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第1051期早报|10.14】年内主动权益“最爆”产品亮相!泉果赵诣新基
【第1051期早报|10.14】年内主动权益“最爆”产品亮相!泉果赵诣新基
2022-10-14
0
0


 

盘面上,信创、数据安全、医药医疗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银行、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


 

▲十年来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10.9%

市场监管总局周四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9亿户,是2012年的2.7倍,十年来年均增长10.9%。与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当时我国个体工商户数量不到1万户,占市场主体比重不足1%。市场监管总局表示,个体工商户规模的不断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梁万年回应疫情结束还需要多久

据中国网,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周四在回应有关疫情结束还需要多久的提问时称,总体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还并没有达到胜利的彼岸。还是要继续努力来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最终疫情彻底结束或者彻底战胜疫情,需要综合考虑这种病毒的变异、疾病的感染谱、严重度的变化,以及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能力,包括防控能力、救治能力,以及社会公共卫生的干预措施这几个方面要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明明:预计美联储于明年一季度停止加息

中信证券联席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指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9月表示停止加息的条件主要与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通胀相关。同时,9月美联储经济预测意味着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恶化时点很可能在明年一季度。当前供给端通胀有所缓解,但需求仍具有韧性,能源价格未来下跌空间有限,年内美国通胀回落速度或偏慢。但在美联储货币紧缩滞后性影响的推动下,叠加基数效应,美国通胀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若供应端没有新冲击,明年一季度美联储停止加息概率较大。

▲任泽平:9月社融信贷回升传递了三大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晚间发布数据显示,9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亿元。经济学家任泽平撰文指出,9月社融信贷回升传递了三大信号:近期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推动下信贷投放取得效果,主要是基建、保交楼专项借款、二手房交易略改善、大部分投向国企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增长;但是,出口下滑,新房成交低迷,民营经济不振,企业和居民自主融资扩张动力不足;在具有领先性的社融回升推动下,经济有望短期筑底,但基础不牢固,未来究竟是脉冲式反弹还是可持续性复苏,有待后续稳楼市、新基建、民营经济等政策加码。

▲中期选举前最后的CPI!华尔街齐献锦囊 昨晚通胀报告注定万众瞩目

上到美国总统拜登以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下到华尔街量化分析师乃至散户投资者,昨晚所有人的目光显然都聚焦一件事:美国9月CPI数据。

对于美国总统拜登而言,这将是11月中期选举前所能收到的最后一份CPI报告,如果表现不佳,势必将给在野的共和党人献上大礼,在选前的最后一个月进一步挑起民众对现任政府遏制通胀不力的怒火,继而改写华盛顿的政治“版图”……

而对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来说,这份CPI数据同样将成为11月初美联储决议前最为重量级的决策参考。美联储究竟应不应该连续第四次会议加息75个基点,此后的加息又是否需要放缓,自鲍威尔以下的所有美联储官员,都将试图从这份通胀报告中找到答案……

至于普遍的市场参与者,在这个通胀驱动的时代,不管你从事交易的品种是股票、债券、外汇还是大宗商品,人人其实都已从本质上化身成为了“宏观交易员”,因为无论是哪类资产,哪怕是看似最具投机性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都已不可避免将受到宏观基本面决策动向和数据表现的影响。(财联社)

▲资金恐慌要来了?美联储悄然向瑞士央行提供31亿美元流动性

上月底,今年预判美股走势最精准的分析师、美国银行首席策略师在报告中警告,美股将陷入“螺旋抛售”,在市场恐慌性抛售迫使美联储干预之前,保持战术上的看跌观点。当时其重申了他那句经典的评价:当央行们开始恐慌,市场就不再恐慌。

最新消息显示,Hartnett警告不到一周后,除了9月末刚刚宣布紧急干预国内债市的英国央行,还有一家欧洲的央行“恐慌”了。美国纽约联储官网的央行流动性互换操作记录显示,上周三,美联储对瑞士央行和欧洲央行进行了合计33.065亿美元的美元流动性互换操作。其中主要是为瑞士央行提供了31亿美元的流动性。

也就是说,虽然美联储没有直接对外公告,但操作记录可见,美联储当天为瑞士央行提供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弥补紧急的美元流动性短缺。

据美联储介绍,央行流动性互换是指,美联储与某些海外央行进行的临时互惠货币安排,它旨在帮助向海外市场提供美元流动性。上周三的流动性互换是美联储今年内首次向瑞士央行提供美元流动性,也是美联储首次对海外央行大规模动用流动性互换额度。

