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面上,新冠检测、养殖、医疗器械等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电力、云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到2025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文件提出,深入推进普惠养老专项行动,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后用于养老服务。推动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其中,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
▲姚洋:8年内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会上表示,2028年-2030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深圳有望替代硅谷,成为全世界的创新中心。姚洋预判:2028年-2030年之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49年,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时候,中国人均收入至少达到美国的45%,经济总量超过美国2倍。姚洋表示,只要增长速度超过美国1.5个百分点,中国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魏建国:中国未来仍是世界大工厂,更是高精尖大工厂
“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中国在未来将仍是世界的大工厂,我们的地位不会动摇。
首先,中国制定的“双循环”经济格局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地位提升打好基础。其次,非常重要的就是中国原有的全球产业链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中国制造门类齐全,上下一致,可以说这种无缝对接的独特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有更大的优势有待发挥。
在他看来,全球现在对中国的依赖比以前要强,而中国对全球的依赖在逐渐降低。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相互促进的“双循环”经济格局,促使了中国将仍是全球的大工厂。(网易财经)
▲央行多印2万亿、10年鼓励生5000万个孩,任泽平万字“印钱生娃”长文登顶热搜
经济学家任泽平发表了一篇名为《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找到了——中国生育报告》的文章,引发热议。对于网络争议,任泽平最新回应称,“这个建议不是临时起意,是经过长年的研究探索和国际经验比较的出来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鼓励生育基金,印钱生娃,初听很劲爆,细想很有道理。”(财联社)
▲2022年地方债“开闸” 一季度基建投资有望迎来万亿资金
财政稳增长已在路上。2022年新年第二周,地方政府专项债启动发行,发行时间较去年大幅提前了两个月,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首先登场的是河南省。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消息,1月13日(周四),河南省财政厅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招标发行河南省2022年专项债券(一至九期),募资规模为381.47亿元,资金将投向城乡发展、社会事业和棚户区改造。截至目前,至少已有17个省份和计划单列市公布了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其中多数地区表示将在1月发行专项债。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1.46万亿元,不排除还有第二批的“提前批”下达。结合2021年11月至12月专项债投入金额,预计约有万亿元规模的专项债资金将在2022年一季度形成支出。他预计,一季度基建投资将实现7%左右的增长,2022年全年基建增速将在6.5%左右。(中国债券信息网)
▲摩根大通朱海斌:今年中国经济或增长4.9%,地产和消费是不确定因素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日前表示,预计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在4.9%,全年呈前低后高的走势,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房地产和消费。1月7日,朱海斌在媒体圆桌会上表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政策退出的幅度明显超出预期,之后在 “双碳”、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政策冲击之下,经济下行压力远超预期。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罕见点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此外,朱海斌指出,房地产和消费是2022年中国经济必须关注的两个重点,也可以说是风险点。(界面财经)

▲重要指数表现:10日,早盘指数低开后惯性杀跌,深成指、创业板指双双跌超1%,随后探底回升集体翻红,创业板指重返3100点。抗病毒概念幅整体强势,安旭生物等多股涨停或涨超10%;养殖股集体拉升,仙坛股份等涨停。中药股反复活跃,新天药业等多股涨停。此外,CRO、种业、国产软件、汽车零部件、盐湖提锂等板块走强;油气开采、绿电等板块走弱。午后沪指和深成指红盘上方震荡,创业板指再度下行翻绿。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世茂股份直线封板;次新股继续活跃,洁雅股份等涨停;元宇宙概念股反弹拉升,湖北广电上演地天板。整体看,市场持续回暖,两市个股涨多跌少,逾3000股飘红。
▲行业指数表现:新冠检测、养殖、医疗器械等板块涨幅居前;油气开采、电力、云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10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76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28.40%;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22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40.74%;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35.25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48.97%。

