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我从企业的角度,和大家聊了聊这次“关税战”带来的影响。
是的,特朗普搞“关税战”,世界乱糟糟的。
但我同时认为,世界再乱,你自己也不能乱,你既要认清现实,也要做足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税战下,普通人的应对之道。
01 关税战,对普通人的直接影响
很多人听到“关税战”,第一反应是国家和国家之间斗法,和老百姓有啥关系?
其实,关税战的影响,会一层一层地传导到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
大体上说,这种影响会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就业风险
关税一加,出口型企业首当其冲。
过去10年,中国制造靠“世界工厂”的定位,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大块。
关税战一打响,很多企业可能一边要面对订单流失,一边还要面对成本上升和利润压缩。
很多工厂会被迫砍订单、砍产能、减员。可以说,企业是关税战下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你可能不是工厂工人,但你服务的公司可能是为它做电商平台、品牌营销、物流运输、甚至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
所以,关税战如果持续下去,慢慢传导下去,有些岗位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的。
你处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得提前看清状况。
2. 物价上涨
税率的变化,就像蝴蝶扇动的翅膀,会引发生活成本的连锁反应。
一旦进口环节被加税,很多原材料、核心零部件都变贵了,最终传导到的是商品价格的上涨。
你平时用的洗面奶、吃的零食、用的电器,可能价格悄悄多了10%,甚至20%。
可以说,你的每一笔支出都可能在“被动加码”。
尤其是那些习惯了“这钱花得起”的人,会发现有些东西开始“花不起了”;过去觉得理所当然的消费,可能要重新衡量。
这时候,支出不再只是数字问题,而是选择题:
什么该花、什么能省、什么要换掉,考验的是你的生活能力和判断力。
你应当做那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人,别等一切落到自己头上,只会无谓地抱怨。
3. 财务风险
特朗普大搞关税战,让个人财务也面临长期的不确定性。
就像前面说的,贸易摩擦让很多企业的成本结构、市场预期、供应链节奏都变得难以预测。而这些变化,最终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导到个人的收入、支出、甚至资产配置上。
比如,一些行业订单减少,那员工收入就会受到影响;某些产品涨价,个人的生活成本就会上升;又或者,你原计划投资的方向因为政策调整变得模糊,风险加大。
一句话,个人财务也会持续受到这次贸易战的影响。而你应当知道,比收益更重要的,是财务的稳健性。
以上,就是关税战对个人可能带来的3个主要影响。
在大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最宝贵的资产,从来不是账户里的数字,而是你对变化的理解力与应对力。
02 普通人如何应对?
针对特朗普发疯搞起的关税战,国家层面第一时间就已经出台了各项反制措施,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主要聊聊个人应该如何面对这次关税战。
我认为,大原则上是:当世界不确定的时候,个人就要足够确定。
关税战已经打响,普通人最重要的不是盯着它,担惊受怕,而是看向脚下,做好自己的事,找到自己的生存策略。
你不需要预测未来,只需要知道——自己还能掌控什么。以下4点,供你参考。
1. 消费上:精打细算,性价比优先
贸易战的背景下,你最应该干的一件事就是:消费上精打细算,性价比优先。
以前买东西只看品牌,现在可以多看性价比;以前追求进口,可是进口已经成了溢价的标签,现在可以找国产替代。
你会发现,越来越多国货开始逆势崛起,国产品牌不再只是“平替”,而是真正做到了品质更好、价格更优。
精打细算,回归产品价值,也是更加理性、成熟的选择。
当然了,精打细算,并不是抠门,而是一种认知升级。不是一味追求便宜,而是看得更长远:
钱要花在刀刃上,不冲动消费、不跟风盲买。主动去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减少品牌溢价支出,就是在当下这个时代为自己“止血”。
你要认识到一点:越是波动期,越不能让“冲动”冲垮钱包。
2. 工作上:技能升级,多栖生长
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时代,单一技能、单一岗位的风险正在被无限放大。
当企业面临出口订单减少、成本上升,它肯定会想到压缩“人力”。
这种人力的压缩不再是“末位淘汰”,而是“方向性收缩”——你可能很努力,但岗位的战略价值被削弱了,就没有办法。
所以你看,你的位置,决定不了你的未来,只有你的能力组合,才能决定你的生存宽度。
现在岗位在萎缩,价值在重构,你越早技能升级、增加职业锚点,越能在风雨来临前,构建自己的“安全屋”。
一个做市场的人,是否能补一点数据分析?一个写文案的,是否能学会运营短视频?一个做运营的人,能否学会带货、投流?
以前,在风口来的时候,很多人靠单点突破起飞;但风向突变的时候,活下来的往往是那些多栖生长的人。
3. 财务上:分散风险,稳字当头
面对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个人在财务上保持弹性,是对抗风险的最好方式。
这不是适合“搏一搏”的时代,而是要规避风险,分散分险。
所以,你不要轻易加杠杆,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把短期波动误判为长期趋势,多一分缓冲,少一点激进。
很多人喜欢在动荡时搏一把,其实更聪明的做法是“把鸡蛋分篮子放”:有稳定现金流的工资;有抗波动能力的资产;有保值潜力的能力技能。
有人会说,“现在连钱都不够花,怎么分散?”
别忘了,分散不是“多投资”,而是“别孤注一掷”。
4. 心理上:保持理性,拒绝焦虑
有研究显示,每一次外部冲击,除了外在的震荡,更大的伤害往往来自心理。
很多人看到“关税战”“去风险化”“生存艰难”这些字眼时,心里本能地涌起一种“恐慌感”:是不是时代变了?工作还能保得住吗?钱是不是要越来越不值钱了?未来是不是更难混了?
这种“灾难化想象”,是人类天性使然。当环境不可控时,我们总倾向于把最坏的可能当成现实来预演。结果还没来,精神先垮了。
但你要知道——世界确实变了,而对你来说并一定就是坏事。
从人类经济史来看,每一次结构性的调整,都会带来短期的痛,但长期总是涌现出新的机会。你现在看到的风浪,在多年后,可能会成为一次自我进化的转折点。
所以,你可以焦虑,但不能让它控制你的行动节奏。下面几个小的tips,供你对抗焦虑:
建立日常锚点: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比如固定的运动、读书、交成果时间,让自己从混乱中找到“可控感”。
信息摄取有节制:学会过滤信息,关注事实,不被标题党和碎片化内容带节奏。
把关注点拉回自身:大环境我们无法左右,但微观层面我们可以优化。每天精进一点点,比灾难化未来要有意义得多。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来自世界有多安稳,而是你对自己的掌控力有多强。
冷静的判断,理性的执行,持续的行动,才是普通人唯一的护城河。
世界越乱,你越要有章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
作者:张丽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