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面上,煤炭、氢能源、钢铁、工业母机、HIT电池、元宇宙等板块涨幅前列,培育钻石、旅游、猪肉、新冠检测、数字货币等板块跌幅居前。

▲李克强:继续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实施宏观政策 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5日晚在中南海紫光阁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对话会。对话会以视频方式举行。李克强介绍了中国经济形势,表示我们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面对新的下行压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基本面长期向好。中国有1.5亿市场主体,构成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们将千方百计助企纾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夯实稳经济稳就业的基础。广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聚众智、汇众力,扩大就业空间和增强社会创造力。继续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实施宏观政策,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组合式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等帮助他们减负,让更多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财政部:将依法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体制机制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依法从严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不留后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美商务部将中国等多国37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声明,以所谓“违反美国外交政策或国家安全利益”为由,将多家中国机构列入其所谓的“实体名单”,此外,还宣称因将美国零部件转移或试图转移到伊朗的军事项目中,对来自中国、格鲁吉亚、马来西亚和土耳其等国的机构采取行动。声明称,基于上述原因,共有37家外国机构被列入其所谓的“实体清单”。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已对此作出回应称,中方一贯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无理打压中国企业的行径。如果美方执意妄为,中方必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坚决回击。 (环球网)
▲央行副行长刘桂平: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要聚焦5个着力点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刘桂平在“2021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谈及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时提出5个着力点。一是聚焦缩小收入差距,为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持续聚合金融智慧;二是聚焦缩小城乡差距,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贡献金融力量;三是聚焦缩小地区差距,通过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促进共同富裕的金融解决方案;四是聚焦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持续拓宽金融服务渠道;五是聚焦促进精神富裕,通过培育良好金融文化、提升全民金融素养不断丰富其内涵。(财联社记者 高萍)
▲发改委: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在合理区间 “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将平稳
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但总体看,我国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近期发改委加大了对市场运行情况和价格走势的监测,“两节”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给是有保障的,价格将保持平稳运行。下一步发改委将指导各地稳定生产,充实商品储备,做好应急预案,及时根据市场情况采取措施,确保价格平稳运行。(财联社记者 张晓翀)
▲净买入超820亿元,北上资金单月流入金额又创新高
北上资金跑步入场。据统计,12月1日至16日,北上资金连续12个交易日净流入,流入额合计821.06亿元,超过2015年及2016年净流入的总和,创互联互通机制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入新高,且连续流入天数为近一年来最多。(证券时报)

▲重要指数表现:12月16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后持续震荡,午后指数持续上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75%,报3675.02点;深证成指涨0.58%,报15112.81点;创业板指涨0.74%,报3490.45点。
▲行业指数表现:从行业看,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钢铁、环保等板块涨幅居前,食品饮料、农林牧渔板块下跌。概念板块中,煤炭开采、连板、燃料电池等概念板块涨幅居前,白酒、饮料制造、血液制品等概念板块跌幅居前。
▲资金面上:12月16日,北向资金当日成交净买额为58.85亿元。其中,沪股通当日成交净买额为20.51亿元;深股通当日成交净买额为38.34亿元。交易所公布的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显示,16日北上资金大幅净买入宝钢股份6.30亿元,净买入宁德时代8.68亿元,净买入中国平安3.81亿元。同时大幅净卖出山西汾酒7.95亿元,净卖出药明康德4.49亿元。

▲68家A股公司剧透年度业绩 三大行业高景气度跃然纸上
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剔除部分未明确给出增减范围的公司,共有68家公司通过业绩预告等方式“透底”了年度经营业绩。其中,预增49家,扭亏1家,整体预喜比例为73.53%。通过这些预增公司可见,芯片行业、钛白粉行业、锂电原材料等行业的高景气度非常明显。在后续年报预增中,这些行业的公司还会有此起彼伏的喜讯传来。
▲商务部称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周四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中国外贸依然展现了强劲韧性,实现较快增长,稳中向好。同时,当前外贸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全球疫情起伏反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海运不畅、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外贸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发改委:11月份全国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4.1%、27.7%、22.7%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16日表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738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比2019年同期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5.5%。11月份,全国发电量6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4.1%、27.7%、22.7%,火电、水电同比分别下降2.5%、1.9%。
▲报告: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 同比增长6.40%
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等发布《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965.13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178.26亿元,同比增长6.40%。虽然实际销售收入依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增幅比例较去年同比缩减近15%。 2021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6.66亿人,同比增长0.22%,游戏人口红利趋于饱和,但未成年人保护收获实效,用户结构趋向健康合理。(财联社记者 付静)
▲国家能源局官员:今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400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第六届中国储能西部论坛上表示,预计今年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过400万千瓦。“十四五”是贯彻落实“双碳”目标的战略关键期,是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是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接下来需要做好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鼓励新型储能市场化应用、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体制机制、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四个方面工作。
▲银保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 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数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政策法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附加政策功能的信用卡除外。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新增发卡。
▲银保监会:拟要求银行设置单一客户信用卡总授信额上限、不得对已办理分期的资金余额再分期
银保监会1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要求银行治理信用卡过度授信,要求银行合理设置单一客户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在审批和调整授信额度时,应当扣减客户累计其他信用卡授信额度。信用卡分期业务不得与其他信用卡业务合同(协议)混同或绑定签订,不得对已办理分期的资金余额再次办理分期。银行应当明确分期业务最低起始金额和最高金额上限。分期业务期限不得超过5年。客户确需对预借现金业务申请分期还款的,额度不得超过人民币5万元或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期限不得超过2年。(财联社记者 姜樊)

▲抄底资金“越跌越买”,多只医药类ETF获大额净申购
近日,医药板块的下跌被不少资金视为难得的抄底良机。Choice数据显示,12月15日,华宝中证医疗ETF获得9.1亿份净申购,净申购资金超过5亿元。此外,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和国泰中证医疗ETF也分别获得4.23亿份、1.7亿份净申购。(上证报)
▲嘉实基金常蓁:明年投资机会主要在三个方面
嘉实基金平衡风格投资总监常蓁表示,明年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符合好生意、好行业、好公司“三好标准”的优质公司经过调整,越来越有性价比,很多公司会有比较好的收益空间。二是景气较好、高速成长行业的机会。相关公司在需求拉动下增长非常快。例如,去年底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为5%,目前已提升到20%的水平,未来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反转类机会。展望未来十年,常蓁表示,人工智能是其非常关注的领域。人工智能一直处于“蓄力期”,发展趋势非常明确,未来会部分替代人工,带来下一场工业革命,很多AI龙头公司将会上市。

▲5大上市险企前11月保费2.3万亿微降0.6%
截至12月15日,A股五大上市险企最新保费数据已悉数出炉。
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前11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3126.81亿元,同比微降0.62%。
从上市寿险来看,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及人保寿险均实现正增长,三者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3%、1.67%及2.19%。
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934亿元、5311.89亿元、6916.20亿元、3413.59亿元和1551.1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23%、2.17%、-5.22%、0.81%和1.67%。
产险业务方面,今年前11个月,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52.28亿元、2433.20亿元和1400.6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1.58%、-7.29%和2.97%。(来源:券商中国)
▲四家股东拟转让华海财险股权:一家退出、三家减持
日前,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财险”)连续披露两份股权转让公告。公告信息显示,华海财险的一位股东选择转让退出、三位股东选择减持转让,而通过这两份股权转让,华海财险的股权将进一步集中。
目前,这两份股权转让协议尚待监管部门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