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面上看,木业家具、造纸印刷、化肥行业、贵金属、工艺商品等涨幅靠前,煤炭采选、船舶制造、通讯行业等跌幅靠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或在今年出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周四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上透露,将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审查进度,争取今年出台。他同时指出,将编制并争取出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持续推动28个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商务部称将继续推动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继续推动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准入限制。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深入开展配套规章“立改废”,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此外,将继续加强对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的服务保障,推动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和建设。同时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加大外商合法权益保护力度,持续更新《中国外商投资指引》,不断提升投资环境透明度和便利度。
▲联合国报告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8.1%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周四发布的全球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数据称,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8.1%,并预测中国能继续成功遏制疫情。加速疫苗接种,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个人消费经济的复苏。报告还预计,中国政府将维持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确保公共支出健康扩张,个人投资也将强劲反弹。
▲刘元春:提升消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针对目前中国面对的消费不足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日前撰文表示,改善消费不足有几种方法,第一种是增加收入;第二种是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消费成本,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第三种是提高消费的性价比和消费品的可获得性,从而满足一些潜在的消费。这些举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落实到短期的机制体制调整,中长期依赖于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还有对群体未来消费预期、收入预期的调整,消费的提升是一种系统工程。
▲盛松成:目前不宜快速收紧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收紧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防止资产泡沫,反而会刺破泡沫,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通胀较低的情况下,应该通过结构性调整,对存有泡沫的资产进行干预和监管,使部分市场回归理性。他还表示,应进一步推动资本账户双向开放,虽然会出现资本流出现象,但内外利差决定了资金流出的规模将十分有限;同时也能对冲掉国外主要国家大水漫灌的“溢出效应”,有利于调节、平衡中短期资本流动,减少国内未来的政策成本,进一步缓解人民币过快升值。
▲前两个月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下降7.9%
商务部周四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93.8亿元人民币(折合153.6亿美元),同比下降7.9%。今年前2个月,流向制造业的对外投资25.9亿美元,同比增长48%,流向信息传输业的对外投资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9%。
▲崔天凯谈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将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受到外界高度关注。据央视网消息,3月17日,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在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表示,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上任以来,中美双方高层首次面对面沟通,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希望会谈能够成为一个开端,希望双方带着诚意来,带着理解离开。崔天凯还指出,美国与其他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活动不要以第三国为目标,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
▲美债收益率飙升引发纳指期货跳水!更可怕的还在后面…
