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盘面上看,第三代半导体、数字货币、白酒概念等板块涨幅居前,采掘服务、电力、钢铁等板块跌幅居前。

▲国家发改委: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局出发,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一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利企惠企的市场环境。二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持续做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加快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三是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升级装备制造、汽车、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健康养老、冰雪经济、文化旅游等新业态。五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造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六是发挥沿海沿边优势,依托重点功能平台,打造重点面向东北亚的对外开放新前沿。
▲基建消费齐发力 二季度经济向好可期
今年1月至2月我国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接近150%,3月销售数据仍处高位。业内人士表示,挖掘机持续“脱销”,有力地反映出当前工程机械需求旺盛,宏观经济活力增强,预计一季度GDP同比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而伴随消费持续回暖,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明显,预计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将超过8%。
▲2021年清明假期国内游1.02亿人次 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
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清明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清明假期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
▲深交所主板中小板今日合并 市场格局更加明晰
今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数将占A股的35%。深市自此开启主板与创业板各有侧重、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市场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以更好地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服务。

▲重要指数表现:上周五指数集体收涨,其中沪指上涨0.52%,收报3484.39点;深证成指上涨1.02%,收报14122.61点;创业板指上涨1.31%,收报2852.23点。市场成交量持续低迷,两市合计成交7167亿元,行业板块涨跌互现,芯片股与酿酒股强势领涨。
▲资金面上,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47.53亿元。其中,创业板主力资金净流入24.94亿元,沪深300成份股主力资金净流入65.81亿元。个股来看,共有57只个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五粮液主力资金净流入11.79亿元,净流入资金居首。从行业板块来看,申万所属的28个一级行业,有14个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入,其中,电子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金额为68.42亿元;行业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居前的还有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农林牧渔、休闲服务、传媒,净流入金额分别为27.53亿元、7.32亿元、6.42亿元、5.33亿元、4.56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从申万行业来看,食品饮料、休闲服务、电子等涨幅最大,涨幅分别为4.13%、2.84%、2.71%;公用事业、钢铁、银行等跌幅最大,跌幅分别为1.90%、1.55%、1.12%。

▲上市公司定增成败的决定权,正由监管机构转交到市场手中。
“定增募资不及预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定增发行价格较低,导致即使按照发行数量上限进行募资,也无法募集足额的资金;二是在现有的定增价格下,参与的机构较少,反映出机构现阶段对该价格的不认可。”有专注定增市场的投资人士表示。(上证报)

▲复宏汉霖:预计短期内不会生物类似药集采,PD-1不怕竞争
近期,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复宏汉霖,002696)发布2020年财报,营业收入约5.88亿元,较2019年度增长约546%;净亏损9.94亿元,同比扩大13.49%,复宏汉霖称,主要原因是研发临床活动扩大。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2019年港股上市,已在中国上市3款生物类似药,在3月29日的业绩媒体沟通会上,复宏汉霖高层表示,预计短期内不会出现生物类似药集采。对于PD-1抗肿瘤药物的竞争,复宏汉霖高层则表示,自家产品在产能、成本上具有竞争力。

