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早报3.31】4月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多央行料施援手
【早报3.31】4月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多 央行料施援手
2021-03-31
1639
2





盘面上,新疆、医美、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碳中和、环保、旅游等板块跌幅居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 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会议指出,中部地区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现代流通体系,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加强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4月流动性扰动因素增多 央行料施援手

分析人士认为,近段时间,资金面持续平稳偏松的局面主要得益于财政支出规模较大。此外,与今年一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相对减轻不无关系。考虑到4月是缴税大月,地方债发行放量的趋势也比较明显,流动性供求面临的扰动因素可能增多,但央行大概率将出手维护资金面总体平稳。

▲深圳加码监管全部涉房贷款 每季滚动排查资金流向

近日,深圳监管机构要求每季度排查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执行、经营贷资金是否存在违规流入楼市等情况。当日,深圳银保监局回应本报记者称,滚动排查范围为截至报告期末的所有存量业务,包括房地产对公和个人信贷业务、经营用途贷款、消费类贷款、信用卡以及理财、投资等表内外融资业务,其中经营用途贷款是排查重点,排查结果于每季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 (21财经)

▲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30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强大支撑。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9.3亿千瓦,占总装机的比重达到42.4%,较2012年增长14.6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2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29.5%,较2012年增长9.5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到十四五末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超过50%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在“十三五”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有大幅度的提升,装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

▲拜登将于明天公布2.25万亿美元的计划

两位知情人士称,预计白宫周三将公布一项支出2.25万亿美元的就业和基础设施计划,这可能成为美国总统拜登经济议程的基石。拜登的计划将包括大约6500亿美元用于重建美国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和港口。这项计划还将包括4000亿美元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3000亿美元用于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3000亿美元用于重振美国制造业。这还包括数千亿美元用于支持国家电网、实施全国高速宽带、改造国家供水系统以确保清洁饮用水等重大投资。

▲毕马威:香港IPO首季集资额达1081亿创新高

毕马威的最新分析显示,香港新股市场延续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增长势头,截至3月34日止,2021年首季集资总额达139亿美元(约1080.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期内,毕马威指,有多家未营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成功上市,以集资额计,首季香港前十大上市项目中有7个来自该类型的公司。


▲重要指数表现:周二 A股震荡反弹,权重股表现出色,创业板领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62%,报收3456点;深成指涨0.85%,报收13888点;创业板指涨1.37%,报收2771点。

两市成交7490.5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4.42亿元。北上资金今日净流入38.07亿。中国平安、平安银行、中国中免、贵州茅台净买入居前,分别获净买入6.86亿元、4.05亿元、4.00亿元、3.91亿元。南下资金今日净流入32.57亿港元。港股通(沪)方面,腾讯控股净买入7.47亿港元,安踏体育净买入2.35亿港元。港股通(深)方面,腾讯控股净买入7.15亿港元,美团-W净买入3.74亿港元。

从个股看,两市共1246只个股呈主力净流入状态,2955只净流出。净流入排名前五的个股是隆基股份、阳光电源、分众传媒、宁德时代和药明康德,隆基股份流入金额最多,达11.34亿元;资金流出排名前五的个股是南网能源、深圳能源、比亚迪、鲁西化工和中国平安,南网能源流出金额最多,为10.51亿元。从行业看,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5个行业呈净流入状态,其中电气设备行业净流入最多,金额为16.46亿元;其余个行业净流出,其中公用事业行业净流出最多,金额为32.50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电气设备、军工、医药生物、有色金属、钢铁、汽车等行业板块涨幅靠前;环保、造纸、煤炭、纺织服装、传媒、通信等行业板块跌幅居前。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公用事业、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汽车等行业。

▲估值变动: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下降至16.23倍,历史分位数为 85.19%;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为15.32倍,历史分位数为68.31%;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为 37.81倍,历史分位数 为23.46%。


3月29-30日,新增预案28个,新增预案总募集资金488.45亿元。竞价项目预计新增总募资333.44亿元,占总额的68.27%,定价项目预计新增总募资155.01亿元,占总额的31.73%。行业分布来看,新增预案项目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信息技术等行业。


▲滴滴定制车D1今年首季销出5000台 下一步将登陆广深等一线城市

界面财联社从滴滴内部人士独家获悉,滴滴定制车D1继2020年底正式面市后,2021年首季度销量为5000台。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滴滴D1已经在长沙、宁波、厦门都已开始运营,招募D1专属司机,其中长沙在运营车辆已超过500台,用户已经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上叫到D1定制车。据悉,下一步滴滴定制车D1还即将登陆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药明康德年度报告:2020年度净利同比增长59.62% 拟10转2派3.63元

药明康德公告,公司2020年度实现总营收165.35亿元,同比增长28.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59.62%。拟10转2派3.63元。


▲雷军:1080亿元现金储备是小米造车重要支撑

雷军表示,自己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而且动辄百亿规模的投资,而且要3-5年才能够见效。但是雷军也表示,现在的小米已经有了积累,公司截至2020年底,有1080亿元现金余额。而且公司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还有公司亏得起。这些都是小米造车的重要支撑。

▲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等联合致信拜登 指出美国需要关于电动汽车的“全面计划”

