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013期早报|8.15】中基协:私募7月规模大增4200亿元
【第1013期早报|8.15】中基协:私募7月规模大增4200亿元
2022-08-15
0
0


 

盘面上,油气、煤炭、港口航运等板块涨幅居前,军工、半导体、光伏等板块跌幅居前。


 

▲央行: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 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中国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6月为51733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088亿元,同比少增430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137亿元,同比多减1059亿元;委托贷款增加89亿元,同比多增24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98亿元,同比少减1173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428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734亿元,同比少23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3998亿元,同比多217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437亿元,同比多499亿元。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央行: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790亿元 外币贷款减少311亿美元

央行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76亿元。1-7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4.35万亿元,同比多增5150亿元。7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615亿美元,同比下降8.8%。7月份外币贷款减少311亿美元,同比多减282亿美元。

▲央行: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 同比增长12%

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6.1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1.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当月净投放现金498亿元。

▲个别中国企业宣布启动自美退市 中国证监会回应

有记者问:最近,个别中国企业宣布启动自美退市,证监会有何看法?

证监会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情况。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来严格遵守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中国证监会尊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我们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银保监会谈“保交楼”: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对保交楼金融支持,银保监会积极指导银行在配合地方政府压实各方责任的有序安排下,积极主动参与合理解决资金硬缺口的方案研究,做好具备条件的信贷投放,千方百计推动“保交楼、稳民生”。下一步,将进一步落实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有效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大力支持租赁住房建设,支持项目并购重组,以新市民和城镇年轻人为重点,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与各方工作协同,配合积极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依法依规做好相关金融服务,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21财经)

▲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正式启动: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开展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两地证监会已发布《联合公告》,明确相关机制安排。优化后,沪深港三所的共同交易日均可开通沪深港通交易。据测算,交易日历优化后,预计可将目前无法交易的天数减少约一半。具体安排上,两地结算公司将在节假日加班开展资金交收,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将对新增交易日的交收安排及沪深港通标的股票涉及的股权登记日设置、公司行为业务等作出调整,并制定相应风险管理措施。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证监会将指导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扎实做好各项业务、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沪深港通交易日历优化工作平稳落地。

▲奋楫笃行 改革构筑资本市场新生态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近日表示,将以“绣花”功夫做好规则、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

从科创板增量试点,到创业板存量扩围,再到全市场实行,注册制改革将迎来关键一跃,A股市场新股发审制度将焕然一新。这是资本市场最近十年来最抢眼的基础制度变革,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跃升的最好注解。

十年来,从核准制到注册制,资本市场以创新性的基础制度改革,激发服务实体经济的澎湃动力,构筑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未来,资本市场仍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多层次体系,拓展对服务经济的广度深度,增强支持实体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资本力量,将继续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轨道上提质增效,更好支持经济转型发展。

▲刘世锦:稳增长的立足点要放到激发供给侧的结构性潜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近期在2022大湾区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中国稳增长的立足点还是要放到激发供给侧的结构性潜能上来。他提出在中速增长期的“1+3+2”的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以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为龙头,“3”是补上三大短板(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新经济增长动能,如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刘世锦表示,释放结构性潜能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要推出一些具有扩张效应的改革措施。

▲樊纲:房地产市场发展要符合人口迁移规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日前在2022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表示,现在很多房企“暴雷”往往是从一个小城市的房产卖不出去开始的,资金流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整个集团的资金流都出了问题。他认为,房地产市场发展要符合城市化的规律,符合人口迁移的规律,符合需求变化的规律。“现在市场的波动状态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市场总有低谷,总有高潮,当下更应该考虑如何放眼长远、布局未来。”樊纲说。

▲绝地逆袭!WTI原油创4月来最大单周涨幅 后市有望续涨?

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周一度跌至近六个月低点后,本周强势反弹,料创下四个月来最大单周涨幅。

由于投资者担心经济增长放缓和未来消费疲软,国际原油价格上周一度跌至六个月低点。但最近几天,由于从俄罗斯向中欧输送原油的管道供应短暂中断,墨西哥湾输油管道和油田关闭,油价出现大幅反弹。此外,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放缓后,美元走软,也令油价受益。


 

▲重要指数表现:12日,早盘沪指和深成指窄幅震荡,创业板指一度跌超1%;午后三大指数弱势震荡,创业板指再次跌逾1%;整体看,个股跌多涨少,两市逾2700股下跌。截止收盘,沪指跌0.15%,深成指跌0.44%,创业板指跌1.13%。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石油石化、综合等板块涨幅居前,电子、电力设备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12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3.81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25.93%;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3.04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17.28%;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33.63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69.96%。


 

▲年内400多家上市公司拟定增募资超7400亿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日前,今年以来已有412家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公告,拟增发数量1145.7亿股,预计募集资金超7400亿元,定增目的主要涉及项目融资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27家发布董事会预案,197家获股东大会通过,41家获证监会通过。机构人士表示,预计下半年定增仍会是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手段。


 