▲银行私行财富规模2020年增加2.46万亿元 总规模预计将超过15万亿
主要上市银行的2020年报都已披露,财富管理顶端的私行数据,也都一一显露出来。目前已披露的12家大的银行私行规模已达14.56万亿元,2020年增加2.46万亿元。算上尚未披露的,预计总规模将达到或超过15万亿。私行一哥招商银行私行2020年底的规模达到2.77万亿元,继续高速增长,距离3万亿近在咫尺,同比增速达到24.35%,2020年规模增长5436亿元。平安银行私行在2020年进入1万亿俱乐部,达到1.13万亿元,并且2020年继续保持50%以上的增速。目前万亿私行达到6家,四大国有银行、招行、平安银行。
▲国家能源局:中国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中国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出席国际能源署-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净零排放视频峰会并发言。章建华介绍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大成就及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他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加快能源消费方式绿色转型和加强清洁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国际能源署法蒂•比罗尔署长和英国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阿洛克•夏尔马主席在会上呼吁各国未来十年在包括工业、能源、建筑和交通等关键领域采取积极行动,为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而努力。
▲《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正在编制 已形成修改完善稿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正在编制,已形成修改完善稿。李新创表示,经过多次内部讨论会,《行动方案》在2020年12月完成初稿,并经过多次外部讨论后形成修改完善稿。《行动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主要举措、保障措施、重点任务等。重点任务方面,涉及高炉燃料比降低行动计划、电炉短流程炼钢推进行动计划等8个行动计划。
▲清明档总票房超7亿 刷新纪录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4月5日中午12时56分,2021年清明档总票房正式突破7亿元,打破清明档票房影史最高纪录并持续刷新。其中《我的姐姐》、《哥斯拉大战金刚》两部影片票房占档期总票房超过8成。
▲造车新势力业绩抢眼 汽车产业变革开启下半场
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企业日前陆续公布了2021年3月以及一季度新车整体交付数据。从整体来看,已经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企业普遍实现了业绩快速增长。零跑汽车、哪吒汽车等也都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日前表示,如果说之前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进入汽车领域,是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那么百度、小米等高科技公司进入汽车领域,将开启产业变革的下半场。汽车产业是高科技的载体,汽车的生态也会不断延伸,这些高科技企业不仅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具有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汽车产业真正的革命已经开始,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芯片短缺蔓延至家电领域 产业链公司受关注
据媒体报道,去年12月下旬以来,部分汽车厂商严重低估车市的行情,再加上去年宅经济的盛行,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销量大增,这导致汽车芯片短缺,并逐渐蔓延到更多领域。目前席卷全球的缺芯潮,已经蔓延至家电行业。业内普遍预计,芯片短缺现象或将持续至2022年。随着芯片供需结构的向好,国内产业链公司望受益于行情景气的持续上行及国产化替代进程的加速。
▲韩国LG电子召开理事会 正式宣布退出手机市场
4月5日上午,韩国LG电子召开理事会,正式宣布停止其手机业务。LG电子表示,面临持续加剧的行业竞争以及业绩下滑,公司将改革业务结构,将内部资源进行更高效利用,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LG电子自1995年进入手机市场以来,曾推出多款流行一时的手机产品,市场占有率更一度占据全球前三的位置。但随后LG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遭到淘汰,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至2020年第四季度,出现连续23个季度的亏损,累计亏损额已达291亿元人民币。
▲中国新冠疫苗获欧盟GMP认证
中国生物消息,4月1日,匈牙利国家药品审批监管机构向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正式颁发新冠灭活疫苗欧盟GMP证书。这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在欧盟获批使用和GMP认证的疫苗产品,迈出了中国新冠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新的一步。

基金数据
▲3月私募备案新产品超3000只 百亿级机构更受资金青睐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3月份私募备案新产品数量达3426只,超过了1月份2770只的备案数量。在私募业整体备案数量高企的情况下,头部私募吸金能力更为凸显。据悉,3月,景林资产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高毅资产的新产品销售也较为火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头部私募凭借中长期业绩表现,在震荡市尤为受到资金的青睐。
▲公募基金去年营业收入超千亿 狂赚374亿!易方达、汇添富利润超25亿元
2020年是基金行业历史上少有的规模业绩双丰收的一年。受益于权益基金强悍的赚钱效应,成为市场各方追捧对象,助推新基金发行规模整体破3万亿成为历史“最高峰”,整体基金规模也超20万亿。从经营情况看,基金行业普遍实现盈利增长,尤其多家老牌大基金公司2020年盈利颇丰。数据显示,目前12家净利超10亿元,易方达和汇添富净利润超25亿元,强悍的赚钱能力。前12大巨头盈利独占76%左右水平,充分显示出当前基金行业盈利已经高度集中于龙头。行业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在2020年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大公司更能分得市场蛋糕。
基金要闻
▲公募持仓一九效应明显 超八成资金扎堆五粮液等500只股票
随着基金年报的悉数披露,公募基金的投资“偏爱”一览无遗。整体来看,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等500只股票聚集了公募基金超八成资金,而另外1000多只股票却无人问津。数据显示,基金持有市值排名前500名的股票,在普通股票型基金持股市值中的占比合计达到83.53%,在偏股混合型基金持股市值中的占比合计达到80.91%。 (上证报)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特斯拉:第一季度交付近18.5万辆汽车 超出市场预期
特斯拉表示,第一季度生产了18万辆汽车,交付了近18.5万辆汽车,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16.8万辆;第一季度Model 3和Model Y交付量为182780辆,第一季度Model S和Model X交付量为2020辆。
▲比亚迪最早下半年销售其汽车电池 不排除将电池子公司单独上市的可能
比亚迪最早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始向其他公司销售汽车电池。此举出台之际,比亚迪正寻求通过向其他公司供应电池来扩大电池制造业务规模。比亚迪将专门为其他汽车制造商供应由其子公司弗迪电池开发的车载锂离子电池。比亚迪销售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表示,不排除通过弗迪电池上市来加速业务扩张的可能性。

保险数据
▲2020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0.3 个人消费信心得分略有下降
3月31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发布《2020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中国保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0.3,按可比口径,较上一年下降0.8,处于信心较强区间。其中,人身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0.0;财产险消费者信心指数为70.6。
根据《报告》,保险消费者的宏观环境信心、行业环境信心得分均在70以上,这表明多数保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看好保险业未来发展;个人消费信心得分略有下降,主要表现为在疫情影响下,消费者对自身消费能力和保险消费意愿的信心有所减弱,但多数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仍处于信心较强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