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金斧子张开兴:当下港股处于低估状态,值得长线布局
金斧子张开兴:当下港股处于低估状态,值得长线布局
2022-01-12
465
0

2021年,纵观全球,美股涨势如虹,港股却跌跌不休。


2021年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1.39%,沪深300下跌5.20%,中证500上涨15.58%。对比之下,港股市场则表现惨淡,恒生指数下跌14.08%,恒生科技指数下跌32.70%,恒生互联网指数下跌31.90%。


然而,如此不争气的香港股市,在中国宏图伟业中,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香港市场作为我国的离岸金融中心,越来越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港股每日成交额中,有80%以上的资金在交易内资股,港股与A股联动程度越来越明显,唇寒齿亡。


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有助于打通新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融资渠道。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顶层设计,有利于香港市场继续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巩固国际金融地位的投融资平台。

01

港股低估,机构大幅低吸


过去的一年,港股市场波诡云谲。2021年初,内地资金大幅南下,某券商喊话“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港股掀起一阵短暂的小牛市。三月美债收益率上升,港股回调,七八月,教培股双减,港股再次剧烈暴跌。再加上贯穿全年的互联网反垄断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恒生指数从2月最高点下跌到年底,全年下跌了14.08%,最大振幅31%;恒生科技指数更是下跌了32.70%,最大振幅66%,较年内最高点几乎腰斩。


如果把视野拉长可发现,从2017年至今,港股已经连续下跌了4年。


但是我们知道,在股市中,没有永远的上涨,也没有永远的下跌,凡事都有周期。港股估值不断下修的过程,也是市场逐步消化利空消息、修正预期的过程,当钟摆偏离正常值到极点时,回归的牵引力就会逐步加大。最终的结果将是:底部共识在不断凝聚,估值也会逐步回升到正常位置,此时值得长线布局。

估值方面,2021年恒生指数市盈率累计萎缩40%,目前仅剩10.7倍;全年恒生指数市净率萎缩25%,目前是1.08倍,接近过去十年的均值位置附近,处于出极大的低估状态,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从资金进出动向我们可以看出,聪明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在悄然吸收筹码。2021年12月单月资金净流入498.66亿港元,内地客通过港股ETF基金大幅抄底,越跌越买,多只公募基金大幅逢低吸纳科技板块和高股息个股。


不仅如此,大型外资机构也看到了港股的投资机会。今年1月4日,贝莱德发行一只以港股通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的港股基金,大量买入高息股,做长线布局。瑞银近期发布港股策略报告,认为本地银行股、博彩股和高息股能够在2022年跑赢市场。


02

2021年,港股为什么如此暴跌?


过去的一年,港股大幅暴跌,回撤一万多点,进入技术性熊市。造成港股市场如此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定价权问题,二是流动性偏好,三是政策风险。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历来由国际投资者主导,外资机构掌握定价权。尽管外资持股占比从56%下跌至44%,但国际资本对港股仍然能够施加重大影响,仍然是最大的持股主体,内资很难掌握港股定价权。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港股在所难免与欧美金融市场形成周期性共振,独立性相对较差。


同时,港股上市企业大多数来自于内地,企业基本面和盈利情况受内地经济影响。与A股投资者不同,国际投资者对企业基本面和盈利确定性更加关注,对盈利边际变化敏感。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内地宏观经济较差,企业盈利堪忧,导致外资不计成本抛售,压制股价。


流动性偏好方面,港股作为外资持股比重较大的离岸市场,对全球流动性变化较为敏感,美联储加息将引导资金大幅撤离香港,回流华尔街。2021年11月美联储正式缩表,退出量化宽松,今年美联储预计将多次加息。当美联储货币收紧,香港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势必遭受挤压。


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地缘政治风险成为悬在港股市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1年更是剑拔弩张。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台,不仅重挫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港股市场也遭遇重创。


另一方面,国内政策风险也在接连爆发。互联网反垄断、教培行业双减、医药集采等政策地雷将港股带入至暗时刻。从2021年2月17日年内最高点算起,百度、阿里、腾讯、美团、小米和京东等六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2021年累计蒸发了近9万亿港元的市值,恒生科技屡屡刷新估值下限。

03

展望2022年——

“大牛难觅,小牛可期”


展望2022年,我们判断港股将呈现“大牛难觅,小牛可期”的行情。


为什么说“小牛可期”?


从估值方面来看,过去四年,市场一直在挤泡沫,估值极度萎缩,部分港股企业隐含收益率已经非常可观,投资赔率较高,显示出较佳的投资性价比。在这个至暗时刻,投资者千万不要过于悲观,加剧恐慌情绪。所谓物极必反,当利空出尽之后,向下破位的空间就变得很有限,向上反弹正蓄势待发,可以说现在的港股已经具备一定的长期布局价值。


从流动性方面来看,港股日均成交额仅一千亿,上个月南下资金流入超过四百亿,且呈现逐月增加的迹象,极大活跃了港股的交易市场。今年南下资金将会加大流入步伐,市场存在较大的反弹动能,技术型小牛市隐隐可现。