北京时间周四午后,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飙升。5年期国债收益率在昨夜跳水之后反弹至0.844%,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破1.7%关口至去年1月以来新高1.719%,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占上2.5%关口,创2019年8月以来新高2.506%。伴随美债收益率飙升的是美国纳指期货的跳水。纳指期货一度跳水跌超1%,截至发稿跌幅收窄至0.9%。而同时,道指期货仍然维持约0.2%的涨势。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板块是本轮美债收益率飙升期间跌幅最多的板块。
而比美债快速遭到抛售更可怕的是,多位分析师指出,隔夜美联储的表态意味着美债收益率后期攀升路径还会更加陡峭,美债被抛售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
Forexlive货币分析师贾斯汀·洛指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没有对美国债券收益率的近期飙升表现出任何异议,因此可以得出关键的结论:在美联储提供加息的更明确的时间之前,美债收益率的飙升趋势可能会“更长、更陡峭”。与此同时,美债遭到抛售对一些股票来说是个好兆头,但对另一些则不是。在这种情况下,预计道指将继续跑赢大盘,而科技股则可能处境危险。

▲重要指数表现:A股三大股指3月18日集体收涨。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51%,报3463.07点;深证成指涨1.12%,报13963.92点;创业板指涨1.65%,报2748.73点。沪深两市成交总额736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7108亿元增加259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医美概念股大涨。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33.15亿元,为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入。
▲行业指数表现:从行业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8个行业呈净流入状态,其中医药生物行业净流入最多,金额为14.03亿元;其余个行业净流出,其中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出最多,金额为31.81亿元。
▲估值变动: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6.08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84.02%;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5.96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82.38%;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38.62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31.56%。

▲新增预案情况
截至3月18日,新增预案20个,新增预案总募集资金163.47亿元。竞价项目预计新增总募资101.92亿元,占总额的62.34%,定价项目预计新增总募资61.55亿元,占总额的37.65%。行业分布来看,新增预案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行业。

▲哔哩哔哩港股18日首日招股,公开招股部分超额认购18.9倍
哔哩哔哩港股18日首日招股。截至下午六点,孖展认购已录约147.4亿港元认购,公开招股部分超额认购18.9倍。主要香港券商中,富途已录41.2亿港元、耀才借出近40亿港元,辉立录40亿港元、华盛录8亿港元。B站招股至23日中午,并于22日截止孖展认购。另据外媒报道,哔哩哔哩国际配售部分已录足额认购。(新浪科技)
▲饿了么将可以医保买药 全国首个试点在浙江落地
近日,金华“网订店送”医保结算正式启动试点,当地参保人可以通过支付宝、饿了么、淘宝下单,在试点药店“刷医保”买药。以前,参保人用医保买药,必须持卡前往医院或定点药店。随着金华“网订店送” 医保结算启动试点,参保人医保购药还多了一种新方式——通过医保电子凭证,网上购药使用医保支付,坐享送药到家。
▲UCloud优刻得获评信通院2020优秀边缘计算服务奖,实现新领域新突破
首届2021算网融合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并现场揭晓“2020年度边缘计算项目优秀评选”结果,凭借出色的技术产品实力、稳定可靠的服务及优秀落地案例,UCloud优刻得荣获优秀边缘计算服务奖。
在新基建、5G发展的影响下,作为近两年新兴技术趋势中的佼佼者,边缘计算正在愈发成熟,并从概念阶段向早期部署过渡。为了向行业用户展示优秀边缘计算项目,实现边缘计算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指导下,CCSA TC610 WG4工作组于2020年10月组织并发起了“2020年度边缘计算项目优秀评选”活动,以“技术创新”、“行业影响”、“效益价值”为基本评选依据,并结合申报材料,由权威专家组评选出UCloud优刻得、腾讯云、电信云等年度优秀的边缘计算项目。
作为中立云计算服务商,UCloud优刻得将深耕多年的虚拟化、网络和存储技术应用到边缘端,自主研发出可广泛应用于互动直播、即时通信、音视频会议、云游戏等场景的通用边缘计算平台UEC(UCloud Edge Computing),利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上百个自建边缘机房,提供离最终用户距离最近的虚拟机、容器、物理机等形态的边缘计算资源,具备云边协同、边边互联、应用管理、高效运维等功能特性,使客户业务在延时、性能和成本上都得到极大的优化。

▲《经济参考报》刊发文章:央地碳达峰行动“快进” 多产业迎新一轮变革
