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面上,光伏、汽车整车、通用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机场航运、中药等板块跌幅居前。

▲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阶段,将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搞好跨周期调节,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更高质量的支持。
▲7月CPI同比涨幅创两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数据称,7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涨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创2020年8月以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4.2%,涨幅较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连续九个月回落。
▲国台办、国新办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周三联合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事实和现状,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追求祖国统一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阐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时代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立场和政策。
▲东部战区联合军事行动成功完成任务 将紧盯台海形势持续练兵备战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东部战区近期在台岛周边海空域组织诸军兵种部队系列联合军事行动,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有效检验了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战区部队将紧盯台海形势变化,持续开展练兵备战,常态组织台海方向战备警巡,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王毅针对台海局势新动向提出“三个警惕”
外交部长王毅近日在与蒙古国、韩国、尼泊尔外长接触中,针对台海局势新动向,阐明了中方的立场,指出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已被证实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挑衅,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闹剧。王毅说,台海形势目前还在发展,尤其要警惕三个危险动向:一是警惕美国不甘心失败,纠集一些伙计拱火浇油,加大地区军事部署,推动形势进一步升级,图谋制造新的更大危机。二是警惕“台独”势力误判形势,不自量力,继续加紧内外勾连,在分裂国家和民族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越走越远。三是警惕一些国家的政治人物罔顾是非,跟风炒作,甚至企图借机效仿,进行政治表演,谋取政治私利。这将严重破坏与中国交往的政治基础,严重冲击联合国宪章和二战后国际体系。
▲伍超明:三方面因素推动了7月CPI同比继续上行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三方面因素推动了7月CPI同比继续上行。一是食品项中的猪肉分项,随着新一轮猪周期开启,猪肉价格环比继续上行,同比涨幅持续扩大,成为拉动CPI的关键因素。二是在天气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明显强于季节性。三是疫情管控更为精准,服务业持续修复,对非食品价格形成支撑。(界面新闻)
▲中信建投黄文涛:若美国经济进入衰退 美股盈利将下修20%-30%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发表观点称,高通胀是目前美国和全球市场的主线之一,未来走势可能演化成滞胀和衰退。
对于美国经济状况,黄文涛表示,软指标已处于历史底部,预计美国PMI指标下半年大概率跌破荣枯线,密歇根消费者信心和预期指数都在历史底部。经验指标纷纷拉响警报,除1994年和2018年之外,美联储历次加息都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上述两次避免硬着陆的共同背景是没有高油价和高通胀的夹击。10年期和2年期美债利率已倒挂,若美联储加息至3.5%以上,今年年底10年期和3年期美债利率也将倒挂。
黄文涛认为,美股虽然进入技术性熊市,但盈利预期并未明显下调,上半年美股下跌动力或更多反映估值压力而非美国经济衰退冲击。不过,黄文涛也表示,美国经济衰退或成为美股市场的“灰犀牛”,短期降临的概率低,或等到明、后年。一旦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美股盈利将出现20%-30%的下修。(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拜登正式签署芯片法案!砸下数百亿美元补贴,为“美国芯”又添了一把火
拜登为扶持“美国制造”再添一把火。北京时间8月9日晚,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下称“芯片法案”)。该项立法包括对美国芯片行业给予超过520亿美元(约合3512亿元人民币)的补贴,用于鼓励在半导体芯片制造,其中还包括价值约24亿美元的芯片工厂的投资税收抵免,以及支持对芯片领域的持续研究。
在当地时间8月8日的一场闭门会议中,美国政府官员与美国芯片制造商格芯(Global Foundries)、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厂商以及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负责人讨论了这些公共投资如何加速半导体和新兴技术制造,支持汽车电气化,并加强美国经济和供应链安全。
不过,由于芯片制造设施与流程非常复杂,依赖从材料到化学品、从软件到测试设备的全球供应链。这些技术涉及数百种原材料、特殊气体和金属、易耗件等,芯片制造厂商也很难把控整个供应链。
目前,全球多个产业的发展受制于“芯片荒”。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国的芯片法案并不能完全缓解供应链问题导致的持续芯片短缺问题,新的生产线建立需要数年时间,生产和运营成本也将推高“美国造”芯片的价格。(第一财经资讯)
▲拜登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 外交部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月1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芯片和科学法案》相关问题提问。
汪文斌表示,我们已就相关法案阐明了立场,中国的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等组织也发布了声明,反对美国相关法案不当干预和限制全球工商界经贸与投资合作。美国的这个法案宣称旨在提升美科技和芯片业的竞争力,但却对美国本土芯片产业提供巨额的补贴,推行差异化的产业扶持政策,包含一些限制有关企业在华正常投资与经贸活动和中美正常科技合作的条款,将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扭曲,对国际贸易造成扰乱。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该法所谓“保护措施”呈现出浓厚的地缘政治色彩,是美国大搞经济胁迫的又一例证。