知情人士称,美国主要汽车制造商、零部件公司以及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向美国总统拜登致信,指出美国需要关于电动汽车的“全面计划”。在信中,他们呼吁政府提供高额税收抵免,向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补贴,增加联邦政府对电动车的购买量。信中还指出,“无论是当前消费者使用电动汽车的趋势,还是现有的联邦政府对供需侧政策的支持水平,都不足以实现未来交通运输的净零排放目标。”拜登将于周三公布一项3万亿美元或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提案,其中可能包括对电动汽车制造和充电的大力支持。

▲工信部:完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机制 促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工信部组织召开原材料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研讨会。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强调,要进一步明确原材料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注重创新在原材料工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强化资源、能源、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完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水资源消耗等约束机制,促进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

▲国有六大行2020年成绩单揭秘:净利润11382.24亿元 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截至3月30日晚,六大国有银行2020年全年业绩报告披露完毕。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2020年六大国有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净利润指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11382.24亿元。与2019年相比,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邮储银行增幅最大,增长5.36%。多位银行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尽管未来资产质量管控的压力仍在,但趋势性向好态势不变。此外,在外界关注的房地产贷款问题上,他们表示,将优先支持“刚需”群体,支持和培育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

▲中概股回港上市成潮 科技企业唱主角

进入3月份以来,先后有汽车之家、百度、哔哩哔哩多家中概股公司在港二次上市。在此之前,汽车之家3月15日正式在港挂牌上市,定价为176.3港元/股,成为年内首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该公司曾于2013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主板发行存托凭证上市交易。回港上市首日,汽车之家股价一度上涨至184.6港元/股,收盘报180港元/股,上涨2.1%,总市值达908.72亿港元。百度3月23日在港上市,此次百度回港IPO,由中银国际证券、中信证券、高盛等投行共同担任承销商。

除上述已确定的IPO外,还有更多关于中概股公司回港的消息,于市场间集中流传。高盛中国区股票资本市场部主管王亚军表示,2021年中概股回归的趋势将延续,全年有望超过10家以上的中概股考虑以第二上市或再上市方式回归内地或香港市场,同时将有更多的中国拟上市企业选择在内地或香港上市。

中概股集中回归潮热度不减,从行业分析,科技板块IPO数量明显增加。此外,医疗行业高歌猛进,包括医疗器械、服务等子行业,均将有更多优质标的冲刺IPO。



基金数据


▲医疗ETF 3月以来资金净流入合计达2.73亿元

近日来,A股总体有所回暖,医疗器械板块强势吸金。A股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佳的医疗类ETF——华宝医疗ETF,场内简称“医疗ETF”,交易代码512170,3月29日单日继续吸金2999万元。截至3月29日,医疗ETF自3月以来资金净流入合计达2.73亿元,高居全市场所有生物医药类ETF第一,其最新基金规模也攀升至19.12亿元。

▲11家基金公司净赚均超10亿元

2020年可谓公募基金的大年,不少基金公司规模业绩双丰收。在日前发布的广发证券2020年年报中,“公募一哥”易方达基金去年的盈利情况浮出水面,营收92亿元,净利润27亿元,同比大增59.27%。从当前已披露盈利情况的近30家基金公司来看,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华夏基金、中银基金等11家基金公司,去年都实现了超10亿元的净利润,交银施罗德基金更是净利润同比大增114%。

▲一季度公募基金募资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一季度新发公募基金募资额达到1.1万亿元,创出历年来一季度的同期募资新高。不过,随着A股市场步入调整,今年前3个月的募集额逐月下行,新基金募资难度提升。不过,也不少基金经理表示,新发基金已经进入了“好做不好发”的状态,建议投资者逆向播种权益类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基金经理陆彬认为,尽管市场最近调整,但后市或不会再有大的系统性回撤,当前市场结构性机会较多,此时应该去主动承担风险。



基金要闻


▲贝莱德为筹备公募基金业务 主动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近日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注销了其私募管理人资格。记者从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注销私募管理人资格的原因是贝莱德正在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和业务作准备。在此之前,贝莱德投资已注销多只私募产品。2020年8月28日,贝莱德获得中国公募牌照,成首家100%外资控股公募。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 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

财联社3月30日讯,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本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本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保险数


保险业前2月累计原保费收入1.32万亿 同比增速提至12.42%

日前,银保监会发布了今年前2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数据显示,保险业今年前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42%,增速回暖,而去年同期则同比增长1.12%。

从人身险经营情况来看,今年前2月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4.48%,较2020年同期增长12.42个百分点。其中,寿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232亿元,同比增长12.53%;健康险业务实现1934亿元,同比增长25.42%,领跑人身险各险种增速;人身意外伤害险实现193亿元,同比增长9.66%。


保险动态


新浪保险布局再加码!5.85亿投资信美人寿,占比33%追平蚂蚁集团

日前,信美人寿披露关于变更注册资本的相关公告,拟将注册资本(运营资金)从10亿元增加至17.65亿元,出资人亦迎来一次洗牌,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北京微梦创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梦创科”)成为第一大出资人,占比33.1445%,追平并略超过蚂蚁集团的33.1444%。

分别来看,业内人士分析,在业务渠道上,信美人寿坚持产销分离、渠道赋能,主要依托中介渠道及互联网平台展业,引入新浪为新投资人,或是盯上平台流量及客群效应。而新浪谋求保险业布局已久,譬如筹建新浪人寿但牌照难拿,上线新浪互助,后发追赶且该业务模式存不确定风险,选择投资现有保险主体,也是曲线圆梦。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