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金斧子,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当前位置: 首页 > 私募社区 > 产芯片集体狂奔,芯片市场要攻守易形了?
产芯片集体狂奔,芯片市场要攻守易形了?
2025-11-21
522
0

全球芯片市场,已行至加速分化的十字路口。

 

119日,英伟达CEO黄仁勋现身台积电参加活动,这已是黄仁勋一年内第四次现身台积电,看似维系供应链的常规动作,却因英伟达近期产能不足的传闻而变得充满深意。

 

台积电CEO魏哲家关于黄仁勋是来“讨芯片”的打趣,更透露出芯片霸主英伟达无法掩饰的焦虑与依赖。


同一时间段,国产芯片企业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图景。

 

116日寒武纪股价第三次超过贵州茅台,摩尔线程宣布将于1119日开启股票初步询价,到1112日沐曦股份科创板IPO注册获批,再到燧原科技和航中天启提交上市辅导备案。一系列密集的动作,让国产芯片在资本市场掀起阵阵狂澜。

 

一个在焦虑中维稳霸权、一个在狂奔中集体发力,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伟达被迫在中国市场留出巨大的真空地带时,声势浩大的国产芯片集体突围战,似乎已全面打响。

 

内忧外患,英伟达陷双重困局

对于长久以来习惯了高歌猛进的英伟达而言,2025年的日子并不好过。1029日,这位当之无愧的芯片巨头市值成功冲破五万亿美元、逼近印度股市总值,但到了1111日,股价就骤降3%,单日市值蒸发1990亿美元。

 

根据英伟达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数据中心业务营收虽同比增长56%、达到411亿美元,可仍低于市场预期的413.4亿美元。受中国区出口管制影响,二季度H20销售额减少40亿美元,成为财报中最刺眼的存在。

 

过山车式的发展态势正揭示出英伟达烈火烹油下暗藏的危机——来自供应链和市场的双重困局,成了英伟达的隐忧与瓶颈。

 

黄仁勋对台积电的公开表白暴露了英伟达模式最脆弱的一环,其无晶圆厂模式的成功建立在全球化分工的理想状态之上:英伟达负责设计出全世界最强的芯片蓝图,而台积电则负责用最先进的制造工艺将其变为现实。


正是凭借着这一手“我来设计,你来生产”的绝佳模式,英伟达和台积电才能在30年内成长为傲视全球的行业巨头,据花旗分析师预测,到2026年,台积电来自英伟达的收入将增长50%。

 

但随着全球大模型竞赛的白热化,这条生命线正变得日益脆弱。

 

老对手AMD凭借MI系列芯片奋起直追,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5.6%,作为台积电先进工艺的大客户,亮眼的增长数据离不开台积电2nm3nm晶圆的支持。

 

更值得警惕的是,OpenAI这样的软件巨头也已下场造芯,最新消息显示,OpenAI预计5年内将投入超千亿美元用于芯片生产和购买,它们对算力的无尽渴求,正驱使其直接从台积电等上游厂商争抢本就有限的顶级产能。

 

当所有巨头都挤在同一条独木桥上时,产能告急的警报已然拉响。对英伟达而言,这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更意味着其维系产品迭代节奏和稳定供货的根基,正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威胁。

 

供应链“群狼环伺”,市场也陷入冷静期。中国曾是英伟达最重要、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22年,中国区营收占英伟达全球总收入的27%。

 

然而自202210月起,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扼喉之手开始层层加码,从最初限制A100H100等顶尖型号,到202310月进一步收紧计算性能和互联带宽标准,最终几乎无差别地覆盖了所有高端AI加速卡。

 

这套组合拳下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被釜底抽薪,其专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降级版”芯片在性能和生态上都显得步履维艰,在1028日出席GTC开发者大会后,黄仁勋就曾宣布英伟达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从超过95%断崖式归零。


这不仅是战略地图上的巨大空白,更是财务报表上触目惊心的损失,华尔街的投资者也应声而动。

 

因成功预测2008年次贷危机而一战成名的“大空头”迈克尔·贝瑞在社交平台公开发言,当前科技行业资本支出的狂热增长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如出一辙,于是购买了1万份英伟达的看空期权。


在第三季度财报即将发布前夕,日本软银集团孙正义、美国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等人也纷纷抛售英伟达股份,瑞银、蒙特利尔银行、汇丰控股等机构也在第三季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减持,华尔街的人工智能“泡沫论”愈演愈烈。

 

115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在年度《金融稳定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部分股票市场,特别是科技和AI板块,正呈现出“相对紧张的估值”。

 

资本市场的看空情绪与监管机构的审慎警告遥相呼应,共同预示着由AI驱动的资本狂欢或许正迎来冷静的拐点,英伟达作为这波压力的主要承接者,市值和增长预期都面临严峻考验。

 

国产“芯”势力,烧钱换增长

对于国产芯片厂商而言,尽管在先进制程、软件生态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但英伟达在中国市场被迫“转身”依然创造了发展的“黄金窗口”。

 

庞大的本土需求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宝贵的应用场景和试错机会,它们从满足非顶尖算力需求开始,逐步打磨产品、完善生态,为日后向高端市场的冲锋积蓄力量。在这一背景下,被誉为“国产GPU四小龙”的本土力量迅速崛起。

 

摩尔线程的核心团队均来自英伟达,创始人张建中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周苑曾任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张钰勃曾在英伟达任GPU架构师、王东曾在英伟达任职销售总监。

