,相较于PE中位数仍有约70%的距离。
“尽管我们看好港股医疗板块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也要提醒投资者,港股受汇率等因素影响,波动率通常相较于A股会更大。因此在投资之前,更应当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进行分散投资。”储可凡称。
周思聪指出,港股医药板块的估值收缩从2021年年中开始,已持续多年,目前PE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后续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有两个:一是政策风险,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不排除部分市场高度关注的政策如丙类目录细节尚未明确,若推进不及预期可能引发板块回调; 二是市场波动风险,作为风险资产,创新药和AI、机器人板块一样受到流动性、市场风险偏好的影响较大,投资情绪上也受外围地缘政治、美联储态度的影响,因此依然存在波动和回调的风险。
国联基金表示,当前港股医药板块估值水平整体处于较低位置,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但同时,由于医药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创新药研发具有高风险性,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竞争日益激烈,估值存在波动可能,需要关注相应风险。
李博康也提到,创新药的投资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药物研发成功率并不是100%,临床数据未必能达到市场预期,以及竞争格局恶化等方面。对策上,一方面,对于优质的平台型公司而言,其估值和市场的关注点并不局限或依赖某一条或几条管线,其抗风险能力会相对更高;另一方面,对于创新药公司和管线的研究、跟踪能力,要有更高的要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ews)
作者:吴君 张玲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