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面上,元宇宙、传媒、手机游戏、虚拟现实、通信服务等板块涨幅前列,培育钻石、景点旅游、CRO、小家电等板块跌幅居前。

▲国家卫健委: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在抓早抓小抓基础上想办法,进一步以更高水平、更高效率、更低层级、更小成本、更短时间控制住疫情。做好药物研发和引进、依法依规开展疫苗加强接种和序贯接种、加强防治能力建设等工作。要提升精准提供卫生健康服务的水平,加快补齐短板,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工作统筹,不断优化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推进疾控体系改革,以实际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美股收盘:超级央行周压力显现 三大股指跌幅接近1%
随着美联储FOMC会议进入倒计时,加快Taper速度和更为明确的加息路径预期对周一的美股市场形成压制,三大指数跌幅均接近1%。科技权重与航空、旅游板块个股跌幅较为显著,苹果公司挑战3万亿美元市值关口未果。
▲证监会:确保全市场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 加快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以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坚持从政治上看注册制改革,坚持注册制改革“三原则”,科学处理好“六方面关系”,下足“绣花”功夫,扎实细致做好政治、思想、业务和技术等各项准备,确保改革平稳落地。同时,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健全退市机制、多层次市场建设、强化中介机构责任、投资端改革、完善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证监会:引导资金加大对科创、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证监会系统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发挥,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扩大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债融资,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建设好创业板,扎实办好北京证券交易所,抓实抓细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引导资金加大对科创、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更好发挥商品期货市场积极作用,助力保供稳价和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天津从入境人员中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 为中国内地首次检出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2月9日天津市境外输入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均确认检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1.1.529进化分支)。在津感染者系入境闭环管控人员,目前于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据悉,这是中国内地首次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 (天津日报)
▲上交所: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 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
上交所党委召开党委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标对表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和中国证监会党委工作要求,研究做好明年上交所工作的思路。要服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着力完善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科创板上市公司引领作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大力支持“双碳”融资,持续开发“双碳”投资产品。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直接融资功能,支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服务制造强国、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配合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优化REITs制度建设,稳步扩大发行规模。主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地产融资“恢复正常”再确认 11月房地产贷款同比增逾2000亿元
从监管部门和多家银行了解到,11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同比多增2000多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多增1100多亿元,开发贷款同比多增900多亿元。近期,各家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额度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其中,大行已在逐步释放存量额度,中小行则结合政策基调,按照自身空间和余地进行微调。
▲李克强: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3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视频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李克强表示,前不久举行的第六次“1+6”圆桌对话会坦诚而富有成效。我们刚刚召开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明年经济工作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我们将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我们既要坚定信心,也会正视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困难。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继续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实施宏观政策,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采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加大对量大面广、支撑大量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底气。我们有能力实现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发改委: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的复函,同意深圳市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按照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方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推动跨界引领发展、跨区域一体发展、跨领域协调发展、跨前沿技术融合发展,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质量和效率,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下达 可下达的最大额度为2.19万亿
从多位地方财政、地方债承销行人士处了解到,日前财政部已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了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此外,提前批一般债额度也一并下达。目前记者尚未确认提前批额度。按照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2022年可提前下达的专项债最高额度为2.19万亿。 (21财经)

▲重要指数表现:12月1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40%,报3681.09点;深证成指涨0.67%,报15212.49点;创业板指涨0.87%,报3496.96点。
▲行业指数表现: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传媒、建筑材料、公共事业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房地产等板块跌幅居前。概念板块中,今日头条平台、连板、营销传播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锂电负极、手机电池、黄酒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截至A股收盘,统计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53.65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39.6亿元,深股通净买入14.05亿元。