从更广阔的角度看港股流动性,在内地楼市遇冷的现状之下,以万亿计庞大的中国居民财富存在强烈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包括港股。一旦涌入,将激起不小的“浪花”。目前内地居民财富配置港股的比例仅仅在8%左右,若提升至20%,那么将有大量的资金转移到香港,进一步充实港股交易市场,提高市场整体估值水平。


从中美博弈的角度来看,未来港股维稳将是“政治任务”,政治因素的介入,今年的港股市场,势必引发一阵估值反弹。


过去一年,在中美博弈之下的中概股极不太平。美国证监会动作不断,持续打压中概股,严格审查VIE架构的中国企业上市。202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首次明确VIE架构企业境外上市合法化,这无疑极大利好意欲登陆港股IPO的企业。


从国际资本市场来看,只有解决中概股与VIE问题,坚持中美金融不脱钩,香港才能切实承担起中国科技龙头公司的融资造血功能,科技兴国才不是空头支票。


作为自由市场,香港对内地政治经济影响巨大,香港回顾祖国25周年庆典在即。从政治格局来看,稳定中概股和香港市场,是我们对顺利回归香港所有治权最大的支持,对一国两制最大的拥护,是对回归25周年最好的献礼,是对祖国统一大业最大的维护。


那么,为什么“大牛难觅”呢?从股市的运行规律来看,产生大牛市的根基在于货币流动性是否足够充裕。香港实行严格的联系汇率制度,港元绑定美元。在美元银根紧缩的趋势之下,港股作为离岸市场,流动性必将遭受挤压,资金供给减少,因此预计难以出现大型牛市。


04

港股当前有哪些投资机会?


第一,港股央企存在较大的价值重估机会。


目前来看,在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央企,处于深度价值区间,公司治理规范,普遍被低估。


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央企集团和子公司共107家,其中16家入围恒生指数成份股名单,流通市值占比为20.5%,15家入围恒生国企指数,流通市值占比为24.3%。估值方面,截至去年底,近7成港股央企处于破净状态,整体盈利法下的市盈率仅为6.0倍,处于2012年以来的绝对低位。


企业基本面方面,港股央企盈利质量较佳,融资成本低,融资渠道便利,相比去年频繁发生信用违约风险的民营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由于外资较少持股央企,抛压较小,在发生政策风险引发的系统性股价暴跌中,央企相比民营企业来说,更不容易发生踩踏式抛售,因此股价具有一定的抗跌性,是一个不错的资金避风港。当港股整体上扬时,预计港股央企相比民营企业将出现更快的估值反弹,可大幅吸引南下资金和欧美资金。


第二,未来港股的大机会存在于先进制造业上。


当前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在朱格拉周期重要关口,驱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加自主可控、科技驱动和双碳驱动的共同富裕新时代,那么就必须围绕朱格拉周期去拥抱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


未来港股的大机会存在于先进制造业上,包括以电力、光伏、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科技,以万物互联为代表的新基建,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与军工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总的来说,这些战略性投资方向,蕴藏着较大的投资机会。


第三,深幅下跌的价值类资产,物美价廉,宜逢低配置。


尽管目前港股的超低估值劝退了一批投资者,但是某些板块却蕴含极大投资机会,市场活力仍在。作为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大的成熟市场,2021年港股的出清速度非常迅速,吸纳的IPO企业也相对较快,市场新陈代谢活力十足。


正是这种良好的新城代谢能力,赋予一些优质资产起底反弹的机会。目前港股主流资产,包括电信运营商、海运股、传统消费、互联网龙头,这些价值股范畴的资产,拥有较好的基本面业绩,但经历大幅度深跌。第一年跌多了,第二年就可能存在较大反弹机会,价值投资者宜逢低配置。


当然,风险与机会并存。港股市场存在很多低估值陷阱,存在颇多内地人难以理解的风险。有些港股常年保持低估状态,是有其原因的,投资过程中务必谨慎小心


这里面主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老千股。港股市场历来老千股横行,害人不浅,远看估值确实便宜,但近看才知道原来只是一个皮包公司。这些老千股喜欢玩弄各种财技和拙劣的合股游戏,进行诱导式诈骗,估值可以一降再降,股价可以一低再低。


第二,基本面出现根本性逆转的夕阳股。一旦行业逻辑发生根本性逆转,原本看起来很好的公司基本面将可能出现根本性恶化,走进夕阳之路,难以改变颓势,估值永远起不来。


这些股票看似便宜,其实恰恰很贵。港股投资者务必擦亮眼睛,避免陷入不必要的“价值陷阱”当中。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需谨慎。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投资意见,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尽管目前港股的超低估值劝退了一批投资者,但是某些板块却蕴含极大投资机会,市场活力仍在。
    2022-01-23 12:06
  • 港股央企存在较大的价值重估机会。
    2022-01-23 12:05


  • 大牛难觅,小牛可期”
    2022-01-23 12:05
  • 当下港股处于低估状态,值得长线布局
    2022-01-23 12:05
  • 137****5302
    持仓用户
    港股虽然一直低迷,但投资价值一直都在。
    2022-01-14 18:01
  • 造成港股市场如此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一是定价权问题,二是流动性偏好,三是政策风险。
    2022-01-13 17:01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