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方面,家电、证券、油气、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传媒、数据要素、数据安全、手机游戏等板块跌幅居前。

▲巩固经济升势 4月到期MLF获超额续做
人民银行4月17日开展17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超过本月1500亿元的到期规模,实现超额续做;中标利率与前次持平,为2.75%。人民银行当日还开展了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也与前次持平,为2.00%。专家认为,人民银行继续超额续做到期MLF,但适量缩减了资金投放规模,在补充中长期流动性、平抑4月税期高峰等因素扰动的同时,也避免流动性过度,为经济恢复发展创造松紧得宜、稳健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
▲张国清: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17日出席中央企业2023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签订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国资央企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张国清指出,国资央企要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战略导向,强化内在、长期价值导向,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从技术供给和需求牵引双向发力,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更多突破。要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有效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更好保障能源资源安全。要切实端稳主业饭碗,坚持专业化发展,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成品油价迎年内最大涨幅 加满一箱油多花约21.5元
国家发改委公告,自4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50元和525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分别上调0.43元、0.46元、0.45元。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车主们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约21.5元。
▲交通运输部:推动主要网约车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
交通运输部印发《2023年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推动主要网约车和道路货运新业态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并向社会公开发布。2023年5月底前,相关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在本省份注册的货运平台法人公司,与货车司机、行业协会等沟通协商,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保障货车司机合理收入;主动向社会公告本企业降低过高抽成比例或会员费上限的承诺。
▲美宣布起诉、制裁中国企业和公民 外交部:强烈谴责 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涉芬太尼化学前体的中国企业和公民进行起诉和制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指出,美国一方面口口声声希望中方恢复禁毒合作,一方面又悍然再次起诉和制裁中国实体和个人,严重侵害有关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中国连续第7个月减持美国国债 规模维持在近13年最低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在2月录得连续第七个月下降。美国财政部周三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持仓当月下降106亿美元至8488亿美元,为2010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中国依然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持有国。最大的海外持有者日本2月持仓减少226亿美元,至1.082万亿美元。
▲深圳机场:3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704.88%
深圳机场公告,3月旅客吞吐量408.24万人次,同比增长704.88%;3月航班起降架次3.2万次,同比增长237.47%。
▲科技部启动国家超算互联网部署工作
17日上午,国家超算互联网工作启动会在天津召开。会议发起成立了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未来,科技部将通过超算互联网建设,打造国家算力底座,促进超算算力的一体化运营,助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超算互联网将可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有效支撑原始科学创新、重大工程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等目标达成,成为支撑数字中国建设的“高速路”。
▲EIA:美国页原油日产量在4月将增加6.8万桶至921万桶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显示,巴肯油田2023年4月日均产量116万桶,3月为115万桶;二叠纪盆地油田4月日均产量562万桶,3月为560万桶;美国页原油日产量在4月将增加6.8万桶至921万桶;阿巴拉契亚地区4月天然气日产量349.5亿立方英尺,3月为348.8亿立方英尺。5月将增加到352.8亿立方英尺。
▲央行开展1年期1700亿元MLF操作 利率维持不变
央行17日开展1年期17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2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维持在2.75%、2.0%不变。今日有1500亿元MLF和180亿元逆回购到期。

▲重要指数表现:4月1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收盘创10个月新高,中字头股票爆发。据Wind数据,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42%,报3385.61点;深证成指涨0.47%,报11855.48点;创业板指涨0.26%,报2434.44点。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板块中,石油石化、非银金融、家用电器等板块涨幅居前,传媒、计算机、通信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纯碱、央企、原油储运等板块涨幅居前,WEB3.0、网红经济、抖音平台等板块跌幅居前。中字头股票爆发,中工国际两连板,中铝国际涨停,中国移动涨超4%,创上市新高。
▲资金面上:北向资金净买入19.18亿元。宁德时代、中国中免、贵州茅台分别获净买入4.69亿元、4.4亿元、2.71亿元。东方财富净卖出额居首,金额为7.17亿元。