▲任君资本与鋆昊资本合作投资项目——诺康达,已于日前申报创业板IPO获受理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剂技术为核心,以药学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的综合研发服务 CRO 企业。公司以市场化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基于自主研发的制剂技术平台,采取受托研发服务和自主立项研发服务的双线发展战略,为各类制药企业及药品研发投资企业提供药学研究及临床研究等服务。

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52,041,790.26 元、147,125,977.56 元和 214,098,336.59 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5,604,968.63 元、22,501,013.87 元和 59,221,098.83 元。


 

▲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

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第二产业用电量513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1%;第三产业用电量1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8%。

▲六部门发文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深入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智能经济高端高效发展。制造领域优先探索工业大脑、机器人协助制造、机器视觉工业检测、设备互联管理等智能场景。农业领域优先探索农机卫星导航自动驾驶作业、农业地理信息引擎、网约农机、无人机植保、农业生产物联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等智能场景。

▲临港新片区发布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 

上海临港新片区发布“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新片区还要形成5家国内外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5家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到2025年,芯片制造工艺进入国际前列;装备材料关键“卡脖子”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

▲国家医保局:首个国产新冠口服药可临时性纳入医保报销

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按照基本医保有关规定,为更好保障诊疗需求,凡被列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药品,可以临时性纳入医保支付范围。8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经印发通知将阿兹夫定片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因此参保患者使用该药时医保基金可按规定予以支付。(财联社)

▲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在2022“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表示,随着“双碳”进程的深入推进,能源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系统性、根本性变革,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能源供给结构深度调整,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能源利用方式深刻变化,电能利用范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预计到2030年、2060年,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分别增至39%和70%左右。

▲挖机7月销量增速转正 业内人士:弱复苏下工程机械强拐点或言之尚早

时隔14月,挖机7月销量增速首度转正,与基建、房地产和采矿业相关的中大挖市场复苏相对缓慢,小挖恢复较好。

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机械业内人士对“下半年强拐点的说法”持谨慎态度,疫情因素消减后,7月环比数据确实有改善。低基数效应下,下半年同比数据会好一些。目前来看,基建拉动效应并不明显,行业仍处于弱复苏中。

不过,相对于需求端放量尚不明显,工程机械行业成本端压力已有所改善。上海钢联钢材事业群建筑钢材分析师吴建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4月中旬至今,疫情蔓延到逐渐防控、美联储加息、南方汛期、北方高温等极端天气,钢材需求预期落空,现货市场价格快速回落。

▲知网发言人:100%国有控股 2021年已支付版权费1.56亿

知网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肖宏表示,目前,知网为100%国有控股企业,下设“两司一社”,即《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2021年同方(知网)支付版权费用1.56亿,主要支付给期刊、学术论文等方面。 (光明日报)

▲华为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3016亿元 净利润率5.0%

据华为官网,华为发布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整体经营结果符合预期。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净利润率5.0%。其中,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终端业务收入为1013亿元。

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尽管终端业务受到较大影响,ICT基础设施业务仍保持了稳定增长。我们将积极抓住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为客户及伙伴创造价值,实现有质量的发展。”

▲锂电性能大突破在即?微米级硅基负极瓶颈已破 为低成本EV铺平道路

在改善新一代锂电池性能的竞赛中,一些科学家将目光瞄准了负极材料。硅的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负极材料,亦是最常用的碳基材料的10倍以上,这使得硅基材料被视为下一代负极的理想“候选人”。

然而,由于硅材料在充放电时体积膨胀可达120%-300%,导致硅颗粒分化及SEI膜(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增厚破裂,这将影响电池首充效率与寿命。SEI实际上就是阳极的一个保护层,它可以使电池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稳定性,并具有较长的寿命。

目前,纳米结构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常用方法,但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缺点。这些问题包括供应短缺,合成过程困难而昂贵,以及电池寿命极短等。而硅微米粒子(SiMPs)虽然能解决高成本的问题,但后者会放大其他缺点。因此,该技术的应用也一直受到限制。

不过现在,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JAIST)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困扰SiMPs问题的方法。据报道,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合成新型高弹性SiMP的整体方法,这一新型微米级硅基负极由黑色玻璃(碳氧化硅)接枝的硅组成。


 

基金数据


▲中基协:私募7月规模大增4200亿元 时隔3个月重返20万亿之上

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3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200亿元,环比增长2.10%,时隔三个月后重返20万亿上方。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5344只,存续规模5.98万亿元,环比增长3.37%;存续私募股权

 

▲本周30只新基如何选?3只创新REITs或成最亮点,超百只新基8月份发行

伴随市场进一步企稳转暖,公募发新速度也有所加快。截至8月13日,Wind数据显示,已有102只新基金开始或确定在8月发行。

本周(8月15日-8月19日),预计将有30只新基金发行,包括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天弘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都有新基金开始发行。

从基金投资类型上看,下周预计发行的新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有8只,混合型基金10只,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仅1只,股票型基金有3只,以及6只FOF基金和3只REITs。整体而言,在这30只新发基金中,各类型基金占比较为均衡,华夏、中金、红土创新旗下3只保障房REITs的发行,大概率成为下周的发行热点。