汪文斌表示,美国如何发展自己是美国自己的事,但应当符合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符合公开透明非歧视原则,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不应为中美正常的经贸和科技交流合作设置障碍,更不应损害中方正当的发展权益。中美经贸和科技合作有利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人类共同进步,搞限制脱钩只会损人害己。
汪文斌说,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任何限制打压都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步伐。(环球时报)
▲日本中央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55万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10日消息,日本财务省当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日本中央政府的国债、政府借款、政府短期债券等债务总额共计1255万亿日元,为历史新高。以7月1日统计人口推测数据1亿2484万人进行简单计算,相当于日本中央政府从每人手中借走100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
▲“过渡期”结束 欧盟对俄罗斯煤炭禁运即将正式生效
欧洲联盟就禁止进口俄罗斯煤炭设置的120天“过渡期”于10日午夜期满结束,届时欧盟对俄煤炭禁运将正式生效。欧盟煤炭业界先前表示,禁运将导致用煤成本上涨、抬高本地区电价。欧盟4月7日决定对俄实施煤炭禁运。德国媒体先前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欧盟委员会最初提出,给成员国90天过渡期,但在德国等国要求下延长至120天。对俄煤炭禁运是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首次针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制裁。

▲1-7月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长71.4%
据央视新闻消息,水利部周三发布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5项,在建水利项目达3.18万个,投资规模1.7万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6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1.4%。
▲突然跌价经销商慌了神!化肥企业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 但淡季订单量被提前透支
化肥企业上半年业绩陆续出炉,正如预期,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近期化肥跌价速度却超乎产业人士想象,这也让提前订货的经销商慌了神。
有化肥经销商表示:“原本这个节点,复合肥厂家都在准备秋肥生产,但今年很多厂商停滞了,储备生产原料很不积极,反倒是急着倾销库存。”有化肥企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上半年厂商一反常态,提前收取预付款,一定程度上消耗了淡季的订单量。”(财联社)
▲IDC:2021年中国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47%
IDC近日发布《中国智慧城市数据跟踪报告》(2022年7月)显示,2021年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427.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7%。IDC预计,包括政务专属云基础设施、政务公有云基础设施,以及政务云服务运营在内的政务云整体市场在未来三到五年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第一财经)
▲上市公司年内累计回购近七百亿元
年内上市公司回购动作频频。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22年以来A股已有近900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回购总金额近700亿元。进入8月份,又有包括荣盛石化、万泰生物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购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在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同时,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也有利于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坚定公司中长期发展信心。
▲重磅!审计署对20余家信托进行全面审计
援引多位消息人士称,审计署确实在对信托行业进行较大范围的入场摸底调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这一轮是针对地方国有控股的信托公司,央企控股、民营资本控股等不在审计范围之内。审计自今年3月份便有,受疫情影响各地进度不同,有多家于7月底审计结束,采取的是抽查方式,涉20余家信托公司。审查范围不单是账目,而是全面的审查,尤其是在业审方面,进行了很详尽的延伸审计。(21世纪经济报道)
▲积极扩产!台积电董事会新通过超9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
台积电董事会日前通过了约92.35亿美元(新台币约2769亿元)的资本支出计划,用于建置及扩充先进制程产能、建设成熟及特殊制程产能。
此外,为支持产能扩充的资金需求,台积电董事会还批准于不高于40亿美元额度内,为其100%持股的美国子公司TSMC Arizona发行美元公司债提供保证。
据悉,因应未来数年需求成长,台积电今年资本支出将达400亿至440亿美元,并创历史新高。在台积电先前的股东会上,董事长刘德音就曾提示明年资本支出会超过400亿美元,而今年资本支出将创400-44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则在7月上旬表示,由于供应链不顺,台积电将把2022年的部分资本支出推迟到2023年。据了解,包括2纳米、3纳米、5纳米和7纳米的先进制程将是台积电未来资本支出的重点。同时,台积电还将投资特殊制程和先进封装及光罩制作。
台积电此前表示,3纳米制程有望按照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投产,而2纳米制程正按进度开发,预计在2025年量产。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5纳米晶圆厂建厂进展顺利,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第1期月产能为2万片。
▲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美国芯片厂商预计需求将进一步放缓
美国总统拜登刚签署了芯片法案,但美国芯片制造商却在近期纷纷发出预警,称芯片行业将面临一场比预期更广泛且更剧烈的放缓,并调整之势已开始,正在进行中。
两周前,英特尔公司季报显示,公司发生近30年来首次季度亏损,并称由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芯片部门业绩糟糕,不得不下调全年业绩预期,令市场大感震惊。