据了解,近期从中央部委到地方再到行业企业,均在加速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减碳进程按下“快进键”。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多个重点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工信部今年将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并制定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今年要大幅压缩钢铁冶炼能力,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乘联会:2月份皮卡市场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507%
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2月份皮卡市场销售3.2万辆,同比增长507%,环比下降33%,新一年开局的皮卡市场继续保持超强走势。2020年皮卡总量增长9%,这也是相对于2019年的皮卡市场强势增长,今年1-2月增长139%也是超强的开局。近几年皮卡成为乘商结合的消费新热点,持续表现较强,但近期皮卡车企分化,主力车企强势提升,部分传统皮卡企业面临巨大的增长压力。(证券时报)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支持创新器械临床推广使用
3月18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修订后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条例》明确,国家制定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和政策,将医疗器械创新纳入发展重点,对创新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审批,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广和使用。对在医疗器械的研究与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SEMI: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可望连3年创新高,2021年涨幅达15.5%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今日公布最新一季全球晶圆厂预测报告称,疫情带动电子设备需求激增,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往连续3年创下晶圆厂设备支出新高的罕见纪录迈进,继2020年增长16%,今年及2022年预估分别有15.5%及12%的涨幅。三年预测期间内,全球晶圆厂每年将增加约100亿美元的设备支出,最终将于第三年攀至800亿美元大关。(新浪财经)
▲保时捷计划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保时捷18日宣布,到 2030 年,公司将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其中,包括祖文豪森工厂、魏斯阿赫研发中心、莱比锡工厂在内的保时捷大型生产基地,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与沼气,均从 2021 年起实现碳中和生产。同时,在未来十年里电池本身将有超过 90% 可被回收
▲机构调研公司九成市值低于500亿元
近期,机构调研明显转换方向,部分低估值板块龙头及中小盘个股获得机构的明显关注。据Wind数据显示,3月1日以来,总计有254家上市公司获机构调研。其中,总市值低于500亿元的公司达到235家,占比超过九成。此外,从近一个月的龙虎榜单来看,多只中小盘个股也在被机构大举买入。(上海证券报)

基金数据
▲昨日28只基金分红10.16亿
Wind数据显示,昨日有28只公募基金进入红利发放日,合计分红10.16亿元。其中,共有24只产品为债基,是今日分红主力,另有两只灵活配置型产品与两只股基。国联安精选分红金额最多,共发放2.06亿元。
▲私募最新调查:A股史上首次蓝筹股泡沫破裂 62.5%的私募不赞成抄底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37.5%的受访私募表示,在美债利率持续上行和流动性有收紧预期的背景之下,很多跌逾30%的核心资产的股价和未来两三年的业绩预期是相匹配的,一些真正的高质量绩优股已经跌出机会了。
同时,另有62.5%的私募指出,当前市场信心仍未恢复,公募基金调仓还未完成,核心资产的下跌并未到位,要参与也应该分批入场。
▲基金发行市场快速变冷 22只新基金募集延期
伴随市场调整,3月份以来公告延长募集期的权益类新基金数量已有22只,在变更募集期的产品中占比66.67%,比前两月猛增58.73个百分点。从新基金平均募集规模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7日,3月份新成立83只权益类基金,平均募集规模21.27亿元,比前两月锐减36.58%。其中,成立规模在3亿元以下、“擦边”成立的多达22只;占比26.51%,比前两月上升了14个百分点。
▲3月新基金发行遇冷 平均发行份额降至十个月内最低
3月以来,基金发行明显降温。多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相继发布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远超上月同期水平。同时,爆款基金的数量也大幅减少。据同花顺数据,以认购起始日作为统计标准,截至3月15日,月内新基金发行总数仅16只,调整后的平均发行份额为14.83亿份,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准。
基金要闻
▲葛卫东四季度新进持仓爱美客
葛卫东在西藏药业上暴赚后,四季度新进持仓了爱美客。数据显示,2020年年报,葛卫东新进成为爱美客第二大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为43.45万股。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以来,爱美客股价一路暴涨,直到今年2月18日以后才开始快速回落,但葛卫东目前仍处于浮盈状态。
▲高毅资产邓晓峰加仓中航重机