▲万物皆可元宇宙 中国境内元宇宙商标申请量达1.2万
随着元宇宙蹿红,与其相关的商标注册更是异常火热。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0日,中国境内已有超1.2万枚名称中含“元宇宙”的商标申请,名称含“Meta”“METAVERSE”的商标申请量也分别有1700余枚、1000余枚。相关商标申请人除了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外,还包括其他行业诸多公司。“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此前也发文称,每个人仍需理性看待当前的元宇宙热潮,警惕任何以科技和未来为名义的忽悠;是镜花水月还是触摸得到的未来,是资本炒作还是新的赛道,是新瓶装旧酒还是科技新突破,下结论前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中新经纬)
▲最平价5G iPhone即将现身 苹果产业链又添新动能
据彭博记者、知名苹果爆料人Mark Gurman最新消息,苹果有望在今年3月或4月举行线上春季发布会,本次大会的重点之一将是首次支持5G的第三代iPhone SE,这也标志着全系列iPhone产品终于迈入5G时代。目前iPhone SE搭载的是苹果2019年款A13处理器,最高支持4G LTE网络。而新款iPhone SE中,内部将作出支持5G网络等升级,外观则可能与iPhone 8一致。除此之外,苹果还有望推出搭载自研芯片的Mac mini或MacBook Air。至于苹果年内的第二场盛会——6月开发者大会,苹果或将推出iOS 16、tvOS 16及watchOS 9。(科创板日报)
▲第三款国产mRNA新冠疫苗超预期:中和抗体滴度高于同行 可-20℃储存12个月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第三款国产mRNA新冠疫苗(LVRNA009)I期临床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结果“超预期”。该疫苗由艾美疫苗研发,《科创板日报》记者从企业进一步获悉,疫苗在抗原序列设计、mRNA原液制备以及递送系统等方面均采用了差异化的工艺,在与Moderna、BioNTech/辉瑞两家海外公司的mRNA新冠疫苗进行活病毒中和抗体(中和抗体数据均来源于各家I期临床试验中显示的数据)对比时,中和抗体滴度明显高出;此外,该疫苗可在-20℃的保存温度下保存12个月,保存要求明显低于BioNTech/辉瑞的产品。(科创板日报)
▲粮价达到近10年最高水平 行业进入岁末年初政策密集期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2021年全球食品价格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比2020年平均上涨28%。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猪生产,确保畜禽水产和蔬菜有效供给。
▲“缺芯”影响逐渐减弱:流通协会预计202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微增5%
在2021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据介绍,创新中心位于华为苏州研究所内,将主要向车企客户与合作伙伴开放,进行联合开发、测试、验证和成果展示。华为将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培训和实验室环境,共同推进智能汽车联合创新、培养人才等。此外,作为整车级试验中心,阳澄半岛智能网联测试场预计将于明年启用。
▲银保监会: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顶层制度设计
10日,银保监会召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回归保障本源,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的顶层制度设计。发展服务“三农”领域等普惠保险,加强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切实促进共同富裕。
▲国务院同意《“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
1月10日,国务院同意《“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全面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基金数据
▲私募2021年业绩出炉:量化策略表现抢眼 股票策略分化严重
私募基金2021年业绩数据近期陆续出炉,表现最亮眼的是量化策略,量化股票多头平均收益率为22%。此外,去年一些股票私募通过布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成长板块,并较早减持港股互联网股票,也取得较好投资业绩。
▲争当牛股“挖掘机” 新年基金调研热情不减
尽管2021年市场跌宕起伏,但机构调研的热情却达到了历史峰值,全年机构调研量累计近18万次,远超往年水平。不仅如此,去年不少上市公司在受到调研后涨幅可观,一些明星基金经理调研的品种更是大放异彩,比如崔宸龙、陆彬、肖肖、蔡嵩松等基金经理的部分调研标的在受到调研后股价实现翻倍。(上海证券报)
基金要闻
▲基金业协会给投资者画像:90后投资者占比下降,60、70后占比上升
1月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的《全国公募基金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募基金场外和场内投资者保持整体上涨趋势:场外投资者总量67102.9万,其中自然人投资者数量66971.0万;场内投资者总量2524.2万,其中自然人投资者2515.7万。超九成投资者个人收入在50万元以下。(第一财经资讯)
▲从冠军基金到倒数第三 仅用4天!新能源基金被重锤
2022年1月7日,新年第四个工作日,去年基金收益冠亚军得主崔宸龙管理的两只基金——前海开源沪港深非周期A、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去年冠军基金)——分别大跌12.10%、11.65%,位列基金收益榜倒数第一、第三名。(21财经)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药明康德营收十年增近7倍稳居CXO龙头 全球化扩张“药明系”市值超6000亿
截至今年1月7日,药明康德A股市值超3200亿元人民币,H股市值突破3400亿港元,其分拆在港股上市的药明生物与药明巨诺市值之也有近4000亿港元。“药明系”医药资本版图市值达到6000亿规模。成立于2000年的药明康德,深耕医疗服务行业多年,2021年其营业收入预计将突破200亿元,十年增近7倍,稳居中国CXO(医药外包)行业第一把交椅。在2020年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中,药明康德以165件专利排名第47,在全球CRO及CDMO公司中排名第三位。(长江商报)

保险数据
▲2021年保险业罚款又增加:放弃幻想,严监管依然是现实
2021年,保险监管继续“严”字当头。2021年银保监系统共对保险机构合计罚款2.8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9.8%,涉及35个银保监局。从各细分领域来看,2021年财险业共计被罚627家次,累计罚款1.73亿元,占比61.56%,无论是罚单数量还是金额,均远高于其他领域;人身险业合计被罚324家次,合计被罚6498万元;中介机构则被罚216家次,合计罚款3510万元。除了保险机构外,2021年,还有一些银行机构因保险业务被罚,包括工行、农行、储蓄银行、平安银行(000001)等,共计被罚约737万元,占比2.49%。(慧保天下)
保险动态
▲暂免三年半后,银行保险业监管费恢复征收
近日,根据《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证券期货业、银行业和保险业监管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银保监会恢复征收银行业监管费、保险业监管费,证监会恢复征收证券期货业机构监管费;对北京证券交易所自开市之日起收取证券业务监管费。具体收费标准为:机构监管费=上年末实收资本×0.05%×风险调整系数。风险调整系数根据被监管单位的监管评级确定,其中一级为0.85,二级为0.92,三级为1,四级为1.08,五级为1.15。(第一财经)
▲董事长被查 中国人寿回应:公司经营管理运行正常 近期将确定代行董事长职务人选
近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王滨亦系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中国人寿集团网站发文称,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召开会议,第一时间传达中央对王滨进行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决定。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袁长清主持会议。中国人寿集团党委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全力配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王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按照要求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