▲ChatGPT金融业应用首批研究成果出炉 可解读美联储声明、预测股价
Man AHL机器学习在4月发表了两篇新论文——《ChatGPT能否解读美联储表态?》和《ChatGPT可以预测股价走势吗?回报可预测性和大型语言模型》,将这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应用于市场相关的任务,一项是解读美联储的声明是鹰派还是鸽派,另一项是确定消息面对某只股票而言是利好还是利空。ChatGPT在两项测试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暗示该技术在将新闻报道、推文和演讲稿等大量文字转化为交易信号方面,可能迈出了重大一步。 (彭博)
▲业内人士:2月以来消费者积压的旅游需求有望在“五一”期间得到释放
近日,“五一”假期首日(4月29日)火车票开售,多条热门线路放票后几分钟内均已售罄。不仅火车票销售火爆,“五一”假期出游的整体热度已经创下阶段新高。4月6日,携程发布的“五一”假日旅游前瞻报告显示,国内游订单量已追平2019年同期,同比增长超7倍。在去哪儿平台上,截至4月12日,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提前预订量已超过2019年同期,热门城市“五一”酒店提前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4倍。业内人士表示,2月以来消费者积压的旅游需求有望在“五一”期间得到释放,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度假旅游目的地都会因此受益。出境游也有望在“五一”假期迎来小高潮。 (中证报)
▲OpenAI已敲定一项收购要约 允许部分员工将所持股份套现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已告诉员工,公司已经敲定了一项收购要约,允许部分员工将所持股份套现。在过去几个月里,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初创公司已经就收购要约进行了谈判,投资者将以大约270亿美元的估值购买OpenAI员工的利润单位(本质上是未来OpenAI利润的权利)。 (The Information)
▲生猪现货一度跌破7元/斤 五一假期或上涨
供应端充足,消费端疲软,近期生猪价格持续下探,市场交易价一度跌破7元/斤,创下年内新低。受此影响,下游养殖端与规模企业多面临现金流紧张状况。财联社记者多方采访获悉,临近“五一”,需求端有所提振,月内规模场完成计划情况正常,二次育肥等待入场,猪价“五一”或有上涨可能。
▲保时捷:第一季度交付量创新高 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增21%
汽车品牌保时捷报告称,得益于北美市场的强劲表现和中国市场的大幅复苏,保时捷在第一季度的交付量为80,767辆,同比增长增长约18%,创下了历史新高水平。中国同期的交付量增至21,365辆,比去年增长21%。据该公司称,欧洲市场的交付量也增长了约14%,而全球新兴市场的销量仅增长了5%。
▲2025年数据流通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 数据要素核心技术亟待突破
在近日召开的数据要素流通与治理产业高峰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我国数据流通发展迎来产业新浪潮,预计2025年数据交易市场规模将超2200亿元。不过,我国数据交易仍以场外交易为主。推进数据要素流通与治理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除了相关政策及规则有待完善,积极构建促进数据流通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是重点。

▲外资最新动向:QFII扎堆持仓银行、医药生物、电子行业
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QFII累计持有255只A股,持股总市值累计达到870亿元。在QFII的整体持仓中,银行、医药生物、电子行业持股市值居前,分别为383亿元、92亿元和73亿元。展望今年,多家外资机构认为,经济复苏和企业盈利的恢复将推动A股市场继续上行。(21世纪经济报道)
▲AI炒股新纪元?头部量化私募幻方宣布全力探索人工智能应用
头部量化私募幻方宣布成立新的独立的研究组织,探索AGI(即通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的本质。4月14日,幻方发布公告显示,幻方将集中资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务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之中,成立新的独立的研究组织,探索AGI的本质,“我们将充分而持续地投入,不做中庸的事,用最长期的眼光去回答最大的问题。”
▲年内基金发行总规模创近5年新低 到了抄底之时吗?
数据显示,截至4月17日收盘,2023年以来基金发行总体份额达2468.48亿元,尚不及2021年同期基金发行规模的四分之一。在基金投资中,普通投资者往往容易在市场热点和高点买入,低点无人问津,但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往新发行情冷淡、投资者情绪低迷的阶段,或许正蕴含着一些投资机会。(第一财经)
公募基金星选30专栏
▲密集上报新产品 公募大力掘金央企国企
公募基金正密集上报新产品,以分享央国企投资机遇。仅3月以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等逾10家基金公司相继上报央国企相关基金,涵盖被动指数型基金以及主动权益类基金。部分基金公司更是意图打造央国企特色产品线,试图以多元化的布局全方面把握投资机会。央国企主题基金已成为今年公募产品布局热点,后续将有更多产品接档发行。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7日,3月以来已有超10家基金公司上报央国企主题基金,涉及基金产品数量接近20只。 (上证报)
▲最猛规模激增10倍!多只央国企主题ETF大翻身
在石油石化、保险、券商板块的活跃表现下,今天沪指逼近3400点关口,盘中“中特估”龙头股中国移动大象起舞,总市值最高达到2.2万亿,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晋级“总市值一哥”。在“中特估”央国企的亮眼表现下,基民也沸腾了,国企投资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更有央国企主题ETF年内规模激增10倍以上,多只“小微基金”、“迷你基金”翻身,实现了规模和业绩的齐飞。
▲民营银行去年成绩单出炉 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强劲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已有微众银行、苏宁银行、新网银行、中关村银行、富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辽宁振兴银行7家银行披露2022年财务情况。数据显示,从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来看,微众银行继续领跑,2022年净利润达89.37亿元,年末总资产规模超4700亿元。信贷投放方面,普惠小微依然是各家民营银行的经营重点。 (中证报)

▲一季度保费加速回暖,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拐点要来了?
上市险企先后发布的一季度保费收入情况显示行业整体正在回暖。截至4月17日,5家A股上市险企陆续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保费数据,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保(601319)、中国太保(601601)、新华保险(601336)合计总揽保费10563.19亿元,表现为“四升一降”,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5%。尽管不同公司在保费收入方面有所分化,但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保费回暖,近两年深陷负增长泥潭的新业务价值有望迎来拐点,重回正增长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