▲上市公司加码固态电池研发 商业化进程料早于预期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热度日益升高,宝马、福特等多家头部车企纷纷入局,大力推进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赣锋锂业、北汽蓝谷等上市公司则加快推进固态电池研发。业内人士指出,固态电池将成为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潮流,或成为巨头必争高地。(中国证券报)
▲Omdia:2021年售出将1250万台消费类VR头盔,内容支出超过20亿美元
Omdia发布的《2021-2026年消费类VR头盔和内容收入预测》显示,2021年将售出1250万台头盔,VR内容的支出将达到20亿美元;到2026年,消费类VR市场价值将达到16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48%。
▲证监会:要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 对“伪私募”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易会满13日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稳妥化解债券违约风险,对“伪私募”、“伪金交所”等风险深入开展整治。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一方面,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继续强化资本市场在促进资本、科技和产业循环方面的重要功能,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加强对资本的规范引导,对特定敏感领域融资并购活动从严监管,与相关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制度机制、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
▲国家发改委: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做好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加强精细化用能管理,确保民生和公共用能需求,推动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改造升级,推动全社会加强节约用电用能。先立后破有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传统能源特别是煤炭、煤电的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
▲中国移动: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457亿股A股普通股
中国移动上交所公告称,拟公开发行不超过8.457亿股A股普通股,即不超过本次发行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3.97%(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之前)。中国移动预计2021年度营业收入约为8448.77亿元至8525.5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10%至1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143.07亿元至1164.64亿元,同比增长幅度约为6%至8%。
▲信通院:11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为3530万部 同比增长19.2%
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手机出货量为3530万部,同比增长19.2%,其中5G手机2896.7万部,同比增长43.9%,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2.2%。1-11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3.17亿部,同比增长12.8%,其中5G手机出货量2.39亿部,同比增长65.3%。
▲教育部: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
据教育部13日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APP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明确,不再受理学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相关App予以撤销。教育APP平台不再开展“双减”相关投诉受理工作。关于校外培训的相关政策,以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解释为主。(证券时报)
▲中汽协: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11月,汽车产销同比继续下降,虽然下行压力较大,但是行业仍然不乏亮点。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产销继续创新高,累计产量已超过300万辆,销量接近300万辆,1-11月累计销量渗透率提升至12.7%,目前,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二是本月汽车出口同比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三是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同比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
▲交通运输部: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升级
在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表示,为推进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将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因地制宜推动完善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公路货运站冷链物流设施,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升级。进一步研究完善冷链运输车辆准入条件,推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等运载单元以及冷藏集装箱、蓄冷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具,逐步替代“泡沫箱+冰袋”等冷藏保温方式。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到来 重点排放企业加快履约
今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随着第一个履约期的临近,全国碳市场成交量持续放量,相关市场正在被激活。据了解,截至目前,在五大发电集团中,中国大唐和中国华电已完成全部重点排放单位缺口配额交易,交易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2.14元和43.21元。

▲A50ETF联接基金开售 “撞脸”品种上演过山车走势
12月13日,首批4只MSCI中国A50ETF联接基金开售。四只MSCI中国A50ETF当日交投活跃,合计成交额达77.38亿元。MSCI中国A50ETF联接基金的火热发售,也带动了MSCI主题ETF的市场人气。12月13日盘中,平安MSCI国际ETF走势如同坐上过山车,两度上涨超8%后又迅速回落,截至收盘,该ETF涨幅为5.41%,成交量为14万元。业内人士表示,成交量小的基金容易受到非市场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中国证券报)
▲嘉实基金姚志鹏谈“茅指数和宁组合”分化: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
12月13日,在36氪举办的WISE2021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上,谈及“茅指数和宁组合”分化,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姚志鹏表示:“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茅指数和宁组合’这么大的分化?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从三季度基数抬高开始,很多传统经济龙头企业纷纷低于市场预期。过去五年是非常极致的五年,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加上疫情,无疑都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五年中,依然没有击败小企业。所以从今年开始,很多龙头企业增速掉到了行业增速,而中国经济受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之后,野蛮生长的总量经济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大部分传统经济的总量增速很难超过10%,意味着过去龙头公司动辄30、50以上的增长一去不复返。”
▲桥水成国内首家规模破百亿外资私募 全球达万亿规模
财联社记者从中基协官网获悉,截至目前,桥水(中国)投资管理规模区间已达100亿元以上。这是国内首家管理规模突破百亿的外资独资私募。桥水基金目前全球管理规模达到1万亿人民币,掌门人瑞•达利欧和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广为市场熟知,数天前,桥水新产品发售,起步200万,募资80亿元左右。(财联社 吴昊)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过程均在新能源汽车三个主险的保障范围内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显示,新能源汽车主险包括新能源汽车损失保险、新能源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新能源汽车车上人员责任保险共三个独立的险种。投保人可以选择投保全部险种,也可以选择投保其中部分险种。《新能源汽车示范条款(试行)》还明确,新能源汽车行驶、停放、充电及作业的过程,均在新能源汽车三个主险的保障范围内。
▲中国人寿:1-11月累计原保费收入5934亿元 同比增长1.23%
中国人寿公告,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约为人民币5934亿元(未经审计),同比增长1.23%。
▲中国人保前11月累计保费收入5311.89亿元,同比增长2.17%
12月13日,中国人保发布保费收入公告显示,2021年前11月经由子公司人保财险、人保寿险及人保健康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052.28亿元、923.62亿元及335.99亿元,增幅分别为1.58%、2.19%及9.72%。合计保费收入5311.89亿元,同比增长2.17%。(今日保)
▲中国太保前11月累计保费收入3413.59亿元,同比增长0.81%
12月13日,中国太保发布公告显示,2021年前11月经由子公司太保寿险、太保产险所获得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012.96亿元及1400.63亿元,增幅分别为-0.64%及2.97%。合计保费收入为3413.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81%。(今日保)
▲新华保险前11月保费收入增长1.67%至1551.13亿元
12月13日,新华保险发布保费收入公告显示,2021年前11月公司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551.13亿元,同比增长1.67%。(今日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