不难发现,随着近期权益市场逐渐企稳,公募基金发行也出现回暖迹象。近日,嘉合基金、工银瑞信基金、金鹰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旗下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而在当前阶段,不少基金公司也认为,当前新发基金对于基金经理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不错的布局时机。(财联社)


▲财富管理需求潮涌 公私募基金跑出发展加速度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爆发,基金行业乘势而上,跑出发展加速度。最新数据显示,公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突破4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接近2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近20万亿元。

中金公司的测算显示,到2030年,我国资管行业的管理规模有望达到300万亿元。其中,公私募管理规模增速有望处于领先水平,两者规模合计或超120万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基金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上海证券报)

 

▲公募基金跨越“黄金十年” 筑牢资本市场压舱石

十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对于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而言,过去的这十年可谓是扬鞭策马、一日千里,是跨越式发展的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朝着“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新时代建设目标稳步前进,公募基金行业日益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依托。

如今,全市场公募基金产品突破万只,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站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民财富增长、理财需求爆发的肩膀上,公募基金行业前进的道路纵然或有曲折,前途依然不可限量。(证券时报)

 


基金要闻


▲多位名将隐形持仓曝光:朱少醒、杜猛各有哪些心头好?迪贝电气成知名“橱窗基金”独门持仓

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明星基金经理的更多调仓动作也浮出水面,绩优基金经理的隐形持仓也成为市场聚焦点。通过梳理多家上市公司2022半年报了解到,富国朱少醒在今年二季度继续加仓杰瑞股份,同时,包括高毅资产邓晓峰、沣京资本吴悦风、南方基金孙鲁闽在内的多位机构投资者也在近日扎堆调研该股。

作为上投摩根杜猛的隐形重仓股,远东股份2022半年报显示,他掌管的2只产品二季度末持股数量不变,郑泽鸿则选择增持,该股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作为年内备受关注的绩优“橱窗基金”,金元顺安元启现身迪贝电气的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这也是唯一一只持仓该股的公募基金。(财联社)


▲半导体赛道缘何再获关注

沉寂多时的半导体板块又火了。下半年以来,睿创微纳、通富微电、芯原股份、智立方等多家半导体产业链公司被机构密集调研,同时,这些公司也成为了8月机构调研股中的上涨先锋,多只个股涨幅超过30%,且登上了龙虎榜单。

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此次半导体板块再度火热有多重原因,包括晶圆制造需求提升、半导体公司半年报业绩超预期及板块整体估值相对较低等。从现在的时点来看,半导体行业仍然具备长足的上行空间。(上海证券报)

 

▲北交所进入战略发展窗口期

2021年9月3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年轻的北交所即将满一周岁,它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截至7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达104家,总市值1888亿元,合格投资者数量近510万户,日均成交近11亿元。当下,北交所市场利好不断,第二批北交所主题基金获批、取消公募基金投资精选层比例限制,原精选层基金投资北交所渠道大开,增量“活水”持续流入,无疑是“及时雨、锦上花”。

有人说,北交所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了最确定性之路;也有人认为“面多水少”,当前北交所的估值和流动性令人失望。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理性看待北交所进入战略发展时间窗口期。(经济日报)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专业成就价值,平安银行全力赋能制造业强国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中国制造业质量水平与全球地位。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阐明了如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了顶层规划。

国家战略方针为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机构服务制造业提供了政策基础。平安银行紧跟政策趋势,贯彻中央要求,加强科技赋能,推动全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快速增长,以专业的产品和服务,在对公、零售、资金同业三条业务线,积极支持制造业发展、支持制造强国战略。(金融界资讯)

 


 

保险数据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提升 把握中长期确定性机会

最新数据显示,保险资金配置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比例正在进一步提升。6月末,上述比例达到13.02%,为今年以来月度数据最高水平,且高于去年年末的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在长期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权益类资产在保险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凸显。作为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先行信号之一,险资近段时间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了密集的调研,电气部件与设备、工业机械、电子元件等领域受到关注。有险资人士表示,继续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寻找具有成长能力的标的,成长赛道仍具有较高景气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保险动态


▲监管公布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规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保险公司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核心要素、发行管理等规定,自2022年9月9日起实施。本通知所称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指,保险公司发行的没有固定期限、含有减记或转股条款、在持续经营状态下和破产清算状态下均可以吸收损失、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资本补充债券。

▲增额终身寿险成爆款 “理财化”背后风险暴露

近日,第一财经从多家保险公司了解到,上半年,增额终身寿险销售持续升温,风头已超越了年金险,成为保险公司的爆款。

增额终身寿险虽为终身寿险,却有着“理财产品”的特质,附和了当下具有中长期储蓄诉求、寻求多样化资产配置以对冲低利率环境的客户,进而成了一款中长期的现金流管理工具,产品基本形态已发生变化,风险点也在逐渐暴露。

另外,在利率持续下行的市场环境下,对保险公司而言,增额终身寿险将面临较大的利差损风险,业内人士预计,长期来看保险公司将考虑降低预定利率或降低减保权益限额等来应对利差损风险。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