为什么瑞士央行突然需要这么多的资金?从最近频频被媒体“上头条”的表现看,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可能就是瑞士央行“大动干戈”的原因。华尔街见闻此前提到,因为濒临破产的传闻指向瑞信,上周瑞信的违约互换合约创历史新高,投资者一再押注瑞信有极高的债务违约风险,可能就是下一个雷曼兄弟。(华尔街见闻)

▲普京:俄罗斯仍准备履约供应能源 球在欧盟一方

俄总统普京在俄罗斯能源周活动上表示,世界经济和能源正经历着严重的危机。个别国家的破坏行动是危机的一部分。普京说,对“北溪”天然气管道实施恐怖袭击的目的是破坏整个欧洲大陆的能源安全,阻止廉价能源。破坏“北溪”管道的指使者企图永久切断俄罗斯联邦和欧盟的联系,进一步削弱欧洲。“北溪”爆炸的受益者是美国和有替代供应路线的国家。普京表示,修复“北溪”是可能的,但这只有在管道能够继续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北溪-2”的一条支线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俄罗斯仍准备履行合同供应能源,俄罗斯已准备好在秋冬期间向欧洲供应更多天然气,球在欧盟一方。普京还表示,俄罗斯按照合同向欧洲长期供应的天然气价格比现货市场低三至四倍。

此外,普京称,俄罗斯不会向设立价格上限的国家出售能源 ,这不符合俄罗斯利益。而设立能源价格上限将使全球能源领域的投资环境恶化,同时打击那些经济最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央视财经)

▲德国回应!不会让北溪二号输送天然气

当地时间周三,俄罗斯总统普京主动向欧盟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增加天然气供应,缓和欧洲面临的能源危机。面对普京的示好,德国给出的答案是拒绝。

在当天晚些时候,德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告诉记者,德国将不会通过北溪二号管道接收俄罗斯的天然气。不过,这位发言人补充说,如果俄罗斯希望恢复天然气输送,它可以通过北溪一号管道来实现。

但世人皆知,北溪一号在上月底被爆破之后,修复时间遥遥无期,目前只有通过北溪二号管道(B线)才能输送天然气,这位政府发言人的回应意味着德国拒绝了普京的提议,拒绝了可能的天然气供应。(财联社)

▲德国9月通胀水平突破10% 创下70多年来历史新高

德国9月通胀水平升幅高达10.0%;而按照欧盟统一标准来看,其消费者价格同比上涨了10.9%。上周,德国联邦统计局宣布9月最终通胀数据。在取消了9欧元全国性交通优惠票价和燃油税抵扣政策之后,德国的通胀水平已经创下了1951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8月时,德国通货膨胀率为7.9%。

联邦统计局局长Georg Thiel表示,9月通胀率高涨的原因仍是能源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但其它商品的价格上涨也更加明显,尤其是食品。

数据显示,德国9月的能源成本比去年同期高出43.9%,轻质取暖油价格一年内上涨了一倍多,涨幅达到108.4%。天然气价格涨幅达到95.1%,电力涨幅达到21.0%,其他燃料价格则增加了30.5%。而食品价格则上涨了18.7%。细分项来看,食用油价格上涨49%,乳制品和鸡蛋价格上涨29.1%,肉类和肉制品上涨了19.5%,而面包和谷物产品价格也上涨了18.5%。

统计人员表示,总体而言,自年初以来,价格上涨趋势在更多的产品领域蔓延。(财联社)


 

▲重要指数表现:13日,早盘沪指弱势震荡,临近午盘拉升翻红,创业板指低开高走涨超1%;午后指数回落,沪指和深成指翻绿,创业板指涨幅缩小;整体看,题材概念走势活跃,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200股飘红。截止收盘,沪指跌0.3%,深成指跌0.19%,创业板指涨0.32%。沪深两市今日成交7283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从行业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计算机、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等板块涨幅居前;煤炭、房地产、石油石化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13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6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3.69%;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3.76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0.82%;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30.07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16.39%。


 

▲公募热衷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受权益市场今年的表现影响,上市公司发行定增项目的意愿减弱,但公募基金入场热情不减。同花顺数据显示,按发行日期算,2022年至今,共有203家A股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打折价”,对于公募基金来说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据同花顺数据(按定增截止日期统计),至九月底,年内有44家基金公司的500余只基金(不含专户等产品)参与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总规模超过240亿元。

具体来看,参与上市公司定增项目的数量上,华夏基金、财通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排名居前;参与定增的总规模上,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华夏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与广发基金;参与定增的基金产品数量上,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排名靠前,旗下至少有30只产品参与了定增。总体上,大部分基金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规模并不高,多数在5000万元以下。(深圳商报)