 

全方位的从业经验让他们看到了国产GPU的发展潜能与趋势,自2020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就以自主研发的全功能GPU为核心,致力于为 AI、数字孪生、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计算加速平台。

 

这一发展方向极其明智,根据摩尔线程的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间,该公司营收从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更是达到了7.02亿元,其中AI智算产品的收入占比达94.85%,可谓是乘着AI的东风扶摇直上。


核心成员几乎全部来自AMD的沐曦股份同样致力于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其研发用于训推一体及通用计算的曦云C系列芯片成果颇丰,预计2027年量产的C700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全方位拉满。

 

在高端芯片被“卡脖子”的当下,国产芯片的性能可以接近尖端产品、价格上更具竞争优势,无疑对国内急需算力的客户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022-2024年间,沐曦股份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074.52%。

 

壁仞科技作为国内通用GPU领域的明星创业公司,其首款GPU芯片BR100一经发布便创下全球算力纪录,该芯片峰值算力超越了英伟达的A100芯片,自此获得市场高度关注。

 

在英伟达断供后,壁仞科技的产品因可以“多卡互联”成为众多智算中心项目的重要备选,目前其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

 

燧原科技的芯片研发则专注于云端AI训练和推理芯片,旗下训推一体产品“燧原L600”可有效提升训练速度和降低计算成本,2024年下半年量产的“燧原S60”也已支持超过300个应用场景,出货及订单超过10万片,在多家互联网巨头和云服务商中实现规模化商用。

 

国产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驱动力,离不开中国的智能化升级浪潮。

 

1113日彭博社报道,阿里巴巴内部正秘密集结百余位核心工程师,基于Qwen最强模型全力打造一款名为“千问APP”的C端产品,全面对标ChatGPT,旨在杀入全球个人AI助手市场。


与此同时,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不仅发布了文心大模型5.0,还集中展示了无人驾驶“萝卜快跑”、AI重构的百度文库等AI应用的最新进展,彰显了其将AI技术全面融入实际业务的决心。

 

国内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的竞逐日趋白热化,对算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当它们无法从英伟达等海外市场获得充足的“弹药”时,将目光投向性能日趋成熟、供应安全可靠的国产芯片,便成了最自然、最理性的商业选择。

 

然而,先进工艺制程芯片动辄百亿的研发投入也让芯片企业债台高筑。摩尔线程仅2025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便达到了5.56亿元,截至20256月末,该公司仍有16.04亿元未弥补亏损;沐曦股份在2022-2024年间的累计亏损也达到了30.57亿元。

 

烧钱换增长成了当下国产芯片企业无法避免的宿命,因此,集体冲刺IPO对它们而言并非功成名就后的锦上添花,而是“续命”刚需。在这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式竞赛中,唯有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巨额融资,才能持续“输血”、确保不会在黎明到来前倒下。

 

生态布局,国产芯片能否换道超车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和严苛的外部限制下,制造工艺受限的国产厂商已清醒地认识到,单纯追求单卡峰值性能的唯参数论已非最优解。于是,国产芯片企业开启了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布局”的新征程,它们试图在束缚下寻找差异化的生态位,探索多元的突围路径。

 

GPU正面战场,国产芯片企业选择用集群和软件弥补单卡的不足。以寒武纪、沐曦、摩尔线程为代表的厂商,正积极通过“超节点”集群方案,将成百上千颗国产芯片连接起来,形成强大的算力矩阵。

 

725日,阶跃星辰与华为昇腾、天数智芯、燧原科技以及壁仞科技等近10家芯片企业发起“模芯生态创新联盟”。目前,华为昇腾、沐曦股份、天数智芯和燧原科技等企业已率先支持阶跃星辰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的搭载与运行。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分布式OCS全光互连芯片及超节点应用创新方案”斩获本届“SAIL”奖,上海仪电在该技术方案的加持下,联合曦智科技、壁仞科技、中兴通讯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光跃LightSphere X


它们深知软件生态是英伟达最深的“护城河”,因此不约而同地将构建开放、统一的软件平台作为核心战略,而在芯片设计的更上游,以新凯来为代表的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企业也在加速突破。

 

1015日,新凯来子公司启云方发布了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填补了国产高端电子设计工业软件技术空白。1029日,新凯来又宣布与EDA企业华大九天达成合作,让国产EDA生态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作战的新阶段。

 

这些企业各自领域的突破与协同,旨在从最底层的设计工具链到上层的应用开发,全方位构建自主生态,降低开发者迁移的门槛,逐步形成能与CUDA分庭抗礼的国产AI计算生态。

 

虽然依旧无法回避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受制裁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希望的曙光也已经出现。

 

在最新的“十五五”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升级为战略必选项,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朱晶公开表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从“全面自主可控”的发展逻辑转向“全球融合赋能”的发展战略。

 

清晰坚定的发展规划为整个中国芯片行业定下基调,它不再是遥远的目标,而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在一系列关于“自主可控”、“算力主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下,国产芯片企业会迎难而上,将这场围绕生态建设的“持久战”进行到底。

 

尽管先进制造工艺依然是悬顶之剑,但竞争的终局已不再是单点技术的比拼,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对抗。当英伟达还在焦虑中维稳时,国产芯片已在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资本助力下,试图开拓出独特的突围之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度Pro”

作者:文波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尚未登录,请 后再评论
发表
  • 当前帖子暂无评论
持牌机构 / 强大股东