几天后,AMD发布了黯淡的业绩预期,对于第三季度的个人电脑需求并不乐观。英伟达本周一警告称,第二财季销售额料将低于该公司自己的预测。
而在此之前的两年里,受疫情期间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和电器上的消费增长推动,全球芯片行业产能紧张,导致了广泛的芯片短缺,整个芯片行业经历了高速增长。而现在,由于通胀担忧和不稳定的经济前景令消费承压,一年前很难买到的许多电子产品供应更加充裕。

▲沃森生物:上半年净利润4.21亿元 同比增31.9%
沃森生物披露半年度报告,公司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23.48亿元,同比增长73.96%;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31.90%;基本每股收益0.26元。上半年,子公司玉溪沃森13价肺炎结合疫苗获得批签发373.15万剂,较上年同期增长39.68%。上半年,玉溪沃森部分产品生产线因WHO-PQ项目整改等原因进行了设备改造,加之相关产品生产计划的调整,导致部分疫苗产品批签发数量下降较大,待整改完毕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批签发将陆续恢复。
▲中国生物:中生捷诺获国内宫颈癌HPV初筛甲基化分流第一证
近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医学诊断板块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人ASTN1、DLX1、ITGA4、RXFP3、SOX17、ZNF671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获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这是国内宫颈癌HPV初筛甲基化分流第一证。
▲前沿生物:新冠药FB2001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
前沿生物公告,在2022年新发传染病国际会议(ICEID)报告抗新冠病毒药物FB2001最新临床数据,FB2001具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血浆药物浓度和模拟的肺部药物浓度能够达到治疗的有效药物浓度水平,药代动力学特征在美国和中国人群无人种差异。(科创板日报)
▲心脉医疗巨额定增扩产能
日前,心脉医疗披露了定增预案,拟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不超过25.47亿元,其中,18.31亿元用于全球总部及创新与产业化基地项目、5.16亿元用于外周血管介入及肿瘤介入医疗器械研究开发项目、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定增预案,本次心脉医疗拟使用募集资金18.31亿元用于全球总部及创新与产业化基地项目。该项目将新建生产研发大楼,用以生产主动脉、外周血管及肿瘤介入医疗器械相关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定增之后,心脉医疗预计将形成年产量超80万根/瓶主动脉、外周血管及肿瘤介入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规模。
▲欧派家居业绩快报:上半年净利润10.18亿元 同比增长0.58%
欧派家居发布业绩快报,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6.93亿元,同比增长18.21%;净利润10.18亿元,同比增长0.58%;基本每股收益1.67元。
▲东方雨虹:提前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
东方雨虹发布公告,公司原定于8月30日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现半年度报告编制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提前完成相关编制工作,经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并获同意,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披露的日期变更为8月23日。
▲软银集团宣布提前结算最多2.42亿份阿里巴巴ADR的远期合约 持股比例降至14.6%
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股东软银10日宣布,其董事会已批准提前股份结算软银先前与数家金融机构交易对手订立的使用软银持有的部分本公司股份筹集资金的若干预付远期合约。将提前结算的预付远期合约涉及最多本公司约2.42亿股的本公司美国存托股份,占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9%。根据软银作出的公开披露,上述股份结算将于2022年8月中开始,预计将于2022年9月底完成。上述股份结算完成后,软银预计其实益拥有的本公司股份(包括用于持续变现交易的股份)将相当于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14.6%。
▲全球半导体公司市值百强出炉,中国公司超半数
多重因素影响下,半导体频上热搜。国内半导体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按照市值排名,“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的入围门槛由去年末的311.51亿元降低至当前的235.51亿元;位居前六位的公司市值均超过1万亿元,这6家公司的市值合计11.71万亿元,与2021年上海+北京+深圳的GDP基本持平;英伟达、台积电、阿斯麦、博通稳居前四位,市值均超过1.5万亿元。
从中国来看,中国公司(含A股、港股、中国台湾股票或其它注册地在国内公司)数量占比超过半数,多达53家,市值合计6.35万亿元,台积电市值贡献近一半。其中A股公司36家。市值前50公司中,中国占据21席,A股公司有14家。中芯国际、北方华创、韦尔股份、紫光国微、三安光电等5股市值均超过千亿,位居全球百强榜的第20至第第35名之间,仅紫光国微因股价跌幅较窄,名次有所上升。韦尔股份去年末市值超过2700亿元,居第21位,当前市值仅剩1347亿元,下滑5个名次;中芯国际超越韦尔股份,居A股首位,公司是国内最先进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安路科技-U、新洁能等股首次入围全球半导体市值百强公司。(数据宝)
▲中微公司:二季度净利环比增长200%
中微公司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72亿元,同比增长47.3%;净利润4.68亿元,同比增长17.94%;基本每股收益0.76元。小财注:Q1净利1.17亿元,据此测算,Q2净利3.51亿元,环比增长200%。半年报显示,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基金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相比上期增仓31.53万股。
▲北方华创:董事敏感期误买入100股公司股票
北方华创公告,公司董事张建辉于8月9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100股公司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0.00018931‰,成交均价为308.04元/股,成交金额为30804元。经公司核实,张建辉系因操作失误而买入公司股票。张建辉承诺:持有的公司股票在自买入公司股票之日起六个月内不卖出公司股票,如在六个月内出售股票,所得收益归上市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