 

▲我国成功发射5米S-SAR01星

10月13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5米S-SAR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这颗卫星主要为应急管理、生态环境主体业务提供国产化数据保障,同时,服务于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林业草原、地震等行业。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43次飞行。(新华社)

▲十年间我国授权发明专利年均增长13.8%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国家知识产权局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

“我国知识产权激励创新创造更加有力。”胡文辉说,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其中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315.4万件,有效商标注册4152.3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6992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5.9万件。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2》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胡文辉表示,我国排名已经累计提升了23位,展示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进步,也印证了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成就。(新华社)

▲上交所发布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基建等13条指数,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效能

日前,上交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指导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优化了上证信息安全、上证基建、上证养老产业、中证银发经济、中证高端制造、中证乡村振兴债等13条指数,进一步完善指数体系,多维度聚焦服务国家战略,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投资标的,更好满足中长期资金配置需求。(证券时报)

▲中国半导体协会针对美国出口管制发布声明:希望美国修正错误做法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声明称,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了两项新的出口管制规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反对美国商务部用如此武断的方式为国际贸易带来干扰。我们希望美国政府能及时修正错误的做法,回归世界半导体理事会(WSC)和政府与当局的半导体会议(GAMS)的国际贸易磋商机制的框架下,能够充分沟通,有效地交换意见,寻求达成共识。

▲英特尔:获美商务部一年授权,继续运营大连NAND闪存芯片业务

13日,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表示,10月11日,公司从美国商务部获得为期一年的授权,继续运营其位于中国大连的NAND闪存芯片业务。

10月12日,韩国存储芯片大厂SK海力士发布声明称,公司完成与美国商务部进行协商,确保在接下来一年内不获取个别许可的前提下为中国工厂供应所需的半导体生产设备。

SK海力士预期,将能够在接下来一年内,不获取美方个别许可的前提下,为中国工厂保障生产设备的供应,进而维持在中国的生产经营。

NAND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被广泛使用在电脑和智能手机中。公开信息显示,韩国SK海力士于2020年宣布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及存储业务,其中包括英特尔大连工厂。但目前大连NAND闪存芯片业务尚未完全交割。在英特尔的整体业务中,NAND体量占比较小。

美国商务部于10月7日发布称,将限制用于在中国生产18纳米以下DRAM、128层以上NAND闪存、14纳米以下逻辑芯片的生产设备的出口。(澎湃新闻)

▲锂电、钠电都离不开“锰”料?资源需求快速增长 上游企业有望受益

继锂和钴之后,又一种金属有望在电池工艺的进步和革新之下,迎来需求的爆发。据光大证券最新研报,磷酸锰铁锂等新型锰基正极材料及钠电池有望助力电池锰需求的二次成长,锰为钠电池的潜在受益者:磷酸锰铁锂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较现有磷酸铁锂体系能量密度提高15-20%;钠离子电池具有显著的材料成本优势,层状氧化物或普鲁士体系均有望拉动锰的需求。(科创板日报)

▲台积电第三季度净利润2808.7亿元新台币,毛利率60.4%

台积电发布公告,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合并营收为6131.4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47.9%,环比增长14.8%;净利润2808.7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79.7%,环比增长18.5%;每股摊薄收益为10.83元新台币,同比增长79.8%。

台积电第三季度的毛利率为60.4%,营业利润率为50.6%,净利润率为45.8%。第三季度,5纳米的出货量占总晶圆收入的28%;7纳米的出货量占26%。7纳米及更先进制程占晶圆总收入的54%。(界面)

▲世茂集团为降负债,亏损1.45亿出售资产,年内已有多地资产遭处置

刚刚完成资产转让的世茂集团,时隔一个月,再度完成一项资产处置。世茂集团公告称,公司将以17.5亿元的价格,拟出售南京市栖霞区一个综合体项目45%的股权,同时转让销售债权权利,买方为中国信达与五矿信托,

世茂集团称,出售是降低负债的其中一项措施,出售所得拟用于偿还其境内债务,有助于推进旗下项目的复工复产。出售事项完成后,将不再拥有项目公司任何权益。世茂预计,参考项目公司在2022年8月31日的账面值,该次变现出售亏损约1.45亿元。(财经天下周刊)

▲冬天来了!研究称欧洲汽车产量将削减40% 无数企业陷入挣扎

汽车行业研究机构——标准普尔全球移动发布报告称,在最坏的情况下,欧洲能源危机可能会导致其汽车产量减少近40%,即每季度产量可能削减100万辆左右。

在这份“冬天来了”的报告中,S&P Global Mobility警告,欧洲汽车行业的供应链已经受到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而冬天还可能面临能源成本飙升,甚至停电的巨大压力。

