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Q2业绩预期,GMV增长预期比较统一,主站在40-45%之间,货币化率有提升,广告收入在170亿,加上佣金变现这块在209亿。营销费用可控120-130亿的区间,用户在8.6个亿的AAC,主站有盈利,控制在几个亿,但不大。买菜在220-230亿GMV,日均流水在2.5亿左右,Q2亏三十多亿,和一季度差不多,但体量上来了,亏损幅度有所下降。
品牌化一直在做,有进展,但有一定的阻力。一看供给有多少,关注新品牌进驻和旗舰店,需求反应在消费者这端。供给端还可以,前20大品牌都能覆盖,有平台信任背书。消费者这端,没有这么顺利,客单价和人均年消费量没有很多,老客户人均年消费量提升没有这么乐观。看阿里、京东这边3-5年都是有线性增长的,但多多的老客户看3年维度,三年以上老用户人均消费量增长没怎么快,去年3200元,今年3300元。提频次、客单价、人均年消费量,没有这么顺。
第二点看多多做品牌化:标杆阿迪奥莱店,转化率没有预期这么高。还没有中腰部的品牌转化这么好,不如回力这些品牌。专家这边也没有给到归因,可能是客单价整体偏高。从多多这边考虑,有点收不回成本,给了很多资源置换,包括广告位和曝光等,但低于多多预期。
海澜之家:运营水平一般,也没有预期这么好。从两个服装案例看下来,多多品牌化没有预期好,可以再给点时间。
买菜这块:整个行业对于市场预期已经下调了,美团2000亿的目标已经不喊了,多多的目标1500亿,没有变。5-6月的订单量不好,有下滑,但下滑幅度不大,2.5-3亿之间的日均流水。从运营来看,经过一系列调整,要推标准化了。初步能看出来一些区总的能力强,会选出能负责买菜业务的领导,带领下面的人推生意模式的标准化,不会一直赛马的模式。主要的精力还是要回到主站上。
从细节来说,多多的组织架构能力和激发员工动力的能力,是比较佩服的,高速换人。能通过很好的激励机制,把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多多买菜有六七千人的团队,比美团少一些,美团有点冗余。
用户数来看多多最多,阿里8.1亿,京东5亿。多多的客单价会低一点。多多人均在2000多元,阿里在9200元,城市用户在2万,五年为期限在1万。
从成长性来看,多多会好一点,阿里竞争很大,包括直播电商的竞争压力。一季度快手和抖音做了1000多亿。京东最近两年竞争格局还可以,快消和电器是核心,品类不破,竞争格局还可以。多多做品牌还是可以的,就是速度没这么快,社区能做好的话,也在前三。
从几个地区的调研来看,兴盛优选不用担心,美团要等罚款下来,罚款下来之前不要有太大的动作。多多整体也没有很激进,多多是自下而上的求创新,多多的高层对于买菜到底怎么做也没有明确的答案,通过赛马形式,试错,延续了主站的风格。美团买菜是,主站先试错,决策时间更长。多多先把GMV做大,把盘子做大。多多主站的流量想把买菜做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买菜先看明年能不能盈亏平衡,今年是不行的。跟监管压力有很大关系,7-8月订单量也不会有明显的上升,也没有充单量的动机,至少要过春节后。未来多多主要看品牌化和买菜这两条线,现在的优势是便宜,用户增长可能也没有这么顺利。买菜从调研来看美团的品质更好,但多多更便宜,多多的团长不需要怎么推,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多多。
平台型公司受政策影响:还是要谨慎,市场对于整个行业和公司的长期利润率有下调。受行业内卷、政策影响等因素。
估值:PGMV去估,五年以后做到五万亿,但五万亿能做到多少利润,整个行业利润率是下调的,GMV按赚2个点的利润率来算,600-800亿利润预期,15-20倍估值。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众多,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本文所用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