数据显示,邓晓峰管理的高毅晓峰2号致信基金四季度增持中航重机141.28万股,总持股数达1064.65万股,占流通A股的1.24%,位列第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航重机2020年年度涨幅达145.34%,但进入2021年后,涨幅明显回撤,截至目前,2021年度累计跌幅已超30%。中航重机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是中国军用航空航发锻件龙头,产品几乎覆盖国内所有飞机和发动机型号。
▲凯丰投资旗下基金出现在金雷股份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凯丰投资,旗下凯丰星睿股票策略1号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出现在金雷股份的前十大股东名单,2020年末持仓量为189.57万股,持仓为发生变动。需要注意的是,凯丰投资持有的金雷股份为限售流通股。2020年10月凯丰投资参与了金雷股份定增,当时的定增价格为21.1元,目前价格超30元,凯丰投资本次定增已经浮盈不少,目前其持股仍在限售期。
▲基金公司:未见“赎回潮”,但发行骤降
从多位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处获悉,尽管权益基金近半月净值回撤较大,但从份额变化数据来看,并未出现较大程度的“赎回潮”,基民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呈现了较强的抗跌能力。一位中型基金公司渠道负责人表示,“尽管没有‘赎回潮’,但公司上下还是压力很大,因为权益产品净值回撤了不少,公司整体规模还是有一定缩水的。”(券商中国)
▲基金公司“非货”月均20强榜单出炉 易方达华夏广发居前三
最近,基金业协会公布2020年四季度基金管理机构非货币理财公募基金月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末,20强基金公司合计月均规模5.76万亿,比去年三季度的6.22万亿减少了7.4%。与去年三季度的前20强名单对照来看,四季度的前20强成员保持不变,而名次发生了一些变化。四季度,易方达基金非货公募基金月均规模为5720.63亿元,继续位居行业第一,不过比三季度的6139.82亿元规模减少了6.8%。华夏基金紧随其后,其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4099.55亿元,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的整体规模也都在4000亿以上; 博时、南方、富国三家基金公司的非货币公募基金月均规模都超过3000亿元。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万科A:用自有现金近20亿元购回三笔债券
万科A发布公告称,用自由现金购回“17万科01”、“18万科01”、“18万科02”三笔债券,总金额约为20亿元。公告显示,目前“17万科01”债券购回数量为10.88万张,债券购回金额为1084.18万元,剩余托管数量为8.19万张。“18万科01”债券购回数量为826.38万张,债券购回金额为8.52亿元,剩余托管数量为673.62万张;“18万科02”债券购回数量为1107.96万张,债券购回金额为11.37亿元,剩余托管数量为892.04万张。按上述公告数据计算,最终赎回金额合共花费19.99亿元。
▲腾讯披露2020年度研发数据:研发人员占比68% 日均完成需求5242个
昨日消息,腾讯正式对外发布2020年度《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腾讯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68%,同比去年增长16%。在开源协同、自研上云两大技术战略的推动下,腾讯研发效能进一步提升,2020年腾讯新增研发项目超4000个,同比增长22%;新增代码超过20亿行,同比增长67%。研发人员日均完成5242个需求,有30%的需求能够在1天之内得到响应,平均需求响应时长缩短8.66小时,有46%的需求能够在3天内开发完成,单个Bug的平均解决时长较去年缩短了15%。
腾讯倡导“小批量、多批次”的代码提交策略。2020年,代码评审覆盖率达7成,平均每位评审人参评90次,平均每次评审293行代码。在研发持续交付方面,腾讯平均每周构建次数达170万次,项目年均产物大小1TB,年均交付次数5万次,全年共推动修复代码Bug和安全漏洞131万个,编译加速累计节省编译耗时5.8万个小时。
▲抱团股反攻!茅台市值重返2.6万亿
昨日,A股市场上白酒股表现活跃。据数据,截至收盘,白酒概念板块涨2.29%。酒鬼酒以7.97%的涨幅领涨,山西汾酒、ST舍得涨近5%。贵州茅台涨1.94%,最新股价为2069.70元,总市值重返2.6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白酒概念板块已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有望实现三连阳。
▲顺丰控股收入总额突破1500亿 “马太效应”凸显发展潜力
昨天,顺丰控股发布的2020年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突破1500亿元,占大物流行业市场份额约为1%。该公司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快递公司,稳居国内快递行业龙头地位。顺丰作为全球第四大快递公司,稳居国内快递行业龙头地位。2020年,该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远高于17.3%的行业增长率。传统业务增量增收,其中,时效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7.41%;经济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00%,贡献了超过40%的整体收入增量。其他业务板块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合计收入同比增长51.21%,贡献了超过35%的整体收入增量。
2020年,顺丰控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2亿元,同比增长45.74%,实现扣非净利率3.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3个百分点。
▲首创证券给维持万华化学买入评级:MDI景气复苏 公司聚氨酯产业链持续完善