该机构的材料和轻量化首席分析师Edwin Pope补充道,他们在进行这项分析时,北溪管道还没有出现泄漏情况。这也意味着,欧盟汽车的实际削减幅度可能比该估算结果来得更大。


 

基金数据


▲第三方机构:前9个月超五成CTA策略私募产品取得正收益

近日,第三方机构朝阳永续发布的证券私募行业最新月度定期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该机构监测到的私募行业共计2856只CTA策略(管理期货策略)私募产品,共计有1612只产品今年前9个月取得正收益,占比达56.44%。在此之中,共计有724只产品前9个月的收益率超过10%,在所有CTA策略私募产品中的占比达到25.35%。

 

▲近百只权益基金年内收益为正业内看好新基建、周期股后市表现

尽管三季度A股权益市场表现不佳,但依然有近百只权益基金年内实现了正收益。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整体平均收益率为-21.61%,混合型基金的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5.17%;剔除指数型基金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年内平均收益率接近-15%。剔除年内成立的新基金后,在有可统计数据的3727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仅统计A份额)中,共有97只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为正,占比只有2.6%。

中欧基金认为,刺激政策持续发力,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具备较强增长动能。投资者可持续优先关注具有政策支持、需求转旺且信贷支援较为充裕的行业,尤其是中期具备高成长性和高确定性的新基建领域,例如能源基建、绿电和数字基建。煤价大幅上涨对电力企业的冲击主要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今年起在长协落地和煤炭复产等政策的推动下,预计三季度火电企业亏损有望收窄。此外,金融地产等行业的高股息率且低估值的个股防御属性凸显。(深圳商报)



基金要闻


▲年内主动权益“最爆”产品亮相!泉果赵诣新基单日大卖近85亿,称3000点下长期投资胜率较高

10月13日,泉果基金旗下首只公募基金——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在全渠道启动发行。据了解,零点起,这只基金已在部分渠道正式开售,截至9点前的募集规模已有近10亿元。

随后,该产品几乎以半小时10亿元的认购速度快速前行,并在上午11点达到了50亿元认购规模。最终,在下午3点,泉果旭源三年持有认购规模接近85亿元。而随着部分渠道将募集时间延长至下午5点,该产品认购规模或将继续向上突破。目前,该产品已发布了提前于10月14日结募的公告。

这也是2022年以来第一只募集首日便突破80亿元规模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渠道人士预计,该产品最终突破百亿元募集规模的问题不大。此前,仅有陈皓管理的易方达品质动能三年持有在今年集规模突破百亿元,但该产品认购天数达34天,首日募集规模超14亿元,在最后一天才达到100亿元的募集上限。

近日的一次直播中,赵诣谈道,在3000点以下的投资胜率从长期来看是比较高的。在“稳”字当头、国内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目前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比较低。这时,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下跌,而是选错公司。这意味着,他需要对确定性和估值的要求更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翻石头”,寻找个股机会。(财联社)


▲冯明远:新能源板块成长空间较大

信达澳亚基金权益投资副总裁冯明远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新能源板块成长空间较大。“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依旧是较为具有活力的产业,无论是风光储还是新能源车,其渗透率仍在快速提高,且远未触及天花板,产业内的公司也在快速成长之中。”他分析,今年A股市场新能源板块波动较大,一方面,因过去几年新能源板块股价涨幅较大,部分子板块估值偏高;另一方面,今年全球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全球疫情、通胀等扰动因素较多。

在冯明远看来,目前新能源板块的成长空间较大,板块内仍能挖掘投资机会。其中,风光储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发电效率持续提升,技术升级带来风光板块投资机会;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背景下的有益补充,未来3年-5年将迎来快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对传统汽车强国的燃油车形成代际竞争优势,未来在中国以及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将大幅提升。

他表示,未来几年,伴随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企业响应速度快、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中国企业有望在关键主材、高附加值辅材、高精度加工等领域持续提高份额。中国的精细化工、精密制造企业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中积累的工程、技术能力,将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保银投资李墨:打造以个股对冲为核心策略平台私募

作为一家老牌百亿私募,保银投资长期以来以其颇具特色的相对多空策略,在资管业内获得较多认可。日前,上海保银投资总经理李墨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保银投资已构筑了由近30名细分行业板块基金经理和多个由海外市场本地投研人员组成的专业投研团队,将持续通过“多基金经理平台”,构建中性敞口的多空投资组合。

对于A股后市,李墨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市场将有望逐步消化相关宏观压力,迎来重要底部。从长期来看,不同个股和行业的分化预计将长期延续。(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盘京投资陈勤:稳健进取 寻找穿越周期的成长

尽管人人都明白市场“遍地是黄金”的道理,但何时“出手”的分歧仍困扰着投资者。盘京投资“学院派”基金经理陈勤,冷静平和的他,与市场的躁动显现出鲜明的对比。

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他似乎并不纠结。“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真正优质的好公司,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短期考验的。在底部的时候,对于好公司要敢于加仓。”他强调。

作为在国内外顶级投资机构拥有长达20年履职经历的基金经理,本土化兼具国际化的投资视角,让他形成了稳健进取的投资风格,既敢于在2019年年初率先加仓,又能够在今年俄乌冲突伊始识别并提示风险。在陈勤看来,做好投资,需要脚踏实地,挖掘能够穿越周期的成长公司,同时又要具备综合性的视野,能够站在高处俯瞰全局,不断提升思维的高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公募星选30专栏


▲中证协公布2022年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结果 23家券商获评A类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消息,根据证监会工作部署,证券业协会组织开展了证券公司2022年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评价结果已按照规定履行完成相关程序。其中,财通证券、财信证券等23家券商获评A类,爱建证券、安信证券等50家券商获评B类,渤海证券、川财证券等18家券商获评C类。

据悉,本次执业能力评价是对各参评证券公司2021年公司债券业务情况开展的综合性评价,同时适度兼顾评价期后至评价结果发布前部分证券公司重大违规事项的影响。根据《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价办法(试行)》,评价结果分为A、B、C三类,其类别的划分主要反映参评证券公司公司债券业务制度建设、人员配备情况、市场影响力、业务运行规范性、风险控制情况、市场秩序维护情况与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的相对水平,不涉及对证券公司资信状况和业务资格的评价。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君实生物:创新生物制药的中国力量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都在努力开发新冠治疗药物。这其中,一家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君实生物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君实生物)——表现亮眼,在短时间内开发了多款治疗新冠病毒的创新药物,其中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埃特司韦单抗(JS016)成为在中国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冠治疗药物,并且在世界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紧急使用权限。另一款新型口服核苷类抗新冠病毒药物VV116(JT001)已进入国际多中心III期注册临床研究阶段。

君实生物诞生于2012年上海张江药谷一间实验室里,几位志同道合的海归科学家立下目标:要做中国自主研发的生物抗体产品,在创新生物药的赛道上参与国际竞争。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药物实现了我国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又一个零的突破。2018年君实生物在香港上市。2022年,创立的第十年,君实生物将目标瞄向了国际,立志将越来越多本土创新药推出国门,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加可及、可负担的高质量治疗选择。

 


 

保险数据


▲年内60家公司71位高管调整 险企频频变阵为哪般

前三季度,在全球经济大变局、保险业转型升级之下,保险业人才加速流动。10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了2022年前三季度各保险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等核心经营管理团队的变化情况。前三季度共有71次人事变动,涉及60家保险公司。

上半年涉及核心管理层调整的保险公司不足30家,到了三季度增加至60家,也就是说,三季度保险业的人事更迭更为频繁,也更具看点。

总体来看,71次人事变动涉及董事长30位,总经理或总裁37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和临时负责人4位。在上市保险公司队列,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中国太平等集团或其子公司相继出现人事调整。

人事调整背后,既有股东因素影响、高管到龄退休,也有保险公司为寻求突破主动调整管理层,引入“外脑”寻求突围、业绩发展。大股东对保险公司管理层人选拥有更多话语权,一般而言,股东因素影响是保险公司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一职调整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会通过引入“外脑”的方式为管理团队带来“新鲜血液”。(北京商报网)


保险要闻


▲保费狂飙后的隐忧,增额终身寿收益率3.5%终结在即?

时隔5个月,节后的沪指再度失守3000点,成为“不确定性”的又一鲜活注解。而在国庆节前的一个月时间内,央行更是先后两度降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进一步加码。

不断增加的变量,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动力,于是,作为最具确定性的金融产品——储蓄型的人身保险,开始逆风飞扬,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增额终身寿更成为标杆性产品。

不少业界人士直言:当下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发展增额终身寿,行业有望迎来一波保费小高峰。不过,他们往往也会补充一句:资产荒加剧,投资压力增强,IRR高达3.5%的增额终身寿卖得越多,利差损风险越是不容忽视。

尤其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就在节前,精算师协会还在官微发布一则风险提示,警示增额终身寿的销售误导风险。(慧保天下)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