首创证券03月18日发布研报称,维持万华化学买入评级。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MDI景气复苏,公司业绩显著改善;2)MDI供需持续紧张;3)公司积极拓展石化板块完善聚氨酯产业链。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需求不达预期盈利预测。
▲董明珠:格力研发团队已接近16000人
昨天,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新品发布会上表示,格力研发团队已接近16000人。
▲不到一个月!美的集团已支付62亿 A股史上最大回购案已完成71%
昨天美的集团发布公告,公布公司回购股份的具体情况。公告显示美的集团累计回购股份7099.6万股,已支付62亿元。此次回购计划被称为“A股史上最大回购案”。
据美的集团2月24日公告显示,美的集团拟以不超过140/股的价格,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回购5000万至1亿股,回购的股份将用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计划将在通过回购方案未来12个月内陆续实施。
回购计划出来后,美的集团在2月26日首次支付3.02亿元回购320万股,成交价格在92.43/股—95.68/股之间,可谓行动迅速。而3月18日的公告显示,美的集团现已回购7099.6万股,按照回购计划的上限1亿股来说,已经完成整个回购计划的71%,占公司总股本的1.0077%。这项计划在12个月内分步完成的回购计划,在二十多天内已经完成了70%以上。
▲特斯拉柏林工厂启动招聘狂潮,三天内发布28个新职位信息
据报道,特斯拉正在为柏林超级工厂第一个生产期做准备。在过去三天里,特斯拉发布了28个不同类别的职位招聘信息,包括人力资源、工程和信息技术等。此前有报道称,尽管柏林超级工厂的建设因许可问题和当地环保组织反对而延迟,但特斯拉仍计划2021年7月左右在柏林开始生产Model Y。在首次投产前,特斯拉柏林工厂将招聘7000名员工。截至2020年11月,特斯拉已经招聘了一些员工,其中许多人被安排在仓库工作。自那以后,特斯拉可能已经招聘了更多员工。

保险数据
▲六大上市险企前两月揽金超7600亿 寿险开门红火爆未能延续
近日,上市保险公司前两个月保费数据出炉,变化趋势引市场关注。前两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以及中国太平累计共揽保费7620.56亿元,同比增长6.1%。上述六大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出现缓慢复苏迹象,但从数据来看,六家上市险企2月寿险业务合计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0.75%,较1月末6.92%的同比增速出现下滑,开门红2月份未能延续1月保费增长火爆情况。产险业务方面,2月上市险企产险业务增速较快,其中,太保产险和人保财险分别达到两位数增长,实现24.35%和 22.71%的同比增长。
▲A股五大险企前2月共揽7140.6亿原保费 同比增长6.26%
近日,五大A股上市险企陆续披露完成今年前2月原保费收入情况。据统计,五家险企今年前2月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7140.6亿元,同比增长6.26%,增速与今年首月保持一致。
从收入规模来看,中国人寿稳居第一,今年前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540亿元;中国平安累计实现1809.48亿元,位居第二;中国人保位居第三,累计实现1360.6亿元;中国太保位居第四,累计实现989.61亿元;新华保险累计实现440.91亿元,原保费收入位居第五。
保险动态
▲人身险机构公司治理评级出炉 近三成险企“不理想”
银保监会近日在行业内通报的人身险公司2020年公司治理监管评估结果显示,86家人身险公司中,27家为B级(较好),36家为C级(合格),10家为D级(较弱),13家为E级(差)。
监管部门展开公司治理监管评估,旨在进一步加强人身险机构的公司治理监管,推动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评估的维度主要由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监事会和高管层治理、风险内控、关联交易、市场约束、其他利益相关者治理等组成。
▲银保监会摸底长护险试点服务情况
近日,银保监会对各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情况进行书面调研。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为期两年的扩大试点阶段。为全面掌握试点服务情况,监管部门此次拟展开摸底调研。
根据调研通知,各保险公司要指定专人负责此次书面调研,并认真做好报告报送工作。此次报告的内容包括: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业务开展情况报告;填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仍在合同期内承保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项目的相关业务数据统计情况。
近年来,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老龄化挑战贡献了行业力量。从目前来看,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还处于初级阶段,服务的内容也多集中在资金支付、稽核审查、政策宣传等方面。当然,有一些公司也参与了一些护理服务机构准入、考核、培训工作等,一些地方也正在推进保险公司发挥精算优势、防控风险优势参与护理保障方案设计,以及失能情况评审、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
据了解,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银保监会拟出台试点规范性文件,重点对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服务的投标行为、服务能力、财务管理、风险调节机制、市场退出进行规范,压实公司主体责任,确保服务水平和理赔质量,严肃查处违规问题,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